夏鼎記

先商大事年表(時間軸章)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司馬江南 本章︰先商大事年表(時間軸章)

    先商時期大事年表

    三皇五氏時代(前97世紀——前25世紀)

    良渚文化時期(前9684年-前4564年)

    天皇氏,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文化遺址),約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闢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

    地皇氏,定都于熊耳龍門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前7884----前6084年在位。傳說地皇氏為盤古氏之孫、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

    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于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

    提挺氏,又號黃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于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

    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于中國南方(史載通姓氏定都于地名為“衡”的地方,參考湖南衡山為南岳的情況,以此推測可能為今南岳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陽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有巢氏,又號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定都于今安徽省巢湖市(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現屬馬鞍山市)銅閘鎮凌家灘遺址)。後遷都于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山。有巢氏為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

    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前4564年-前4354年)

    燧人氏,(前4464年--------前4354年),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之夫、伏羲氏與女媧氏之父。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女媧氏之母。燧人氏之後由伏羲氏繼位,華胥陵位于今山東新泰市華胥山。

    仰韶文化時期(前4579年)

    伏羲氏,(前49年),又號羲皇、太昊、青帝,女媧氏兄長兼夫君。定都汶上(山東汶上縣),後遷都宛丘(河南淮陽)。

    朱襄氏,(前4239年--------前4169年),又稱飛龍氏,定都朱邑(今河南商丘),後為炎帝神農氏所滅。

    女媧氏,(前4239年--------前4109年),炎帝神農氏外祖母,與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

    少典,也稱有熊氏,其嫡子為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主要活動于今中原一帶。黃帝號有熊其部由6個部落組成。這6個部落分別以熊、羆、貔、貅、、虎為圖騰,是黃帝的嫡系親信部落和中堅力量。

    神農氏,(前4109年--------前3579年),有九代神農氏擔任炎帝。定都于伏羲氏舊墟,後遷都于今山東曲阜和河南洛陽。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外孫,女媧氏死後傳位于他。後打敗炎帝朱襄氏並佔領其領地,首次實現統一。後被黃帝軒轅氏打敗遷都今湖南株洲市。陝西寶雞炎帝陵為炎帝神農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為炎帝神農八世之墓。

    炎帝時期(前3227年-前2700年)

    炎帝世系圖

    炎帝神農氏姜石年(前076),在位152年

    第二世姜臨魁,(公元前3076年-公元前2997年),在位80年

    第三世姜承,(公元前2996年-公元前2937年),在位60年

    第四世姜明,(公元前2936年-公元前2888年),在位49年

    第五世姜直,(公元前2887年-公元前2843年),在位45年

    第六世姜來,(公元前2842年-公元前2795年),在位48年

    第七世姜裹,(公元前2794年-公元前2753年),在位42年

    第八世姜榆罔,(公元前2752年-公元前2698年),在位55年

    五帝時代(前26世紀——前21世紀)

    龍山文化時期(前2561年-前2070年)

    黃帝軒轅氏(公元前2561年-公元前2462年)

    黃帝(又姬軒轅、有熊氏、帝鴻氏),在位100年。

    阪泉之戰擊敗炎帝

    涿鹿之戰打敗九黎部落首領蚩尤,遷都涿鹿(今河北張家口市涿鹿縣)

    黃帝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黃帝二十年,景雲見,以雲紀官。

    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

    黃帝五十九年,貫胸氏來賓,長股氏來賓。

    黃帝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產帝乾荒。

    黃帝一百年,地裂。帝陟。

    白帝少昊氏(公元前2459年-公元前2386年)

    少昊,又名青陽、白帝、金天氏,黃帝長子,定都窮桑(今江甦宿遷市桑墟鎮),後遷都山東曲阜。在位74年

    我高祖少摯之立也,母曰女節,見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少昊。登帝位,有鳳凰之瑞。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帥鳥師,居西方,以鳥紀官。

    帝顓頊高陽氏

    顓頊(公元前206年),又號高陽、黑帝。

    黃帝次子昌意之子,定都窮桑,後遷都商丘,打敗共工之後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在位78年(20歲登帝位)

    母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宮,生顓頊于若水。首戴干戈,有聖德。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顓頊元年,帝即位,居濮。

    顓頊十三年,初作歷象。

    顓頊二十一年,作承雲之樂。

    顓頊三十年,帝產伯鯀,居天穆之陽。

    顓頊七十八年,帝陟。術器作亂,辛侯滅之。

    帝嚳高辛氏(公元前2303年-公元前2241年),玄囂之孫,在位63年

    帝嚳[ku],本名姬俊,出生于高辛(史稱高辛氏),定都于毫(河南商丘),據說是黃帝的曾孫

    生而駢齒,有聖德,初封辛侯,代高陽氏王天下。使瞽人拊鼓,擊鐘磬,鳳皇鼓翼而舞。

    帝嚳元年,帝即位,居亳。

    帝嚳十六年,帝使重帥師滅有鄶。

    帝嚳四十五年,帝錫唐侯命。

    帝嚳六十三年,帝陟。

    帝摯(公元前220年),定都沁陽,在位9年後被廢

    前2241-前2238年,守喪三年。

    帝摯九年,帝無德被廢。

    帝堯陶唐氏

    堯(公元前221年),定都于唐(今山西太原),在位100年

    元年丙子,堯帝即位,居冀。命羲和歷象。

    堯帝五年,初巡狩四岳。

    堯帝七年,有麟。

    堯帝十二年,初治兵。

    堯帝十六年,渠搜氏來賓。

    堯帝十九年(公元前2212年),命共工治河。

    堯帝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

    堯帝四十二年,景星見于翼。

    堯帝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車玄駒。

    堯帝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堯帝五十八年,帝使後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堯帝六十一年(公元前2170年),命崇伯鯀治河。

    堯帝六十九年(公元前2162年),黜崇伯鯀。

    堯帝七十年(公元前2161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錫虞舜命。

    堯帝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嬪于舜。

    堯帝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終于文祖。

    堯帝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堯帝七十五年(公元前2156年),司空禹治河。

    堯帝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堯帝八十六年(公元前2145年),司空入覲,贄用玄圭。

    堯帝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堯帝八十九年,作游宮于陶。

    堯帝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堯帝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堯帝一百年(公元前2131年),帝陟于陶。

    丹朱(前2128年-前2125年),定都丹水(今河南南陽),舜為堯守孝三年,讓位丹朱

    前2131-前2128年,守喪三年。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讓,不克。朱遂封于房,為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有虞氏(公元前2122年-公元前2073年),定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在位50年

    前2125-前2122年,守喪三年。

    舜帝元年己未(公元前2122年),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樂。即帝位,莢生于階,鳳凰巢于庭,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黃之馬。

    舜帝三年,命皋陶作刑。

    舜帝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

    舜帝十四年(公元前2109年),卿雲見,命禹代虞事。百工相和而歌《卿雲》。至于下昃,榮光休氣至,黃龍負圖,長三十二尺,廣九尺,出于壇畔,赤文綠錯,其文言當禪禹。

    舜帝十五年,帝命夏後有事于太室。

    舜帝十七年春二月,入學初用萬。

    舜帝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舜帝二十九年,帝命子義鈞封于商。

    舜帝三十年,葬後育于渭。

    舜帝三十二年,帝命夏後總師,遂陟方岳。

    舜帝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後受命于神宗,遂復九州。

    舜帝三十五年,帝命夏後征有苗,有苗氏來朝。

    舜帝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寶玉。

    舜帝四十七年冬,隕霜,不殺草木。

    舜帝四十九年,帝居于鳴條。

    舜帝五十年,帝陟。

    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帝禹(前2070-前2064年)在位7年

    前2073-前2070,守喪三年。

    元年即位,居冀。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頒布夏時歷于邦國。

    帝禹二年,皋陶薨。

    帝禹五年,禹巡狩天下,在涂山會盟諸侯。南巡狩渡江,遇二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談生死天命,二龍遁走。

    帝禹六年,春,于會稽會盟諸侯,殺防風氏。夏六月,夏邑雨金。

    帝禹七年,禹崩。三年喪畢,天下歸啟。

    帝啟(前2060-前2045)在位16年(夏在位稱後,去世稱帝,定都陽城)

    前2063-前2060,守喪三年。

    帝啟元年,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台(河南禹州)。同年,諸侯從帝歸冀都,大饗諸侯于璇台。

    帝啟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帝帥夏師討伐有虞氏,大戰于甘。

    帝啟六年,伯益薨,祠之。

    帝啟八年,帝派孟涂至巴地蒞訟。

    帝啟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帝啟十一年,帝流放季子武觀于西河。

    帝啟十五年,武觀于西河亂,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歸。

    帝啟十六年,帝陟。

    帝太康(前2042-前2039)在位4年

    前2045-前2042年,守喪三年。

    前2042年,太康即位,居斟。畋于洛表。後羿入居斟。史稱“太康失國”。

    太康四年,帝陟。

    帝仲康(前200)在位7年

    前206年,守喪三年。

    前2036年,帝即位,改元仲康,居斟。後羿攝政。

    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天有日食。命胤侯帥師征羲和。

    仲康六年,錫昆吾,命作伯。

    仲康七年,帝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說同姓斟灌氏、斟尋氏)。

    帝相(前2027-前2000)在位28年

    前2030-前2027年,守喪三年。

    前2027年,帝相即位,居商。征淮夷。

    帝相二年,征風及黃夷。

    帝相七年,于夷來賓,入朝覲見。

    帝相八年(前2020年),寒浞殺後羿,後羿凡攝政22年,使其子寒澆居過地。

    帝相九年,帝相居斟灌。

    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于商丘。

    帝相二十年,寒浞滅戈。

    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帥師滅斟灌。

    帝相二十七年,寒澆伐斟𦰡,大戰于濰河(今山東),覆其舟,滅之。

    帝相二十八年(前2000年),寒浞使子寒澆弒帝相。後緡歸有仍氏,伯靡出奔鬲。

    寒浞之亂(前1999-前1960)在位40年

    前2000年,寒浞使子澆弒帝。寒浞即位,改國號為“寒”。

    前1999年,少康出生,隨母居有仍氏。既長,為牧正。忿澆,能戒之。

    前1980年,寒浞二十一年,少康20歲,寒澆使椒求之,將至有仍,少康自有仍氏逃至有虞氏。為庖正,以除其害。有虞氏首領虞思妻之二女,賜綸地于少康。

    前1961年,寒浞四十年,少康39歲,夏遺臣伯靡自鬲地帥斟𦰡、斟灌之師伐寒浞。寒浞恃寒澆皆康娛,日忘其惡不為備。少康乃使汝艾諜寒澆。初,寒浞娶純狐氏女歧,有子早死,寡居。寒澆強圉,往至其戶,陽有所求。女歧為之縫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襲之,斷其首,視之,乃女歧也。寒澆多力善走,汝艾乃畋獵,放犬逐獸,因嗾寒澆,寒澆乘馬受驚顛隕,乃斬寒澆以歸于少康。

    前1960年,寒浞四十一年,少康40歲,少康子杼率軍滅戈,伯靡殺寒浞,凌遲其尸。少康自綸地歸夏邑,復夏國名。諸侯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少康(前1959-前1939)在位21年

    前1959年,少康即位,改元。諸侯來朝,賓虞公。

    少康二年,方夷來賓。

    少康三年,帝復田稷。後稷之後不(同“窟”)失官,至是而復。

    少康十一年,帝使商侯冥治河。

    少康十八年,帝遷于原。

    少康二十一年,帝陟。

    帝杼(zhu)(前1936-前1920)在位17年

    前196年,守喪三年。

    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帝杼五年,自原遷于老丘。

    帝杼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

    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帝杼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後氏報焉。

    帝槐(芬)(前1917-前1874)在位44年

    前1920-前1917年,守喪三年。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來御。

    十六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甦。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帝芒(前1871-前1814)在位58年

    前1874-前1871年,守喪三年。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賓于河。

    十三年,東狩于海,獲大魚。

    三十三年,商侯遷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帝泄(前1811-前1787)在位25年

    前1814-前1811年,守喪三年。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商人報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風夷、赤夷、黃夷。

    二十五年,陟。

    帝不降(前1784-前1726)在位59年

    前1787-前1784年,守喪三年。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滅皮氏。

    五十九年,遜位于弟扃。

    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聖德。

    帝扃(jiong)(前1726-前1709)在位18年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十八年,帝扃陟。

    帝廑(jin)一名胤甲。(前1706-前1699)在位8年

    前1709-前1706年,守喪三年。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昆吾氏遷于許(己姓,名樊,封于衛,夏衰為伯,遷于舊許)。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其年陟。

    帝孔甲(前1696-前1666)在位31年(存疑)

    前1699-前1696年,守喪三年。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

    三年,王畋于赺謚�br />
    五年,作東音。

    七年,劉累遷于魯陽。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亂,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東陽赺蹓C 齏蠓緇廾ゅ 準酌曰螅 胗諉袷搖V魅朔餃椋 蛟唬骸昂罄醇既找玻  穎卮蠹 !被蠐衷唬骸安皇チ玻  穎賾醒輟!笨準孜胖 唬骸耙暈 嘁蝗俗櫻 蛩 曛 !蹦巳Σ渥右怨欏<瘸ゅ   蓿 俗鰲鍍聘  琛罰 俏  簟A趵鬯罅淮撲潰 濱耙允誠暮螅 暮篦現  榷骨籩  宥ㄓ諑逞簦  笪 妒稀br />
    三十一年,陟。殷侯復歸于商丘。

    帝皋(gao)(前166年

    前1666-前1663年,守喪三年。

    元年庚辰,帝即位。使豕韋氏復國(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三年,陟。

    帝發(前1658-前1652)在位7年

    前1661-前1658年,守喪三年。

    元年乙酉,帝即位。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諸夷入舞。

    七年,陟。泰山震。

    帝桀(履癸)(前)(前1649-前1600年)在位50年(存疑)

    前1652-前1649年,守喪三年。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𦰡。

    三年,築傾宮。毀容台。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來賓。

    十年,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十一年,會諸侯于仍,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

    十三年,遷于河南初作輦。

    十四年,扁帥師伐岷山(一作“山民”)。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後愛二人,女無子焉,斫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傾宮飾瑤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遷于亳(成湯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

    二十年,伊尹歸于商,及汝鳩、汝方會于北門。

    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

    二十六年,商滅溫。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會諸侯于景亳,遂征韋。商師取韋,遂征顧。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並出。費伯昌出奔商。冬十月,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殺其大夫關龍逢。商師征昆吾。冬,聆隧災。

    三十一年,商自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戰于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靱。商師征三靱,戰于,獲桀于焦門,放之于南巢。

    五十年,帝陟。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夏鼎記》,方便以後閱讀夏鼎記先商大事年表(時間軸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夏鼎記先商大事年表(時間軸章)並對夏鼎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