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遭遇戰,最終,明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戰船,以及火炮的差距,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很多東西。
而在這交戰海域之上,滿是浮尸,以及倭國船只的斷壁殘垣……
有很多海上的人並沒有死絕,可他們卻受了重傷,在被海水浸泡著他們的傷口,讓他們發出一陣陣鬼哭狼嚎的呻吟聲來,更可怕的事情是,鮮血引來了很多鯊魚,紛紛吞食這些倭國人的尸體,而僥幸活下來,又沒有受傷的倭人,在茫茫大海上也是難逃一死。
明軍的戰船在獲得勝利之後,並沒有直接返回琉球島,他們這些龐大的戰船,在朱儀的指揮下,第一次進入了大偶海峽,到了薩摩藩領地,打了幾炮,才選擇退回。
而明軍進入大偶海峽,到了鶴丸城的周邊,讓整座九州島都感覺到了恐懼。
幾日前,他們的主力船隊才出發,現在明軍進來了,就能說明,他們的主力船隊應該是全軍覆沒了。
而薩摩藩的家督,未來的太政大臣,此時還是生死未卜。
薩摩藩的留守家臣,只能派人到了本州島,將還此事告訴了島津立久的弟弟,島津立功,讓他快些回到鶴丸城主持大局。
這邊派出去的人,沒有幾日呢。
島津立久回來了。
島津立久乘坐的船只,在失敗之後,不敢直接逃回了大偶海峽,只能朝相反方向逃去,多花了十幾日,才回到了鶴丸城。
他出征之時,共率大小型戰船五十八艘,各地抽調,以及本部武士七千三百人,這可以說是九州島最後的底牌。
可在這場遭遇戰中,島津立久再一次的失敗了。
這次失敗的不僅僅是薩摩藩,島津氏,而是整個九州島。
出征的五十八艘戰船。
可是整個九州島反擊的希望。
但現在浩浩蕩蕩出征,回來的不到八艘,有三十余艘戰船沉沒在了戰爭爆發的海域,其他的全部逃竄。
幾千人啊。
全部都落在海里面喂魚了……
鶴丸城,乃至九州島的各地大名,甚至是薩摩藩的家臣,都對島津立久的海洋政策充滿了不滿。
若是,島津立久沒有想著吞並琉球國,就不可能招惹大明這個龐然大物,薩摩藩,甚至是整個九州島也不需要經歷現在所經歷的事情。
當然,按照歷史發展的慣性來說,島津立久的所作所為是沒有錯的,他明顯感覺出來大明的在海洋事務上面,有了進攻性。
既然有了進攻性,即便九州島老老實實的,那也沒什麼用,他們遲早還是要跟大明較量的,這是無法避免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較量之前,做好準備,拿下琉球國,便能讓大明的補給線拉長,讓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但朱見深太敏感了,在得知琉球發生的事情後,便立即下令做了部署。
這就是在搶奪先機……
不管,島津立久有怎樣的前瞻性,可此時的他是個失敗者,在他失敗之後,屬于他的鶴丸城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而他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思考自己怎麼東山再起了。
薩摩藩內部的一場變動,開始了。
島津立久的弟弟島津立功在得知薩摩藩的巨變之後,便立即脫離了本州島的主戰場,率領著三千余名武士回到了九州。
他秘密到了鶴丸城。
在跟家臣商議過後,決定發動兵變。
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驅趕倭國皇室,將他們全部人送回本州去,他們的這場爭霸游戲薩摩藩玩不下去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把他們之前英明勇敢的家督島津立久,拉下權力的寶座。
此時對馬島在明軍的手中,琉球國也在明軍的手中,不管是九州島的北方,還是南方,都處在明軍的進攻之下,這種時候,對大明的態度,政策是要轉變了。
可島津立久並不想這麼快的轉變自己的立場,他整天神神叨叨的,想著如何才能東山再起,在家臣面前叫囂著,在海上干不過明軍,咱們就在陸地上作戰,薩摩藩還有一萬多名適齡的男丁,要把他們武裝起來,要讓明軍在鶴丸城,在日向國大敗而回,要搶奪他們的戰船,重新稱霸海上,還要將整個琉球國的人全部殺完,要跟大明開啟全面的戰爭,要入侵朝鮮,要入侵寧波,要讓大明知道九州島,薩摩藩的怒火,即便是他這個龐然大物也難以承受。ね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