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人力難違也。
順勢而行,必能有不菲的收獲。
而萬安就成為了這場大勢的一個得利者,他借風而起,順利的到了大明朝核心管理層的身旁。
當然,也給自己帶來了無限的謾罵,都說萬安是一個沒有祖宗的野種,為了當官,當年改了籍貫,現在又為了當官,開始掘起祖墳來了。
而之所以,萬安在一瞬間成為眾矢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乾清宮“內幕”流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流傳著,皇帝陛下對葛汪洋所上的連帶之法,徘徊猶豫之時,萬安為了權勢,頂著炎炎烈日跪在宮門之下求見皇帝,得到應允後,在乾清宮中見到了皇帝陛下。
一番說辭下來,當夜,皇帝陛下就下定決心將此連帶之法,約束到鄉紳士林的頭上。
在乾清宮中,萬安說的話,也有些許流落出來。
說什麼,不好好整治這些為富不仁的鄉紳,大明也就只有百年國運了,趁此陛下南巡良機,將此法頒布,便可讓這些人投鼠忌器,保全國運,誰若是不願遵循,誰便是有異心于天下,與陛下,可治謀反之罪。
而後,在听完萬安的胡言亂語後,皇帝陛下就下定決心了。
在第二天,皇帝陛下連發三道旨意。
第一道是給萬安,將其暫定參理內閣機要職務,將前面兩個暫定的字給取消掉了,並且賜予乾清宮面聖行走的榮譽,換句話來說,就是內閣臨時工,搖身一變成為了有合同的正式工了。
第二道旨意,發六部百官,兩京在南京三百余名官員,被召奉天殿中,趙化農傳下旨意,關于新稅制連帶之法,開始推行,與諸臣商議,從南直隸,浙江等地開始。
而第三道旨意,就是讓徐有貞,韓雍,彭時,萬安,葛汪洋等人,聯合禮部,戶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諸多機要衙門開始細化連帶之法的諸多細節條款,並列入大明律,正律之中,新開一篇。
在第二道旨意之中,皇帝用了一句很嚴肅的話做了總結。
“不行君子事,永不為君子。”
你即便自詡君子,可你一旦在稅法上面想盡辦法,暗度陳倉的,那麼你做的就不是君子事,既然你覺得自己是君子,卻又不做君子該做的事情,那你,你們一家,就不要在君子隊伍中待著了,剝奪科舉,為官等一系列權力。
只過了半個月不到,諸多的雷霆手段仿佛像冰冷的雨點一樣砸狠狠的落在了那些世家臉上,不過,有人歡心有人憂愁,對于一部分遵守律法的人來說,這本身就不算是掣肘,而對于那些慣犯來說,才算是天塌的大事。
因為手段非常狠,所以遭到的罵聲也就多了起來……
實際上,很多人都清楚,萬安在這個時候,就是給皇帝做了一場交易,皇帝將他推到了台前當了一個擋箭牌,而他也獲得了權力。
實際操作人是朱見深,他們看的都明明白白,可他們沒有辦法啊,又不敢罵皇帝,只能揣著明白裝糊涂,將所有的怒火都放到了萬安的身上……咒罵萬安,也讓萬安這一個五品的官員,成為了本年度大明朝最不受歡迎的官員。
不管下面的官員多麼排斥,也不管士族士林多麼排斥,在經過數十天的編寫下,大明律第一篇關于士族納稅的正律出爐了……
其核心內容就跟朱見深第一次所說相差不大,只是在細節方面有了些許的補充……
而律法也讓大明的朝局有了些許的動搖,雖然不穩,可此時的朱見深政治手腕已經很強大了,他再次貶斥了二十余名官員,將其發往西南,東北,福建兩廣,各個升職加薪………當然,這二十余名被升官的官員,是錦衣衛,東廠實在找不到他們的罪證,這些人蹦起來,朱見深沒有理由直接問罪,只能這樣打發。
可還有二十余名官員,一屁股屎,不知道將自己隱藏起來,還專門蹦出來唱反調,朱見深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勇氣,而後,就是讓門達一個個查問,這二十余名官員,官也丟了,家也被抄了,成為了第一批為稅法付出代價的人……
在朱見深的雷霆手段下,朝廷議論稅法的聲音,漸漸小了起來,局勢也漸漸平穩,相對來說,痛罵萬安的聲音也小了起來。
而萬安也終于扛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在他參與稅法編纂以來的時光中,萬安數次在衙門中,就被人毆打,他沒哭,而後,在老家傳來消息,要把他踢出宗族家譜,他也沒哭,可在編纂稅法之後,他在得到皇帝陛下的褒獎之後,出宮的路上,下著大雨,他卻哭了出來……而後,在萬安得到褒獎的第三天,他的好基友,一直給他出主意的李泰病死在家中,給了萬安一次沉重的打擊,他又大哭起來……
不過在哭完,傷心過之後,萬安便重新調整心態,適應起了皇帝狗腿子角色,並且,在某些事情上,無底線到讓徐有貞都非常汗顏……
轉眼間,就到了十月,先是出使倭國的朱儀,張懷芝二人歸來,到了南京入宮覲見皇帝,他們這次回來帶回來了一個九州島地圖,與加賀野子在倭國贈給朱儀的對比之下,並無太大的差別。
那些和尚們現在還在倭國關東京都,大阪等地的寺廟之中,畫著倭國關于關東的地圖。
而皇帝再次見到朱儀之後,感覺朱儀這家伙的精氣神比幾個月前要好上許多,仿佛年輕許多。
而朱儀拿了圖紙,在見過皇帝之後,得到允許,開始渡海作戰計劃,一面布置鏟除琉球國周邊的海寇,一面與山東外海水師聯合,發動對九州島本島的戰爭,迫使薩摩藩獨立面對寧波水師。
在十月平平無奇的一天,朱見深迎接來了他生命中的第七個兒子。
苗女紀瑤所生。
朱見深很是開心,立即給自己的第七個兒子賜名,朱 樘,並且給了紀瑤名分……
而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是也的朱 樘終于出生了。
不過,朱見深也清楚,此朱 樘跟歷史中的朱 樘除了血型一致,長相相似之外,再無其他干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