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結束之後,朱見深便回到了乾清宮中。
他坐在御案之前,手中拿著戶部整理的書冊。
上面詳細記載著江南新稅制往年的稅收,一年比一年少啊。
朱見深看完之後,將其放下,皺起眉頭,低聲說道︰“希望這些人,能夠把把握住最後一次機會,不然……”
用未來的眼光審視此時的大明,朱見深很是清楚新稅制對于大明朝的意義,比遠征海外,開疆拓土的意義大上許多。
現在朱見深推行的新稅制,實際上就是對人頭稅的一種廢除,將國家的財政壓力從普通百姓的頭上轉移到了富人的身上。
這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在後世,有人經常說社會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而在大明,實際上這種情況更加惡劣。
社會從來都不缺少財富,只不過沒有流向需要它們的人手中。
大明為何亡了。
不是女真太強,不是闖賊太猛,不是冰河世紀太冷……
直觀的原因就是,大明朝的財政出現了極大的問題,沒有銀子。
一方面是因為宗藩的問題,吃白飯的人太多,如果把幾十萬吃白飯的宗室換成幾十萬的士兵,那歷史就注定要改寫。
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對稅制改革的不徹底,張居正努力過,可卻遇到了問題學生的全盤否定。
朱見深很是慶幸,自己是朱見深。
若是換成木工皇帝之後的崇禎,他的難度也就從新手村一下子轉變成地獄模式。
這個時期是大明的中期,皇權依然強大,國家的公信力,皇室的威嚴,根本就不用借助宦官的勢力得以彰顯。
而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到死都沒有想著朝鄉紳士族伸手要銀子,反而給百姓身上增添三大稅,三大餉,分別是遼餉、剿餉和練餉,這就是一招昏旗,導致國內的流寇越剿越多,最終作繭自縛。
當然,在他那個時期,朝廷的公信力,威望已經到了歷史的最低點了,他自己想對士族鄉紳動手,難如登天。
當時朱由檢只有一個選擇,那便是選擇做一個隱形人,合格的甩手掌櫃,重用一個有能力,有手段的太監,將他作為自己的台前人,還有一些可能挽救頹勢的機會。
而崇禎皇帝的老哥,木工皇帝就做的很到位,他的台前人,九千九百歲,魏忠賢,成為了太監中的翹楚,也成為了華夏歷史中做太監的頂端人物。
可擁有魏忠賢的大明,文官們怨聲載道,紛紛指責皇帝,可遼東有軍餉,內部反叛少,外有將,內有臣,大明雖然有走下坡路的趨勢,可離亡國還相差甚遠。
與老哥相比,朱由檢是一個很優秀,且權力欲望很重的君主,可他掌握大明之後,卻跟老哥朱由校走向了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在十七年後將大明推向了滅亡,只留下一句
當然,朱由檢並不負主要責任,明實亡于萬歷,也決不是一句空話……主要原因,就是對張居正的改革全盤否定,走回頭路。
歷史是個圈,土地兼並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誰能遏制住土地兼並,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誰就能逃過三百年大周期。
朱見深現在做的新稅制,就是遏制土地兼並的進展……就是想逃過三百年歷史怪圈……
明軍不滿餉,滿餉則無敵……
這可能是有點夸張,可細細想來,也就是那麼回事,當兵吃糧,可是在明朝的後期,你吃不了糧,養活不了家人,也沒有完善的政策支撐兵卒的身後事。
在這種情況下,誰敢死,誰敢沖鋒在前……
你死了,代表自己一家老小也都要走向終點,這就會讓明軍的戰斗意志薄弱……
明軍並不弱,弱的只是財政,以及後續的一系列關于撫恤的政策。
深受儒家思想,華夏五千年歷史沉澱,導致很多人都不是為自己活著的………
或是為父母,或是為妻兒……
這並沒有什麼錯,人生都是要有目標,有信仰的,你把父母家人當作是自己的信仰,絕對比虛無縹緲的神靈實在……
這些人才是他們心中的根。
因為如此,朱見深才會對陣亡的將士采用高規格的撫恤……
就是在告訴士兵,你只要立功死在戰場了,你的家人會比你活著的時候過的還要好。
可這一切都是需要銀子的,需要健康的財政體系支撐……
新稅制就必須要推廣,並且必須要持續下去。
迄今為止,統治者都是將最殘忍的一面暴露給最為普通的百姓,而不是勇敢的朝強者開刀。
兩千年的人頭稅,一個孩子的出生就代表著一個家庭立即要承擔繳納稅收。
這遏制了人口的增長。
從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興起開始,農民,百姓需要承擔土地稅、人頭稅、雜賦和徭役四種賦役。
而長期以來,更古不變的就是人頭稅。
例如,西漢初期口賦為120錢,那麼五口之家則需要內年繳納600錢。秦漢時期的糧價是每石30錢,那麼一家每年需要上交20石糧食。
這個繳納稅收的點是很高的。
根據《漢書,食貨志》等文獻記載,秦漢時代“百畝之收不過百石”“五口之家佔田百畝”,相當于口賦就佔據了糧食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這還是在輕�臐u車暮撼 攪舜蠛褐瀉篤冢 送匪敖 徊教岣擼 儺盞難沽 突嶠 徊郊喲螅 院芏喟儺斬疾輝敢庵值兀 渭擁攪肆骼說畝游櫓小 br />
而後歷史上的一次轉折,就是唐朝後期,因為藩鎮割據,連年戰火,朝局不穩,農民大量逃亡,均田制瓦解,土地兼並嚴重,傳統的賦稅制度已經不能持續下去,所以第一個兩稅法也誕生。
兩稅法就是將所有的稅收合並,分為夏秋兩次征收。
兩稅法降低了人丁稅的征收數額,主要強調“按畝征稅”,可做的也不夠徹底。
而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可以算作部分實現了“攤丁入畝”……
作為一個傳統意義的農耕文明,即便朱見深想著將他帶向外出掠奪的道路,可沒有百年的沉澱,還是改變不了傳統的。
明朝的地主和官僚具有優免稅收的特權,現在朱見深就要廢除這些特權,減輕百姓的壓力,為人口大爆發奠定基礎……
只有人多了,才能在世界各地扎根,也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朱見深殖民全球的宏偉目標……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