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774章 磕頭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774章 磕頭

    朱見深保持謙恭的神態,從神道上走出,而後就到了文武定門,進入其中,就算是進入了孝陵的內部皇陵了。ねね�br />
    在進入之前,祭官又是再一次的宣讀了祭文。

    從文武定門到了享殿,有一千米的長度,也就是這一千米的長度,朱見深走了半個時辰,走走停停。

    享殿之內,有著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及孝慈高皇後馬皇後的神主,畫像。

    正樂響起。

    而朱見深在進入享殿之後,便再次行了人臣子孫之禮,看著畫像中朱元璋,與馬皇後的樣子,心中生出無盡的遐想……

    而文武官員們,在享殿之外行禮,跪拜。

    兩旁的祭官將一人高的香燭放入爐鼎之中,而後徐有貞手中端著祭文,緩步走入大殿,站在皇帝的身後,莊嚴的宣讀了由自己執筆,代替皇帝陛下為太祖高皇帝寫的祭表……

    為了宣讀這次祭文,徐有貞可是已經數十日未近女色,未食葷腥,可謂是嚴以律己。

    而朱見深听完祭文後,便在陪祭官的提醒下,起身走出享殿。

    在享殿之後,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及馬皇後的地宮所在地,先是經過明樓,而後才到了寶頂。

    臣子們都跪享殿之外,不能靠近明樓,也不能到寶頂。

    寶頂近似圓形,是一個直徑約數百米米的圓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馬皇後合葬的地宮,周圍砌有磚牆。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一米。

    而朱見深看著這個土丘,又在指定位置跪下行禮………

    朱見深讓身旁兩個陪祭官下去,而後跪在寶頂前,用著自己能夠听到的聲音說道︰“子孫朱見深叩見大明太祖高皇帝……”

    “太祖姿貌雄杰,志意廓然,威儀天表,人莫能測,不肖子孫朱見深再拜太祖……”說著,朱見深又磕了一個頭。

    磕完之後,朱見深接著說道︰“惜六國之割地而亡,羞兩漢之和親之辱,恥趙宋之稱臣納貢。元未失政,天下大亂,太祖起于布衣,聚英豪,驅除韃房,匡復中華。運籌于惟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再造華夏,子孫朱見深再拜太祖……”

    說著,朱見深又磕了一個頭。

    “太祖創大明,雪前恥,撫百姓,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洪武遠征,縱橫南北,一戰而平定江南,二戰而定南北,三戰而蕩除邊惠。洪武之朝,外無白登之圍,內無渭水之盟,橫掃天下,從南至北,百古未有,子孫朱見深對太祖高皇帝的敬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再給太祖爺磕一個。”

    說完這些後,朱見深稍稍愣了片刻,心中不由暗嘆一聲,周師大才……用在這個場合,竟然並沒有什麼不妥。

    說著朱見深又再次磕頭,這一會兒,朱見深把這一輩子的頭幾乎都磕完了。

    他有些激動,有些緊張,甚至興奮過頭了。

    剛剛讓那個陪祭官離開,就是怕這些人看到自己失態的模樣。

    “太祖爺,未來局勢風雲變幻,我大明不能只做陸地上的強國,要做海上的強國,這一次,大明的歷史要改變,華夏的歷史也要改變,海上第一個敵人,子孫朱見深已經找好了……”

    “以後,沒有人能夠再擋住萬萬百姓頭頂的太陽,盡我之力,開海疆,推新政,啟民智,望祖宗保佑……”

    朱見深說完之後,又再次磕了一個頭,而後再次起身,可這次卻沒什麼話給朱元璋嘮了,再說下去,只能嘮自己穿越的事情了。

    既然沒有話說,就再磕一個頭吧……

    祭祖完成之後,已是到了晚上。

    朱見深帶著文武官員出了孝陵,再下馬坊處乘坐馬輦,前往千叟院,要在這里居住一晚,次日回到南京。

    千叟院本是為迎合朝廷仁政而建設。

    在成化五年開始推行,現在朝廷已經堅持了十二年,而這座建築群也存在了七年之久。

    實際上朱見深推行的仁政,跟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十一年開始推行的仁政相差不大。

    大明一直都是一個注重民生的國度,只不過受到後世子孫的財政拖累,讓後繼之君不能對洪武朝舊制延續下去。

    朱元璋曾下旨︰“今特命有司存問于高年,恤鰥寡孤獨者必得其所,篤廢殘疾者收入孤老,歲給所用,使得終天,凡民年八十、九十而鄉黨稱善者,有司以時存問。若貧無產業年八十以上者,月給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歲加賜帛一匹、絮一斤。其有田產能瞻者,止給酒、肉、絮、帛。”

    這個優待老人的仁政一直貫穿洪武一朝。

    這也是朱見深生氣的一點,改了一些政策,那些既得利益者蹦出來,口口聲聲說著太祖法制不能更改,可一些原本對百姓好的政策,不知不覺中就全部消失,沒有人會替這些政策多說一句話。

    朱見深在千叟院中休息了一晚上。

    不過因為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他失眠了。

    在馬輦御駕趕回南京城的路上,朱見深小睡了一會兒。

    而在皇帝的御駕回到皇宮之後,山東外海水師提督,巡海正使楊正得召而入宮。

    楊正是在昨夜到的南京城。

    與楊正一同入宮的還有朱儀。

    兩個人在乾清宮中足足呆了一個時辰才離開……

    可能是因為自己進入到了南京城,讓他想起了自己心中隱藏很深的傷痛,讓朱見深下定決心,開始對倭寇發動戰爭……

    召楊正,朱儀前來,就是想讓山東外海水師,與寧波水師相互配合,針對九州島開始全方位的襲擊,要從九州一面,慢慢延申到倭島全境。

    朱見深再次給楊正,朱儀提出了要求。

    不遞交國書,宣戰,用全部的軍事力量,偽裝成匪寇,下手要狠,不要留情。

    楊正是一個文官,朱見深起初還認為,要多費一些口舌,但朱見深想多了,對于皇帝陛下的這個命令,楊正沒有一絲不滿,反而很是興奮,他為山東巡海使,現在監管著朝鮮海疆防護,這些年來,指揮與倭寇的戰爭已經有數次,也在朝鮮西南沿海,見到很多朝鮮百姓家破人亡的場景,早就憋了一肚子氣。

    即便皇帝沒有這個想法,他還想著上奏,要徹底封鎖朝鮮海疆,對倭寇進行大的軍事行動。

    此時的朱儀,神色好了很多,他跟著楊正離開皇宮之後,便回到了五軍都督府之中商議一番。

    因為都是水師方面的官員,朱儀跟楊正打了數次交道了,彼此也算熟悉。

    昔日倭寇為禍最深的就是大明的東南,而此時大明的寧波水師船堅炮利,再加上重視海防,分別在成化八年,成化十二年,以及成化十五年,三次清剿外海島嶼,拔出了很多倭寇的巢穴,導致今日,東南沿海再無勢力龐大的倭寇……可在山東,朝鮮沿海一線,倭寇的勢力就較為龐大一些,特別是朝鮮,與九州島相距很近,每年都要受到襲擾,死傷百姓不計其數……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老爹是叫門皇帝第774章 磕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老爹是叫門皇帝第774章 磕頭並對我老爹是叫門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