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歷史長河中,大一統封國為鞏固政權,對北方異族的征戰,頻繁發生,征伐不斷。
為保證軍事行動所需之大量糧草的運輸,在水運上佔有主導地位的年代,溝通南北水運,開鑿運河無疑對軍事行動是十分必要的。
而隋煬帝楊光下令開鑿大運河。
這也是一項弊在當朝,利在千秋之事。
漕船往來,千里不絕,天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來形容隋朝大運河的輝煌。
而此時的朱見深正走在河岸邊,遠遠的眺望著遠方的船帆。
在其身後,跟著李賢,徐有貞兩個人。
高義,趙化農兩個貼身太監都在十步開外的地方站著,十幾位官員包括韓雍,彭時在內的內閣成員也都在高義,趙化農身上站著。
能夠近皇帝身邊的除了河岸兩邊的錦衣衛之外,就只剩下了李賢,徐有貞兩個人。
實際上來之前,朱見深心里面還多少有些忐忑,自從登以來,就很少在水邊晃悠過,這次可以說是破例了。
“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看著眼前波瀾壯闊的運河,這朱見深忽然開口說道。
所說之話,來自于後世自己孫子輩嘉靖皇帝評價嚴嵩之時的開篇。
“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兩位愛卿,覺得朕的這番話有沒有道理……”
李賢,徐有貞听完之後,互相對視一眼,但想法卻都不同。
“陛下,黃河是大明的黃河,長江亦是大明的長江,黃河泛濫成災,給兩岸百姓災難之時,要痛下決心治理,長江泛濫成災,給兩岸百姓帶來災難的時候,也要治理,水清水濁,並無不同,只看對百姓,對社稷是否有益處,長江、黃河本就無法評價好壞,本就該共同維護江山,實現共治,……”李賢緩緩開口說道。
這里的長江黃河,李賢覺得是對自己,對徐有貞的一個概括。
自己應該是代表著清澈的長江,而徐有貞代表的是渾濁的黃河。
朱見深听完李賢的話後,點了點頭’︰“李愛卿,你這樣解,倒也是有些道理,治理天下就是用人,什麼人都要用,黃河長江就是如此……徐愛卿呢,也說說……”
“是,陛下……”徐有貞趕忙應道,而後略微停頓片刻後,看向李賢︰“臣覺得首輔大人,說的還較為淺了一些,臣認為,陛下應該是拿黃河自比,而長江就是滿朝的文武官員……”
听完徐有貞的話後,朱見深來了興趣,轉過頭看了一眼徐有貞。
徐有貞听完李賢的話後,覺得有些道理,可又覺得陛下的意思應該不是那麼簡單的。
他能夠清晰的感覺到黃河應該是朱見深的自比,而長江像是對百官們的一種簡述……
“渾濁的黃河只是表面的渾濁,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限制他,所以他不好的一面都可以展露出來,天下沒有不是的君主,只有不是的臣子,所以黃河可以肆無忌憚的將他的泥沙全部展現出來……
“而清澈的長江,雖然表面上清澈碧藍,但泥沙都是藏在其中,只是因為有著帝王的看管,禮教的約束,才不敢像皇帝一樣,將心中不堪,盡露無遺……”
徐有貞長篇大論之後,朱見深點了點頭,而後看向李賢︰“李愛卿,覺得徐愛卿的話有沒有道理呢?”
“頗有見地……”李賢輕聲說道。
听完兩個老狐狸的話後,朱見深保持了沉默。ね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