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馬虎眼。
說什麼都要帶上徐有貞。
怎麼會這麼愛惜名聲,一點擔當都沒有了。
這一點讓朱見深很是不滿。
他在最後的問話時,言語之中已經將這種不耐煩表現了出來。
滿朝的文武都寂靜了下來。
全都在等著李賢的回話。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眾人也都明白了,皇帝陛下已經是打定主意了,誰也改變不了。
本來李賢是想在這次議事的時候,全程淺水,反正南巡的事情,皇帝陛下志在必得,自己不說話,今日也一定能夠定下來,他想著等到事情敲定之後,再出來做總結,順便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爭取南巡督辦官的職務。
可現在皇帝陛下偏不讓他如願,上來就是一點回旋的余地都不給李賢。
而李賢听完朱見深的話後,只能硬著頭皮說道︰“臣也覺得陛下南巡可行……”
“李首輔,可是真心實意,肺腑之言……”朱見深接著問道。
“臣不敢欺瞞君主,句句發自肺腑。”
朱見深看著回話的李賢,輕笑一聲︰“既然李首輔是出自肺腑之言,那心中定是也有一些理由,說說吧,朕南巡,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也說給眾位愛卿都听一听,不過李首輔聲音大一些,不然後面的臣子們站的有點遠,是听不見的。”
如此為難當朝首輔,這完全不是朱見深一貫的處事風格,可李賢耍老六在前,朱見深為難在後,李賢只能受著。
听到皇帝的話後,站在一旁的徐有貞差點憋不住笑。
而他身後的韓雍,詹楊,彭時等人也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
難道陛下要換首輔了。
不然怎會這樣讓李賢下不來台呢。
陳瀛,朱永等一干武官,也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對于皇帝的用意,李賢心如明鏡。
雖然朱見深有意為難,可李賢還是保持了一個合格打工者的氣度,他臉色如常,高聲說道︰“陛下南巡能祭拜太祖高皇帝陵寢,也能查看江南吏治,江南新稅制進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話對于游學的書生合適,對于深居皇宮的帝王也合適,陛下所了解的大明是臣子們給陛下描述的大明,外出查看,亦是能有更多的收獲,這是臣覺得陛下南巡可行的原因,至于陛下問訊,南巡的壞處,臣只能說一句勞民傷財……”
朱見深听完李賢的話後,頗為滿意︰“李愛卿說的正合朕的心意……眾位愛卿,也都說一說,若是都無別的異議,南巡之事,便就此定下,再怎麼說,南京諸多官員的訴求,朕還是要滿足的。”
朱見深說完後,官員們面面相覷,而後在徐有貞的起哄下,諸多的官員紛紛上言附和。
形勢一片大好。
原本火爆脾氣的韓雍,古板的商輅在這個時候,一句話都沒有。
皇帝想要南巡的事情,在很早之前都已經傳出過風聲了。
更何況大明是兩京制,皇帝南巡,祭拜自己的老祖宗,誰也不能多說什麼。
再加上,李賢,徐有貞兩個人都已經明確表態了,其他的官員,即便一頭撞死在奉天殿中,也是阻止不了的。
只要是聰明人都能看清楚這一點。
所以,韓雍,商輅,以及諸多的官員都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閉嘴。
正當朱見深認為此事敲定的時候,一個官員站了出來︰“陛下,臣覺得南巡之事非同小可,不可今日提,今日便定,猶如兒戲一般。”
這個官員體型胖碩,徐有貞在他面前都有些不夠看的。
听到這句話後,諸多的官員紛紛轉過頭看向了說話的官員。
而朱見深也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官員。
站在朱見深身後的趙化農彎下腰來,低聲說道︰“陛下,這個說話的官員是禮部的主事,名叫李向明,早些年一直在翰林院供職,在成化十三年的時候,才進入了禮部。”ね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