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小太監的話後,朱見深便將手中的奏章放下,而後說道︰“讓他進來。”
“是,陛下。”
過了一會兒,江淵便走了進來。
行完禮後,朱見深便開口詢問道︰”江尚書,剛大朝會的時候,有什麼事情還沒有說嗎,追到了這里。”
在江淵還沒有開口的時候,朱見深以為,江淵應該是找他說船司的事情,或者是火器司的事情。
不過事情的發展已經超過了朱見深的預計。
”陛下,剛剛您走的比較急,臣還有話沒有說完呢。”
朱見深臉色較為輕松。
“那江尚書,現在可以說了啊。”
江淵一臉正色的說道︰“是,陛下,臣找陛下,是想奏請陛下,關于陛下陵寢的事情,現在太上皇的陵寢除了一些細節,大致上已經完成,故現在按照禮法制度,應該也為陛下,挑選陵寢之地,擇期動工。”33??qxs??.????m
而朱見深在听到陵寢兩個字眼的時候,就感覺有些不對勁,等到听完江淵的話後,朱見深已經是一臉呆滯。
他轉頭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張保,張保也看了一眼皇帝陛下,臉上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是因為張保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因為,給皇帝陛下修建陵墓也是比較重大的政治任務,這是馬虎不得的,提前修建也有提前修建的好處,首先戶部的預算跟上了,修的時間長,陵墓就比較宏偉。
大臣們主動提起來了,當然是好的。
可朱見深听著,心中卻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自己還沒有成年,這些臣子就想著找地方埋朕呢。
太不吉利了吧。
因為血統的事情,朱見深一直都對生死之事,閉口不談,可現在陵墓的事情提上了日程,朱見深也不得不面對了。
朱見深稍稍遲疑了一會兒,干笑著說道︰“朕現在應該也不太需要,江尚書,此事以後再說吧。”
“陛下陵寢之事,也是關乎國本的大事,理應此時擇地修繕,陛下,心中也不必有太多的忌憚。”江淵一本正經的說道。
听著江淵的話,朱見深心中那可是一百個不樂意,要不是江淵在工部尚書的職務上面干的不錯,此時的朱見深已經差人將其趕了出去。
“日後再談,日後再說……”朱見深臉上的笑容在這一刻顯得有些尷尬。
江源嘆了口氣。
“陛下,此事真的是國之大事,若是陛下有些忌諱,臣可在朝會的時候,將此事說出,讓百官們商議一番。”
“可朕還不到十八歲啊,現在談論此事多少有些操之過急,在朕看來,成化三十年的時候,再談論此事也不晚嗎?”
工部負責天下水利,土地,工坊諸多事務,可在江淵看來,責任最為重大的就是給皇帝修陵墓,他現在五十多歲,要是再耽誤個數十年,這個工作還能不能輪的上自己,都是兩說了,江源是個“老實本分“的人,該做的事情,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的。
“陛下,您不再想想,…………”江淵接著問道。
“朕還是覺得現在操之過急,江尚書,此事不要再提了,還是把心思用到太上皇的陵墓之上吧…………”
送走了江淵之後,半天的功夫,朱見深都沒有反應過來。
到了下午的時候,李賢也來到了乾清宮求見皇帝。
在得知李賢求見的時候,朱見深就知道李賢是為了于謙的事情來的。
在李賢行完禮之後,果不其然,開口第一句就是。
“陛下,您真的同意于太保請辭嗎?”
李賢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于謙離開權力中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李賢卻想著在于謙離開之後,接手于謙的位置,他就必須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凸顯出自己。
實際上,徐有貞不在京師,明眼人都能看出,皇帝陛下還是中意老成持重的李賢接受中樞首輔的。
朱見深聞言停頓片刻,還是堅定的說道︰“是。”
“不過,朕也給李輔臣說上一句實話,朕自從懂事以來,就不停的告訴自己,大明不能負于于太保,朕也永不負于太保,現在朕做的事情,于太保多多少少有些不滿意,可朕還是做了,朕同意于太保的請辭,一方面確實是為了朝局考慮,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朕不願意于太保太過勞累了。”
“他請辭之後,願意住在京師,就住在京師,願意回老家看看,就回老家看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才是于太保以後的生活…………”
“他為大明付出的已經夠多了,不應該在勞累下去了……”
朱見深說話的時候滿是深情,跟李賢這樣聰明的人說話,朱見深當然不用藏著掖著,說明白一點,才能讓李賢心中好受一些。
李賢听完之後嘆了口氣︰“陛下,真是一番苦心啊,陛下,于太保為官清廉,身無長物,怎能過的起陛下所說的愜意日子,臣懇請陛下,恩待于太保。”
朱見深聞言一笑︰“這你就放心吧,朕心中早就有了決斷…………”
于謙請辭,是成化十四年的大明朝堂上發生的第一件大事。
這場朝堂的波動持續了一個月。
皇帝陛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于謙請辭,可于謙想要辭官歸鄉的念頭的比較堅定,一次又一次的拒絕皇帝陛下的挽留。
最終再成化十四年三月,于謙得以請辭,歸養與錢塘老家。
不過,針對于謙告老還鄉的待遇問題,也經過討論,定下了規格。
本來按照制度,告老還鄉的官員只能享受半薪,可于謙卻是破了規格,享受全薪、即便退休在家,每個月的還享受一品大員的全額俸祿,並且給予了于謙參理政事的權力,其書信奏章可直達天听……
作為大明的皇帝,于太保的學生,朱見深私下賞賜白銀數千兩,奴僕下人數十人。
當然皇帝賜下的京師府邸,也得以保留。
必要的歡送賜宴,朱見深也沒有落下,朝中三品之上的官員全部參加,華蓋殿中,朱見深親自到場主持。
錢塘縣,新年開春之季,在朝廷的授意下,開始為于謙建立生祠,小小的錢塘縣,有官府修建的生祠五座,百姓自發修建的生祠六座…………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