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中。
朱見深坐在御座之上,打量著下面站著的徐有貞。
而徐有貞就這樣低著頭站著,大氣都不敢出。
這自己出口挖苦石亨,竟然被陛下听個真真切切,這可真是出門沒看天象,倒霉催的。
停頓許久後,還是朱見深打破了平靜。
“徐都御史,朕想讓石亨收復安南,你覺得朝廷現在可有能力收復安南。“
“收復安南,恢復祖業,乃陛下聖明之決斷,亦是陛下親政之後,第一次對外的戰事,大明多年養精蓄銳,兵強馬壯,府庫銀錢充足,軍備充足,糧食充足,將士求戰之心可用,西南百姓生活富足,民心可用,此時正是大舉進軍,收復祖業的大好時機,臣以為,此番大舉用兵,一定能夠橫掃安南,大勝而歸。”
徐有貞一如既往的會說話。
不過他說了軍心,民心,卻沒有說百官之心,也算是給皇帝陛下提個醒。
永樂年間,征服安南朝廷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宣德年間,放棄交趾朝廷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要想讓百官都支持這樣的戰事很難。
朱見深緩緩一笑︰“朕可從來都沒有想過,要跟著百官講述這些,石亨前去雲南,是因為黔國公年幼,邊陲土司有不臣之心,需朝廷委派大將前去,至于打不打安南,就要看他們是如何做事的了。”
徐有貞听完,心中一動,陛下真是高手。
即便朝廷上下都認為,皇帝陛下起了恢復交趾的想法,可他一日沒有當著百官的面說出來,這些官員就不能跳出來反對。
不管你是往雲南調集軍隊,還是運送糧草,都可以跟兵部尚書韓雍私下溝通,這韓雍也是個實打實的鷹派,這種事情,他不會推脫。
可做足準備,就需要找理由了。
若是有了合適的理由,被迫應戰,那就是兩個不同的結果。
比如安南不臣,越境殺民,皇帝陛下朝堂發怒,怒斥安南為養不熟的白眼狼,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決定讓石亨發兵滅國,這是一個理由,若是朝中官員,誰還敢扭扭捏捏,出言組織,皇帝也能以邊民生命受損為由頭,訓斥官員,化被動為主動。
又比如說,邊陲土司叛亂,賊首逃亡安南,明軍要求安南交出叛賊,安南無視大明朝廷威嚴,拒不交接,消息傳到京師,皇帝陛下接著發怒,朝堂之上,百官之前,接著怒斥安南小國狼子野心,今日敢收留叛賊,明日就敢越境殺我邊民,佔我國土,為杜絕此類事件發生,陛下決定讓石亨發兵滅國。
理由很多,就看如何操作。
“陛下英明,不過,陛下,武陽候雖在遼東戰功彪悍,可安南跟遼東是不一樣的……”
徐有貞知道重新將安南收入大明,在皇帝陛下的心目中有著何其重要的地位。
石亨要真的辦到了,那可真是一飛沖天,國公的爵位跑不掉,皇帝陛下再一高興,以他的名義發一張享有最終解釋權的免死金牌,丹書鐵�w加鋅贍塴 br />
“但就現在而言,石亨最為合適,而且朕也相信他。”朱見深緩緩說道,說完之後,朱見深輕笑一聲打趣道︰“怎麼,徐都御史是怕石亨位高權重,日後不能像今日一般,隨意的打趣挖苦了。”
徐有貞的小心思,朱見深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徐有貞听完之後,老臉一紅︰“陛下,是微臣失禮了。”
朱見深笑了笑,很是輕松。
這麼多年,苦活累活幾乎都是交給徐有貞去做的,而徐有貞做的如何,朱見深也看在眼里面。
對待一個既有能力辦事,又忠誠的臣子來說,即便是有些小錯誤朱見深也是能夠忍受的。
這次召見徐有貞,朱見深一來是要跟徐有貞先通個氣,免得他胡思亂想,二來,也就是想跟他再聊聊江南的新稅制國策。
還是一句話,是千千萬萬底層百姓組成的華夏文明,也是千千萬萬底層百姓組成的大明朝,而這個時代,那些巨商富人也沒有條件,在朝廷征稅的時候,卷著家財,高喊著自由美麗姐,跑到外面去,當然貧賤不能移的基層百姓跟大明才是真正的一刻都不能分割。
而此時,大明朝的基層執行力還是很強的,再加上上面的高壓政策讓財富代言人的官員無話可說,而皇帝親政之前的國策制定,也給了他們一點點幻想的空間,這種種的原因,也造成了官紳的步步退讓,改革派的步步推進。
徐有貞就應天府新稅制改制之後的陣痛,到慢慢的恢復正常這一過程,到甦州,杭州等地的隱形對抗到逆來順受做了詳細的講述。
朱見深听的很認真,時不時的說上一兩句話。
站在一旁的張保看著時間,多次想要提醒皇帝陛下,時間有些超了,可看著皇帝陛下如此感興趣,徐有貞說的又那麼起勁,只能將想法打消。ね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