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猜中或是猜不中朱見深的想法,在朱見深看來一點意義都沒有,反而會弄巧成拙,讓朱見深心中厭惡,繼而對平壤加大支持的力度。
朝鮮漢城方面對于平壤的動向了如指掌,平壤北王李樟來到京師,或是石亨被訓責,日後被調走等一系列事情的影響下,讓他們又重新燃起快速滅亡平壤的想法,做出此時的反應朱見深並不意外。
可現在的事情已經不是平壤,或者漢城能做主的事情了。
大明想讓他們打,他們才能打。
就現在而言。
大明還是需要穩定的半島局勢,小打小鬧可以,真的想兩地分出勝負,重新統一不行。
要是真的有統一之大戰,大明為了自己的目的利益最大化,只能不留余力的幫助平壤,甚至直接出兵,佔了平壤,繼而開始南下,攻擊漢城,早早的滅亡朝鮮。
不過朱見深卻並不希望這麼早的開始行動,首先這需要需要大動兵事。
遼東雖然有十幾萬軍隊,但備邊防範蒙古的就佔了六成之上,這些軍隊是不能動的,到時候還是需要朝廷直接出兵。
可現在國內正在新稅制的更改,內部要穩,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若真的現在就要做,難免會影響到新稅制的進度,對于朱見深來說還是有些操之過急……
朱見深將秘奏放下,給趙輔回了一封書信,讓其無論如何也要阻止李瑜做出冒險之舉動,若是用常規的辦法阻止不了,亦可用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官員封印結束後,朱見深就讓詹楊安排召見李樟。
而禮部也定下了日子,元宵節過後的第一日由禮部左侍郎詹楊引送,鄭種,李樟二人進入了大明的紫禁城。
這次來到京師,李樟,鄭種就是沖著大明皇帝陛下的詔書來的。
只要李樟在皇帝陛下面前表現好一些,讓皇帝陛下對其看重一眼,自己跟詹楊的談判,甚至是直接面對遼平府都能挺直一些腰板。
若是祖宗垂憐,讓其拿到了敕封的詔書,他們就能跟漢城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你有北伐的權力,我也有南下的權力。
到時候就是各憑本事了。
即便拿不到詔書,平壤用全國之力換取的見皇帝陛下一面,也可以對官員,百姓進行鼓舞,而且為了下一步拿到詔書做鋪墊,最重要的就是,鄭種想以此來激怒漢城,讓他們不留余力的開始北伐,只有這樣,鄭種才能在軍事上再一次次的挫敗漢城,殲滅他們的士兵,讓漢城流干他們的血液。
讓他們再無北上的勇氣,到時候時機到了,平壤之軍南下的時候,所遇到的抵抗也會很小。
對于石亨被訓責的事情,鄭種也感覺出來了事情的不對勁,可他一直奉行的國策,是依遼而立,而不是依靠石亨這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石亨被調走,也不會對遼平府與平壤的關系發生多大的變化。
李瑜雖然變聰明了,但就這種事情,他還是想不明白,與一腳將他變成廢人的鄭種還是有相當大的從差距。
太和殿中。
朱見深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看著那個朝鮮的青年一步步的朝著自己走來。
這個青年就是李樟,現在的平壤北王。
在原先的歷史上,這個時期的他已經是朝鮮世宗大王的世子,日後繼承了朝鮮王位,可卻因為徐有貞的出現,變成了叛賊頭頭。
李樟在平壤的時候,惡補了一番漢禮,而在朱見深召見他的時候,禮部的官員也曾對其進行過培訓,進入太和殿中,要走直線,走多少步,停下來,在行外番覲見天子跪拜禮。
他不敢觀望打量太和殿中的奢華威嚴,他只是低著頭一邊走著,心中一邊默數。
等到他走到位置後,便跪下身去,雙手平攤在地,高呼︰“外臣李樟,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見深頓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外臣平身。”
听到朱見深的話後,李樟高呼︰"謝大皇帝陛下。“
說完之後,緊張的李樟才慢慢起身。
“你乃首陽之君的長子,昔日,首陽君在漢城,為保你們的祖廟社稷,誅殺奸臣,也是有功勞的,不過隨著功勞亦有驕縱之心,被錦城君李瑜等人用兵變的方式殺死,朕听聞之後,心中亦是有些惋惜。”
雖然李樟在平壤一直當王,可到了大明,進入這威嚴的宮城,來到了這皇帝陛下的面前,心里面還是非常緊張且忐忑的。
“漢城的國王無,無道,懇請陛下,與朝鮮百姓主持公道,廢漢城國王,方能……”李樟磕磕絆絆的說著。
朱見深卻開口打斷道︰“朕還有國事要處理,你先下去吧,這幾日便讓詹侍郎好好招待你們,在京師好好轉轉。”
李樟听到之後,懵了一下。
他平壤數府百姓省吃儉用,帶著二十萬兩銀子來到大明朝,一句話都沒有說完,時間就到了嗎?
這也太貴了吧。
不過朱見深可不給他反應的時間,自顧的站起身來說道︰“你心中所想,朕都知道,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你來拜見朕,朕很高興,在這太和殿中,你說話磕磕巴巴,想必心中也是很不自在,下去吧。”
朱見深可不願意听這蹩腳的漢語,自己見他可不是听他所謂的政治主張,而是完全看在銀子的份上,他要是跟自己閑聊幾句,朱見深還能听兩句,可上來就說最敏感的事情,這擺明就是他自己的自作主張,不按劇本來,你還真的以為自己是大腕了,而朱見深不樂意听,讓其退下,也是情理之中。
“是,大皇帝陛下。”說完之後,失落的李樟就開始慢慢的後退。
太和殿外,詹楊,與鄭種二人都在。
鄭種一臉虔誠的看著李樟進入了太和殿,這一刻,他心中充滿著自豪,他想到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首陽大君,心中默念︰“首陽大君,臣做到了,臣將大王送到了大明大皇帝陛下面前,不用數年,就能完成首陽大君你的遺願……“
內心波動還沒有結束,就看到李樟走出了太和殿。
臉上的虔誠向往一瞬間換成了驚訝恐慌。
這麼快。
難道是惹怒皇帝陛下了。
他看了一眼身旁同樣驚訝的詹楊,而後快步走了上去,而詹楊也趕忙跟了上去。
“大王,這,見到大皇帝陛下了嗎?”
“見到了,也沒有見到。只听到了大皇帝陛下的聲音,沒有看到聖顏。”李樟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那怎麼會如此之快就出來了。”
“就說了一下漢城的偽王之事,皇帝陛下便讓我出來了,不過陛下並沒有生氣,和顏悅色的讓我出來的。”
听到李樟的話後,鄭種有些恨鐵不成鋼啊,他明明給李樟交代了許多,只說稱贊大明,稱贊皇帝陛下的話,怎麼能自作聰明的說這些事情。
而詹楊听到後,也是一臉不悅。
“鄭大人,這可沒有按照我們事先擬定好的章程來啊……”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