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日,朱見深已經下定決心,準備好手段敲打石亨的時候,遼東巡撫孫祥的奏章入京了。
在奏章中,孫祥痛斥石亨多年之罪過,有縱兵搶掠,自我控制力不行,在與朝鮮平壤的溝通中,對朝廷不老實,玩心眼,收起平壤巨額財物,藏匿與遼平城城中,隨著奏章,還有一份特別的密奏,表明這事石亨授意的。
而孫祥也不想石亨因此落幕,所以才會答應幫這個忙。
朱見深看到這兩封奏章的時候,很是驚訝。
自己正準備下手的時候,石亨就主動把脖子伸了過來,還讓孫祥幫忙給了自己一把刀。
這確實是一招比較高深的處理手段,朱見深也很是受用。
實際上這些事情,孫祥都給朱見深上表過,只不過是不公開的狀態下,可這次大張旗鼓,一下子就將石亨推向了風口浪尖。
軍政不合,石亨放肆的事情鬧得滿朝皆知。
諸多御史上奏復奏,政治走勢一邊倒。
就連在應天府的徐有貞也湊了熱鬧。
好像,兩年前風頭正盛,騎馬賞花的武陽候在京師中一下子變成了落湯狗,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于謙,李賢,包括到京師剛滿一年的信任兵部尚書韓雍等重臣,都沒有第一時間下場抨擊石亨。
而陳瀛,楊洪,郭登等勛貴將領也沒有對這件事情發表自己的態度。
說白了,這就是觀望。
等到這些重臣都開始彈劾石亨了,那石亨就會隨著孫祥的這封奏章,黯然落馬,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可就是這種人人喊打,卻讓皇帝陛下起初的念頭有了一個轉變。
朱見深對這些御史的彈劾,都沒有理會,自顧的下旨斥責了石亨一番,言辭嚴厲之極,讓他好好恪守己身,潔身自好,針對的仿佛都是自我作風這種小問題,對于真正收取平壤賄賂的事情,卻是只字不提。
文官御史們想讓石亨下馬,朱見深就不可能讓石亨隨著文官的彈劾而下馬,不能給他們是自己將石亨批斗下來的錯覺,不然以後不好收拾。
而石亨的這種請罪的方式,很符合皇帝陛下腹黑的心理。
當斥責完石亨兩日之後,朱見深又下旨遼平府,不過這次不是訓責,而是獎賞,石彪獲得了封賞,封遼平伯,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遼平府駐守總兵官。
而遠在遼東擔驚受怕許久的石亨,在收到聖旨後送了一口氣,而後沒過兩日,聖旨就來了,自己的佷子被陛下封為遼平伯,這讓石亨心中多是感動,想著陛下是明白了我老石的忠心,看到滿朝文武攻伐與我,還是于心不忍,這不訓責完後,立即看自己的面子給石彪封了遼平伯。
當下,就想著趕緊給陛下寫一封謝恩的奏章,而後被石彪阻止,說︰“老叔帶罪之身,受到訓斥之後,怎能上表謝恩,你現在那份請罪的奏章可以上了,這謝恩的奏章嗎,佷子自己來寫,就不用老叔費心了。“
石亨大怒,你這小兔崽子要是沒有老叔,你怎能再這個年紀就有爵位,真是忘恩負義之輩,不過石彪卻是坦然受之,沒有多說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老叔估摸著在遼東也呆不了多久了。
快則一年,慢則兩年,老叔就會稱心如意的回京了,要陛下心懷大度,給個軍職,若是陛下還在介懷,就給了虛稱,不過不管怎麼樣,現在命是保住了。
大臣們越想殺石亨,皇帝便越想保石亨,石彪利用的就是這個逆反心理。
朱見深當然清楚,自己作為帝王,很多人都會暗暗研究自己,來獲得皇帝的垂青,高官厚祿,光宗耀祖,對此朱見深並不排斥。
上一世的自己不也是為了一兩百塊錢的優秀教職工的稱號,研究過校長的心思。
研究不可怕,就怕研究錯了。
石亨就是研究錯了的典型代表。
而只所以封石彪為伯,就是因為錦衣衛最新的消息傳了過來。
石亨求孫祥上彈劾自己的奏章,就是石彪出的主意。
這讓朱見深很是歡喜,一個能打仗,又有自知之明的將領,一定要重用,而石彪與妻子對未來遼東的預判,也幾乎符合朱見深的心理反應。
石亨不能留在遼東了。
時間再長一點,說不定又有什麼昏旗。
等到自己有了孩子,將老爹朱祁鎮接回京師後,就安排石亨去雲南,籌備收復故土的大業。
讓石亨先打頭陣,然後再讓石彪過去,摘桃子,拿功勞……
…………
朱見深心心念念自己的皇後。
徐有貞心心念念回到京師,主持選秀大計,可一直不得行。
自從朱見深將江南選秀之事交給了徐有貞後,徐有貞也算是聊表安慰,而後就像打雞血一樣,開始安排。
江南水鄉,女子也如水一般,若是能從江南選出來皇後,對于徐有貞來說,也是一件大喜事。
而江南選秀的進展也是最快的,應天府禮部堂官本就可以利用,再加上朝廷派下來的人手,其進展很快。
不到一個月,就準備好了入京的人選,六百三十二名年齡十三歲到十五歲的女子。
而後將女子的生辰八字,籍貫都送到了應天府禮部備錄,一式二份,而後這些女子們便在當地官府的護送下,敲鑼打鼓的前往京師。
朱見深雖然小,但在民間是有一定威望的,當然還要得益于朝鮮兩個小王的無私奉獻,讓大明接連數年,都能毫無壓力的施展仁政。
以前最基層的小吏都是催著收銀收糧,在百姓心目中形象不佳,可現在這小吏到了年底,還有了一份發銀發糧的工作,這讓他們在當地的形象越來越高大上,他們高大上了,朝廷也高大上了,而促成此舉的皇帝陛下也隨著被立起了人設。
往常選秀,逃避出銀者層出不窮,可這次,選後大選,百姓們都是重在參與,逃避的數量也有大幅度下降。
各地官府用心用力,希望皇後能出在自己這塊治理的地方,既能獲得朝廷數年的免稅,造福百姓,也能為自己博取一個大好前程,讓自己成為大官造福更多的百姓。
“老李頭,你家孫女去府衙了沒有。”
“哎,去了,沒選中,福分薄啊……”
“沒選中也不要緊,在家里面找個好人家嫁了也行,對了,俺家姑娘選中了,哈哈哈,明天就入京了……”
選秀落榜的也是有銀子拿的,民間姑娘過了初選,到了復選的環節後,若是不幸被篩選下來,宮中的太監也會給一部分的銀子,而若是過了復選,到京師的話,宮里面的太監會給一大部分的銀錢,這也是民間所說的天家下聘禮,等到了京師,被篩選下來的,會有更多的路費銀子拿。
所以過了復選,能過入京,有參與感,就讓尋常百姓們很是高興了。
而且從宮里面被篩選回來的女子,幾乎都是身價倍增,一般的家世也娶不回家……
本來張保定在了年前,誰知道在十月份的時候,先是應天府等地的秀女入宮,而後是順天府等地的秀女入宮,到了十一月份尾的時候,除了極為偏遠地區的秀女都入宮了。
而隨著秀女一批批的入宮,朱見深也換上尋常的衣服,去看了一批又一批,簡直是看花了眼,心思也更加活泛了……
不過朱見深卻知道,選皇後,那是選賢明,要聰明,有果斷,
朱見深想要挑選,有很多種辦法,他安排了太監,值班的宮女,將分好組的秀女一言一行都記載下來,而後呈報給朱見深御案之前,他先從言行上,找到一個方向,而後在讓第一評委資深宮女,開始開綠燈……
除了朱見深偷偷觀察,周貴妃第一時間就去看了,再怎麼說也是為兒子挑選正妻,馬虎不得,她過去之後,立即就挑中了了三個人,讓宮女們細細考察,她最先挑中的三名女子,其中兩個女子都是本地人,在朱見深的調查下,哭笑不得,這兩個都是跟周太後婆家周家關系較好的家族,而另外一個,是當母親的最後一點底線,給自己兒子找了一個容貌極佳的女子。
孫太皇太後也看了一番,也挑中了兩名女子。
一名是平民家的女子,一名是地方六品武官家中的女子。
在成化十一年到來之前,朱見深也為自己挑中了一名女子……
等到年底的時候,最後一批的秀女入宮後,整個挑選就開始了。
現在開始的是細選、精選、宮選的流程…………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