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雖然聰明了一些。
可事情的轉變還是超過了他大腦運轉的速度。
我回到京師了,可又沒有回到京師,這是什麼操作。
這種事情,是自己的兒子,親兒子想出來的嗎?
為什麼這樣搞。
難道覺得他老子丟他的人,丟祖宗的人。
就算之前他有錯,可十年了,什麼樣子的錯,用一個年輕帝王的十年都沒有辦法彌補嗎?
在史書上,在後人的認知中,自己要死在蒙古,若是自己的兒子有心,就裝模作樣的搞一場盛大的儀式,將自己的尸體從蒙古迎接回來,隆重下葬,若是沒有良心,自己死後是不是就要偷偷摸摸的下葬。
這,這個操作,太沒有良心了吧,一定是徐有貞想起來的。
實際上朱祁鎮不清楚,秘密帶回京師,確實是朱見深提出來,並對于謙,李賢二人說了,大概意思就是朕越長越大,知帝王兵敗被俘,乃宗室之恥,國家之辱,但為人子者,不能只顧大義,而忘小孝,父皇還是要被迎接回來,享受天倫,不過,存大義,舍一部分小孝,父皇歸還京師,一切從簡,不告宗廟,不百官相迎,到了京師,直接移架與南宮,好好靜養。
這是朱見深自登基以來,第一次對自己父親的兵敗土木有所指責,並且言語很重,可他總是在這種事情上避重就輕。
他違背的孝道拿了大義來阻塞。
實際上這是說不通的,但朱見深是皇帝,享有最終解釋權,即便有人實在看不下去,想噴皇帝,不也要先看看徐有貞同意不同意。
而朱見深的這個舉動,不僅是保護自己,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保護百官,于謙等人。
名聲也好,性命也罷,朱見深都想保住。
只要朱祁鎮不在英宗實錄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帝從雲南返回京師這幾個字眼,即便後世流言滿天飛,也沒有直觀的證據證明,于謙等人曾帶著太上皇在大明滿世界轉悠,也不會有架空幼主,私裹太上皇的嫌疑。
李賢心里面早就懷疑陛下應該是知道了太上皇在雲南的事情。
而于謙也在朱見深說完之後,明白了一些。
他是不要自己的名聲,而保全百官的性命,保住知情的二人,保住搜山檢海捉祁鎮的那些錦衣衛與小吏,保住大明江山政局的平穩。
也不是朱見深小心,他跟著父親永遠是有差距的,當然這種差距不是說能力,魄力,而是父與子的倫理,民族最純真情感的束縛。
若是自己一直表現得中規中矩,听官員得話,不想做出多大得改變,不去觸踫多少官員的利益,朱見深也敢大張旗鼓的將朱祁鎮迎接回來,可他卻要做這些事情,被觸發的利益集團,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百官知道南宮還有一個太上皇的話,這些官員難免會起其他的想法,破釜沉舟。
雖然有著種種的顧忌,但朱見深終歸也是沒有那麼心狠,把事情給做絕了。
假裝太上皇沒有回京,那太上皇的孩子們是不是也就沒有回京,這也說的過去。
不過朱見深他還是承認了父親的孩子們,囑咐于謙,等到自己大婚之後,便將自己的弟弟妹妹們都帶回來吧,入祖籍,接受教育。
當然,朱見深也不是存著那麼好的心思,他是想早早的給自己的這些弟弟妹妹們聯絡感情,順便培養一兩個有能力的海外藩王出來。
十五世紀,最缺什麼,人才啊……
朱祁鎮很是憤怒,心髒砰砰砰跳的越來越快。
他感覺到了久違的羞辱。
天子之禮竟然離他遠去,這讓他受不了。
他已經很久都沒有這麼生氣過了。
他很生氣,可卻什麼用處,只能想著回到京師後,憑借著自己對十幾歲兒子強大影響力,為自己這些年的苦楚伸冤報仇。
“不行,朕要光明正大的回到京城,朕昔日曾為大明皇帝,現在落難,也是大明太上皇,豈能偷偷摸摸的回京,如同那雞鳴狗盜之輩。”朱祁鎮冷冷的說道,而後回到自己的座椅上坐了下來。“朕的見深也不會同意朕這樣回京,肯定是受到了奸臣的蒙蔽,才做出這麼對父親不敬的大逆不道之事,朕回到京師後,一定能夠扭轉乾坤。”
“太上皇,您在蒙古回來的時候,不也是偷偷摸摸的嗎,哎,已經出了那麼多的事情了,太上皇就安生一些,皇子們都是陛下的血肉至親,也是大明的親王,我等一定禮待,還望太上皇放心,也希望太上皇能夠想明白,回到京師,已經很好了,若是想要光明正大的回到京師,根本就不可能。”冷貺語氣也硬了一些。
听完冷貺的話後,朱祁鎮的拳頭緊緊握著,真想給這古板的人一頓亂打,可最後朱祁鎮很是忍了下來,帝王氣量,要如天地般曠闊,豈能與凡夫俗子斤斤計較。
朱祁鎮深呼一口氣,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們,讓他們帶走,自己著實是放心不下,可現在他自身難保,如何保的了孩子,在這里,在京師,在某些方面來說,也都一個樣。
朱祁鎮心灰意冷,看著冷貺開口說道︰“朕先給皇兒寫一份信,可行?”
冷貺點了點頭︰“信的內容,臣必須要看。”
朱祁鎮停頓了許久,最後冷冷的說道︰“可……”
………………
一條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畝啊,五畝良田呦種點啥……
現在大明百姓的種植情況,很是單一,並且區域性很強。
江南泥土,江北沙土。
南土濕,北土燥。
南宜稻。
北宜黍、粟、麥、菽。
天造地設,開闢已然,不可強也。
在之前,北方也是種植稻米,不過氣候的變化演變,讓北方等地的水資源減少,稻田的數量也相繼減少,到了中後期,就只能種麥了。
漢族文明,與外界的聯系一直都有。
大漢的時候引進了葡萄、石榴、黃瓜、大蒜、香菜、胡麻(亞麻)、胡豆。
在南北朝的時候,引進胡椒。
唐朝的時候引進菠菜、開心果。
而在宋朝的時候引進佔城稻。
元朝的時候是胡蘿卜。
在原先歷史中,明朝的時候引進了玉米、馬鈴薯、紅薯、花生、辣椒、西紅柿、菠蘿、豆角等,在這個時候,南北種植農作物的情況,已經有了輕微的改變。
到了清朝的時候,就更厲害了,被炮火轟開了國門,引進了鴉片……
新大陸,吉祥港。
曹吉祥望著堆積如小山一般的金黃棒子,與那些奇形怪狀吧的番薯藤。
心里面五味雜陳,這一攤值了。
這些東西,全部被存放于修建的一棟大木屋之中,而在營寨外還開闢了幾塊土地,曹吉祥就想著先種上幾畝,成功之後,再將幼苗,種子,都帶回來。
出海的這段時間,讓曹吉祥的膚色也變得黑了一些。
航海圖志與葵花寶典幾乎都要完成了。
曹吉祥出了木屋,正當這個時候,他剛剛任命的都尉,原福建水師鄭志遠帶著幾名甲士抓著一個野人,跑了過來。
鄭志遠年輕力壯,在海上的經驗豐富,在朱儀神秘失蹤後,成為護軍的領頭人,也是眾望所歸。
曹吉祥眉頭一皺,這怎麼還抓個野人進入營寨深處。
“鄭都尉,你怎麼將野人帶到這個地方。”曹吉祥面色有些不悅。
鄭志遠趕忙說道︰“公公,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說著從懷中掏出了一塊獸皮,而後小心翼翼的將獸皮打開,里面是金黃色的沙石,有的很細,有的卻很大,有手指甲那麼大。
曹吉祥看了一眼,而後拿起了一塊最大的金黃色小石子,不屑的笑了笑︰“這不就是金子嗎,有什麼了不得的。”
這句話剛剛說完,曹吉祥瞳孔猛地增大,這可是在新大陸,而不是大明啊。
他看向野人。
“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曹吉祥開口問道。
“是,公公,咱們的隊伍一直在朝外探索,抓了幾百個野人,也遇到了這些野人的部落,只有這個野人身上發現了這些金沙石,他們不懂開采,也不知道黃金的貴重,可他們卻有了這金子,是不是,在這個地方,有裸漏在外的金礦,若是找到的話,公公,您可就是大明朝第一功臣啊。”鄭志遠趕忙說道。
幾十名明軍探索隊,武器裝備精良,遇到幾百人的野人部落,就是憑借著快馬而走,遇到了落單的,幾乎都要被殺掉。
而這名野人沒有被殺,是因為他從懷中掏出了這些金子來換取自己的生命。
曹吉祥听完之後,陷入沉思。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