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值班房周圍,空無一人。
就是因為于謙跟李賢兩個人吵起來了。
並且還是國之大事。
兩個人情緒激動,難免會說出什麼機密的事情來。
內閣中的王文,便立即讓眾人離去。
而在離開的時候,王文看到了正在牆角蹲著的徐有貞。
便帶著兩個閣臣,上去將其拽走,這讓徐有貞很是生氣,但那普通的閣臣大多數都是年輕體壯,他也敵不過,只能任其拖走。
不過走了之後的,徐有貞便打槍的不要,悄悄摸走,直接去乾清宮找朱見深打小報告去了。
一路上也是興奮之極,仿佛自己上位已近在眼前。
房中,于謙正坐在桌子前,臉色很不好看。
而李賢也背對著于謙,氣喘吁吁。
兩個人靜了一會兒後,李賢還是開口說道︰“于太保,慎重為之,慎重為之,難道你現在真的不知道自身之處境嗎?”
“本官行得正,坐的直,心中無愧便可。”
“你知道改稅制是多大的事情嗎,陛下現在還沒有親政,若是出了變故,于太保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候生死難料。”
“可是等到陛下親政之後,你再來搞這些事情,陛下能給你兜著,出了問題,頂多罷官回鄉。”李賢看著于謙苦口婆心的說道。
于謙在冒險。
李賢不能看著于謙一步不慎,墜下萬丈深淵。
“成化八年,你帶著一群講官去找陛下,語氣嚴肅,說的話也有些過了,這早就在朝堂上傳開,陛下雖幼,但從小就有隱忍之心,朝中百官,哪個不在等著陛下親政,讓你黯然收場。”
“你不懂藏拙嗎?好色貪財,這些你做啊,這些你也不做,不給自己增加污點,在陛下心中就是污點。”
“你現在還要做改制之事,稅制已有百年了,你怎麼改,就算改成了,又怎麼樣,陛下在親政之後,一句話,就能將你的變法,將你的改革淪為一句空話。”
“于太保,若想晚年無憂,身後事無憂,此事萬萬不能做啊。”
于謙听完李賢的話後,心中並無太大的波動,而是開口詢問道︰“可現在的稅制李輔臣不覺得有問題嗎?”
“有問題,那是陛下親政之後,才能做的事情,在親政之前,我們只能暫替陛下當好這個家,不能隨意更改之,不然就是越俎代庖,就是自尋死路。”
“你還記得,當初李輔臣給我說的那番話嗎?”
“什麼話?”李賢稍稍愣神。
于謙臉色變得輕緩一些︰“社稷為上,自身次之。”
“本官什麼時候給你說過這句話。”李賢臉色變了變,這句話听著確實有些熟悉,可自己什麼時候說過呀。
于謙看著李賢懵逼狀態,緩緩開口說道︰“你對本官說了,你我二人都沒有了當初的雄心,我們考慮的也多了,因為種種的考慮,只能讓你我二人永遠被固定在一個地方,不願意踏足向前,因為我們只需要按部就班,就永遠都不會有錯,我于謙官封太師,恩寵數代,你李賢,也能位居人臣,死了之後,也會被陛下恩待,可這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為人臣子者,難道不應該以社稷為上,自身次之嗎?”
“于太保,好記性啊。”
“好記性啊……”
“可于太保,你可要想清楚,不只你一個人啊,你一家老小,你的女婿朱指揮使,可能都會因為此事受到連累。”
“事情要辦,但不是這樣辦的,古來變法,成功者能有幾人,改了稅制,相當于奪了很多人的財路,其中就有現在跟隨你的官員,這種大事情,只能是陛下率先提出,我們才能做……”
說著說著,李賢看著于謙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他仿佛明白了一些事情。
難道于太保跟陛下溝通過了嗎?
“陛下,知道?”
“陛下知道。“
“那陛下就是讓我們當馬前卒了。”
“不,不是馬前卒,是孤勇者。”
李賢呆呆的坐在椅子上,開始了自己的頭腦風暴。
于太保跟陛下說過稅制的事情,並且皇帝還同意了,那是不是就證明,自己的猜測沒有錯。
陛下真的是厭煩了于太保。
想讓他當棄子,讓百官的力量將他推倒,搬走這塊親政的絆腳石。
這麼多年來,陛下心眼一直都多,朝鮮的事情就是佐證,這樣扳倒于太保,自己名聲不受損,並且還能快速親政,可謂是一箭雙雕啊。
想到了于此,李賢看了一眼于謙,最後還是不敢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于太保,真的想好了。”
“當然,利國利民,為何不做,社稷為上,自身次之。”
听到這句話,李賢有些繃不住了。
于太保真的是又傻又天真啊。
陛下是想除掉你呀……
“可于太保真的有信心嗎?”李賢輕聲說道。
“有。”
“于太保也沒有多想嗎?”
“沒有。”
于謙依然很堅定,看著他的模樣,李賢實在按耐不住,想要將自己的猜測說出來。
可正當這個時候,房門被推開。
張保站在門外。
不過張保的神色很不對。
“李輔臣,陛下召見。”
李賢茫然的看了一眼于謙,而後站起身來說道︰“張公公,我馬上去。”
“不,李輔臣現在就跟我走吧。”
張保用著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李賢心中一動,難道二人剛剛說的話,張保听到了。
不過李賢也不慌張,他挺身朝前走去,率先走出了房間,而後張保也沒有跟于謙說話,便轉身離去。
于謙也感覺出了一些不對勁。
自己明明跟李賢透露出了乃是陛下的意思,他為何更加緊張了。
成化八年初,經筵之爭,所造成的政治影響,也可能只有兩個當事人沒有迷瞪過來。
大多數的官員都認為于謙也就在這兩三年內倒台了。
勛貴集團對于陛下言听計從,文官集團就有一顆以老鼠屎徐有貞為核心的龐大勢力。
只要陛下下定決心,不管是直接抓人,還是在朝堂上將其斗垮台,很簡單就能做到。
同樣,在這些人中就包括了張保。
因為在張保看來,于謙確實逾越了,陛下勤奮好學,覺得經筵課程無用,而下旨停止,卻被于謙說成是昏君,這讓張保忍受不了。
也就是在成化八年初的經筵之爭後,張保便越發的疏遠于謙。
可能在他的心中,也感覺到了于謙慢慢的朝著權臣的方向發展了。
一句話就是,認不清位置了。
而對于朝堂之上官員得反應聯想,也是一種順勢的,一個讀書讀到秀逗的人,肯定察覺不出,可越是聰明的人,便越是會想很多。
而這種朱見深想要對于謙下手的言論,也是在聰明的官員口中傳出來的。
走向乾清宮的路,在這一刻,李賢覺得很是漫長。
陛下召見自己是干什麼?
拉攏自己,讓自己對付于謙嗎?
若是陛下真的讓自己對付于謙,自己該怎麼辦。
不做嗎?
可若是裝作听不懂,自己是不是也要跟于謙落得一個下場。
這于謙,真是個榆木腦袋,當初他去乾清宮訓陛下的時候,自己就曾勸導過他。
可他不听。
你是陛下的老師。
可你也是陛下的臣子。
你若是以老師的身份自居,而忘了臣子的身份,那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李輔臣,剛剛你們二人所說的,我听到了一些。”
李賢眼皮輕抬,看了一眼張保︰“只是政務的交談。”
“政務的交談卻要將陛下掛在嘴邊上嗎,李輔臣,不要忘了,你是太皇太後給陛下找的輔政大臣,就是為了牽制于謙的。”
“莫要忘了自己的責任……”
“張公公放心,本官不會忘得,可于太保為大明鞠躬盡瘁,他理應有所善終。”
于謙是組織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小皇帝的老師,而太皇太後也不想看到朱祁鈺留在京城,才下旨意讓于謙入閣主政,但也為他找了一個對手,就是李賢……
“有沒有善終,不是你我二人能夠決定的。”
“不過,陛下仁慈,于太保一定會有善終的,但是若你跟他牽扯在了一起,那有沒有,就不好說了。“張保停住腳步,看著李賢一字一句的說道。
因為張保的表態,讓李賢心中的想法更加堅定。
誰是最了解朱見深的人。
不是深居宮中的太皇太後,也不是于太保,而是自己眼前的太監,張保。
難道陛下打定主意了嗎……
“哎,這只會對陛下的名聲……”
“這些不是咱們該考慮的事情,有徐有貞呢,李輔臣瞧徐有貞難道不像禍害忠臣的樣奸臣模樣嗎,我瞧著就挺像秦檜的,史書上也只會記載,奸臣徐有貞,趁帝年幼,迷惑聖心,降罪與于謙,陛下成年之後,在塑一個徐有貞的銅像跪在于太保的墓前,這還是一樁美名呢……”張保冷冷的說著。
在中樞,交情這個東西,最扯淡了。
在朱見深十歲之前,張保跟于謙關系好,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可現在關系卻急促下降。
不過,張保,李賢,徐有貞,乃至整個朝堂的人,都跑偏了……
一個美麗且令人恐懼的誤會…………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