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意啊?”商輅出列問道。
他瞅著成國公等人的臉色不好看,難道還有深意不成。
而于謙,李賢等人也已經在朱壽等人之後想清楚了,當下都很憤怒,想著下次見到石亨的時候,要給他一個好看。
為什麼都想著是石亨呢。
因為石亨這段時日,可是陛下的筆友,那奏章今天到了,三天後準要在到一封。
大多數都是問陛下你吃了嗎,心情咋樣,北京今天的天氣咋樣,天冷了多穿衣服……
弄了一段時間後,于謙等人也沒有心思去看石亨寫的奏章了。
字丑,還詞不達意。
所以石亨有機會給陛下灌輸那些不健康的思想。
于謙想著是不是要給石亨去信一封,讓他減少次數,徐有貞成了舔狗,但還是比較有原則性的舔狗,這石亨也上趕著來當舔狗,那怎麼行,一個武人,你想讓他當正經的舔狗,他也當不過來啊。
還有,這是大明朝廷,不是養舔狗的作坊……
不過商輅閱歷沒有他們幾人深,雖然是狀元郎,但一時半刻還是有些請不明白。
朱見深說完之後,看著眾位大臣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會錯了意思。
而朱見深所說的地主之誼,意思意思,當然不是簡單的搶女人,錢銀子了。
而是要讓朝鮮支付大軍開拔,作戰的一切物資,軍費。
前期物資由大明安排,打完仗後算賬,讓朝鮮承擔。
朱見深看了一眼商輅輕聲說道︰“朕的意思是,我大明之軍入朝作戰,乃是為朝鮮之正統,所有軍需,金銀,應該都由朝鮮在戰後補償于大明。”
听到朱見深的話後,商輅,于謙等人一臉啞然。
而成國公,泰寧候等人也是頭暈眼花,啥意思,天朝上國幫藩屬國打仗,需要藩屬國支付軍費,是不是有些丟人啊。
再怎麼說,大明中央之大國的排面還是要的。
這些臣子的想法來源于一種長期的民族自豪,為自己的國體而驕傲,這對嗎,很對,為民族自豪,為國體驕傲沒什麼錯,但讓這種自傲,自豪感,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苦了自己,便宜別人,那就有些不對了。
大明跟朝鮮也一直做著這種賠本的生意。
後世的萬歷朝兵發朝鮮,干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倭國,讓自己損失慘重,在戰後卻沒有從朝鮮身上得到應有的好處。
沒有好處,也要打,但有了好處,打起來不也更能讓士兵們用心了。
“陛下,若是給朝鮮要了所謂的軍費,會不會影響我大明天朝上國的體面,大明王軍氣吞山河的氣概。”商輅沒有把話說那麼明白。
商輅說完後,王文等人也趕忙跟上,對朱見深進言,闡述其中之利害。
他們心中都是想著,明軍幫助朝鮮正統,乃是義舉,可若是讓其支付軍費,這個義舉是不是大打折扣了,一個正經讀書人,這種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
于謙,李賢等人的眉頭稍稍舒展,只要不是那種意思就行。
成國公,泰寧候等人也松了一口氣,只要石亨不告訴陛下意思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就好。
趙輔心頭時而緊張,時而平緩。
御前奏對,那麼刺激的嗎…………
“朕知道商尚書是何意思,深者知其深,淺者知其淺,朕認知尚淺,但朕知道,大明兒郎外出征戰,冒著性命之危險,幫助朝鮮正統,他們理應付出代價,朕想著的是,在朝鮮征戰之時的所有戰利品應歸我軍所有,取五留五,五份收納,五份自留,以激勵士兵作戰之勇氣。”
成國公,泰寧候听完後,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石亨這廝,端是不明事理,不懂事,這種事情也敢跟陛下說……
實際上這是外出征戰將軍的一種默契,為了激勵士兵,戰利品都是有自留的,可這都是台面下的事情,放在台面上說,那些文鄒鄒的官員,豈不是有了彈劾之本錢。
陛下肯定想不了那麼多,肯定是石亨說的…………
一個御前奏對,讓成國公,泰寧候等人心髒起伏不斷……
朱見深話音落後,商輅臉色大變,他現在算是明白了陛下是什麼意思呢。
“陛下,陛下,這豈不是土匪行徑,萬萬不可啊。”
于謙沒有一絲想要說話的欲望,因為他明白有光明就注定有黑暗,黑暗的角落永遠不會共識余人。
古往今來,軍隊,特別是在別國打仗的時候,無需過度的壓抑,所做之事,所搶之銀,戰報上面都會主動隱藏,而中樞之人,帝王也都不會去深入調查。
朱見深看了一眼商輅,輕嘆口氣,而後重新坐下,輕聲說道︰“這不叫土匪行徑,這叫策略。”
好像自己跟商輅對上了,但現在身邊也沒有一個能言善辯的人。
朱見深心里面多少有點沒底。
正當商輅想要引用經典去教小皇帝的時候,李賢站了出來。
“商尚書,可臨軍陣。”
“未曾。”
“既是未曾,在這種事情上就要少言甚言,多听听成國公,泰寧候所說。”李賢一腳將球提到了朱壽,陳瀛二人身上。
朱壽一時之間沒有想好說辭,泰寧候腦袋快,立馬就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所說,應是武陽候石亨之進言。”
“然臣亦有別的想法,王軍出征,確實應該由朝鮮承擔所應軍物,但這不能是陛下講出來,也不是中樞講出來,而要讓外出領軍的將軍在進入漢城後,與朝鮮王廷交談,到時候他們不給,咱們不就走了,一來能夠保全天朝上國之體面,二來也能不用大動庫房,勞民傷財。”
朱見深點了點頭,而後看向了于謙︰“于太保,你意下如何?”
“臣覺得還是不應該介入,若是眾位大人都覺得我大明需要近軍,那臣也無話可說,但所需軍費之事,臣也以為應讓朝鮮承擔。”
朱見深聞言很是欣慰。
于謙性格是直,但不是傻,沁陽府受災都是陛下省吃儉用開了仁政之先河,大明是沒那麼多的銀兩放在這種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情上來。
操作得當的話,大明弄不好還能賺一點,補入國庫呢。
李賢支持,于謙雖沒有將話說的那麼明白,但也是支持的態度。
成國公等人上來就開始請戰,王文,商輅等人即便是想要反對,也沒有了反對的資本。
朝鮮的國體不能更改,這是大明的底線。
听了那麼長時間的奏對,趙輔除了請戰那一句話之外,啥都沒有說,這多少沒有存在感啊。
自己那麼年輕,朝廷決定出去打仗,自己不去誰去啊。
“陛下,末將願請戰,引兵五百,沿海路進入朝鮮,先行探查朝鮮之近況。”
朱見深看向了趙輔。
雖然奏對的名單自己看了,知道大明中期的名將趙輔在此,但並不認識他。
朱見深看了一眼身旁的張保。
張保授意趕忙說道︰“陛下,這是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前軍營提督趙輔。”
朱見深听完後,看著趙輔,輕微點了點︰“準……”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