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六年,朝鮮深受女真之禍,恰逢王師清剿女真之際,上書獻地,將平安道,安寧道獻大明,巡撫祥,武陽候受之,京師亦受之……
大明在放棄交趾布政史司的二十年後,又增添了一塊新的土地,而大明也將在這塊土地上,開始積累他們的管理經驗。
這種經驗很重要,朱見深對女真人的改土歸流就是有此想法,而在收攏朝鮮的兩塊土地後,也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女真人這個禍端。
這種鎮壓的經驗主要是由軍隊積累的。
想那交趾布政史司就是因為佔領之後的管理不夠徹底,在所佔二十余年中,不斷有人叛亂,大明不斷的投入大軍鎮壓。
軍隊傷亡之大,財政負擔極重,作為大後方的雲南百姓苦不堪言。
而大明從安南得到的東西卻少的可憐。
長期的入不敷出,在仁宗皇帝時期,便已經萌發了撤軍的打算,可仁宗在位時間較短,還未真正的推行,便就駕崩了。
而宣德皇帝在位的時候,也曾想過扭轉態勢,可是卻鞭長莫及,在安南的戰事並不順遂。
張輔曾向朱瞻基請出征之令,但卻被朱瞻基給拒絕了。
也就是在遭受到一場場戰事的失敗後,朱瞻基已經決定放棄安南,再啟用張輔前去,毫無意義。
夏元吉,張輔等重臣主張不能放棄,三楊等重臣卻覺得應該當斷即斷,不要讓國力再白白損耗。
兩方的官員都沒有錯。
三楊認為大明在安南推行的那一套體系是有問題的,現在安南反抗越來越猛,若是不及時撤離,明軍將會陷入苦戰之中,為了百姓考量,為了大明考量,他們沒有錯。
而夏元吉,張輔等重臣卻主張,佔領安南便能輻射周邊,讓西南無憂,而花費銀兩百萬,先後動用二十余萬大軍,若是撤軍之後,這些投入就血本無歸了,戰死在異國他鄉的士兵鮮血也白流了,他們的主張也沒有錯。
最終朱瞻基還是采用了三楊的主張撤軍,撤銷交趾布政史司。
這在當時是一種比較明智的選擇,但對于後世來說,卻是一個大大的錯誤。
安南自漢唐脫離中央王朝的管控後,已有五百余年的時間處于自立的狀態,若是大明能夠在安南統治超過百年,一方面能夠收攏安南民心,讓他們對中樞朝廷有向心力歸屬感,即便在後世有了叛亂,也有理由出兵。
後人也能有有據可查,有史可辯,越n自古以來都是漢族的世居之地,操作性高。
而對于朝鮮獻給的兩塊土地亦是如此。
只要國書在,即便大明不存在了,那兩塊土地也是大漢民族的…………
跟隨國書說來的還有徐有貞獻給朱見深的禮物,卻一直都在內閣值班房中,是徐有貞從首陽君那里收到的那塊翡翠,也不知是于謙有意為之,還是國事繁忙,導致忘了,這塊翡翠于謙一直都沒有轉交給朱見深。
朝鮮,漢城。
徐有貞可不知道自己獻給陛下的翡翠,在于謙的手中,當然這個時候的徐有貞也沒有精力去想這件事情了。
他一面督促著朝鮮獻土的進行,一面又利用太監曹吉祥為錦城大君傳話,以曹吉祥的身份,為錦城大君站台,也在曹吉祥與錦城大君的密謀中,讓徐有貞了解了更多的漢城內幕。
王宮之中,小國主李弘㛔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