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天正準備出門之時,卻是驚訝的發現整個長安城似乎都禁嚴了。
分明是大白天,可到處都有士兵把守,不允許任何人隨意出入。
但凡有所不滿,就會被士兵直接抓走。
秦天微微皺眉,神識瞬間放出,僅僅只花了片刻便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看到了前日來借衣服的那壯漢,雖然改變了樣貌,但那氣息卻是不會改變。
秦天看到有人叫他尉遲敬德,心中頓時明白了。
沒想到自己居然還有幸能夠親眼見到玄武門之變發展的始末!
尉遲敬德前面的人是一名看上去風度翩翩的貴公子,秦天很快便認出來,那人便是李世民。
沒想到現實之中的李世民竟是長得這般模樣,頗有幾分富家浪蕩公子的感覺。
此時的李世民則是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秦叔寶等人入朝迅速奔行。
此時朝中的防衛力量基本上已經被李世民接手,于是他便在玄武門埋下了伏兵。
此時李建成收到消息,自己的弟弟居然狀告自己穢亂後宮,父親正準備召見他們入朝相見!
李建成和李元吉因此私下謀劃策略。
李元吉認為事情有蹊蹺,而且外面現在似乎有些風聲鶴唳,暫時不應該主動出門。
現在應該在家,做好防備,等父皇親自派人前來,再做準備也耽誤。
因此他建議李建成稱病不朝。
李建成並不這麼認為。
京城防備嚴密,而且現在對他有威脅的只有李世民一個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已經沒了,兵權也被自己拿下了,他還能做出什麼事情?
李建成當然不會在乎。
就算李世民想要起事,那些人肯定都有所動靜,自己絕對不會收不到任何消息!
要知道,他可是東宮的太子,如果李世民準備作亂,他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那豈不是太過好笑了。
李元吉也覺得李建成說的有道理,于是便也不放在心上。
只是保險起見,出門之前他們還是帶上了不少的人馬。
而與此同時,李淵正在臨湖殿駕船游玩。
說實在的,他根本沒把李世民狀告自己兩位兄長的事情放在心上。
說他們兩個穢亂後宮,那豈不是太過離譜了?
這種話沒人會相信的!
但是真要說,後宮之中肯定是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的。
那些妃子在侍寢之時給誰說好話,難道他還不知道嗎?
莫說是他們兩人了,就連李世民在這後宮之中不也有自己的眼線麼?
大家都心照不宣罷了。
李淵還是打算和之前一樣,和一和稀泥,把這件事情糊弄過去得了。
他實在是舍不得放下自己手中的權利。
如果他不那麼優柔寡斷,如果他願意早早的把位置交出去,如果……
自然不會有今天的事情了。
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今日李淵便吃到了自己優柔寡斷的苦果。
沒過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便來到了臨湖殿。
剛一踏入這里,二人便頓時察覺到了變化。
此處的守備都是陌生人,而且十分警惕,根本不似往前那般模樣。
尤其是他們在看到李世民之後,更是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誰來告狀渾身著甲騎馬的?
看到李世民這般模樣,再不跑那就是傻子!
李建成也是亡魂大冒。
他怎麼敢?他怎麼做到的?!
無數疑問纏繞在李建成的心頭,但注定沒有人能夠給他解疑答惑了。
如果現在離開,李建成還有一線生機。
他手中有兵權,東宮也有著足夠多的防備的力量,因此只需要回到東宮,自然能夠抵抗李世民的襲擊!
李建成斷定李世民手中沒有太多兵馬,一旦追不上自己,等到他回到東宮做好準備,那到時候李世民必敗無疑!
毫無疑問,李建成的嗅覺十分敏銳,他的斷定是正確的。
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掉頭就跑李世民也有些發懵。
他沒想到這二人的警惕心居然真麼高,連一絲一毫的猶豫都沒有!
李世民跟在李元吉和李建成二人叫喊,並且率先張弓搭箭,開始射擊。
李元吉早就有所懷疑,身上自然也帶著武器裝備,見狀連忙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
但此時幾人正在馬背上飛馳,而且李元吉正在被人追趕,十分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射中李世民。
箭羽在李世民的身邊擦肩而過。
倒是他身後的人被射中了。
到了第四次射擊,李元吉終于命中。
然而以有心算無心,不管是李世民還是他身後的人都披甲執銳,那箭羽根本射不穿他們的盔甲。
反倒是李世民搭弓射箭,雙方你來我往,連續射擊。
在這種奔跑之下,箭矢的命中率都不是很高。
但李世民只需要命中一次即可。
終于,李建成被箭羽波及,頓時摔下了馬匹。
如此高速的馬匹之上摔了下來,自然是沒有了多少活路。
雙方你追我趕之見,尉遲恭也帶領著七十余名騎兵相繼趕到。
他的身上穿著的還是昨日秦天見到的衣服,時間緊急,他身上甚至沒能完整的披甲。
而尉遲恭身邊的將士則是用箭射中了李元吉。
和李建成不一樣,李元吉衣服里面還是穿著鎖子甲之類的防具的。
他沒想到,這種謹慎居然在這個時候救了他一名。
李元吉跌下馬來,但他並未放棄,竟是站在原地,張弓搭箭,一箭便射中了李世民的坐騎!
馬匹帶著李世民憑借著慣性直直的往前沖去。
馬匹栽倒,李世民自然也是爬不起來。
李元吉知道,成敗就在此一舉,因此迅速沖向李世民,他手持長刀,直直的朝著李世民砍去。
李世民亡魂大冒,一個懶驢打滾,堪堪躲避,只是他的身上仍舊掛了彩。
李世民也不是泛泛之輩,抓住機會竟是掙扎著從馬匹的身下爬了出來,出手將李元吉手中的長刀擊落在地。
兩個人迅速纏斗到了一起。
此時切身肉搏,再去搶奪長刀已經是來不及了。
于是李元吉干脆用手中的長弓勒住李世民的脖子,準備將其勒死。
就在李元吉馬上成功之時,尉遲恭等人卻是拍馬趕到。
李元吉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殺掉李世民的機會,如果再不走,那就真的只能死在李世民手中了。
李元吉匆忙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李淵庇護。
李世民跪在一旁干嘔,他差點就被李元吉干掉了。
看到李世民朝著自己擺手,尉遲恭頓時會意,騎馬追趕,張弓搭箭,竟是一箭射殺了李元吉!
與此同時,皇宮外的戰斗亦是堪稱激烈。
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三人反應也是極快。
在收到消息之後,他們迅速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
李世民在此早就有所準備,張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埋伏在玄武門。
見到大軍其拿來,他們自然知道自己無力抵擋,關鍵時刻,張公瑾臂力過人,竟是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
“東宮作亂,還不速速剿滅余黨!”
長孫無忌高聲叫喊道。
此時守衛玄武門的將領乃是雲麾將軍敬君弘。
他本是降將,一直想出人頭地,再加上之前就已經算是半個李世民的人了,自然知道該什麼時候出頭。
于是他與中郎將呂世衡率先出門迎敵。
只是很可惜,他們似乎有些高估自己的戰斗力了。
本來只是想混個出身,不曾想卻命喪當場。
不過這也給李世民爭取到了不少的時間。
而且長官有令,把守玄武門的士兵不得不與東宮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
玄武門這邊的守衛畢竟是少數,戰爭持續得越久,他們的劣勢也就越大。
眼看薛萬徹擂鼓吶喊,隨時都有肯能沖破防線,尉遲恭終于拍馬趕到。
他手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高聲喊道︰“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已經伏誅,還不速速束手就擒!”
發現自己主人的手機,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
薛萬徹與馮立等人趁亂落荒而逃。
李世民安排的人手環環相扣,幾乎沒有任何漏洞。
除了在誅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時候出現了些許意外,其他一切都在李世民的計劃之中。
在平定了玄武門之外的亂象之後,李世民本人則是帶人安撫宮中大小官員,將所有力量收為己用,並且拿回自己的兵權。
而尉遲恭在處理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尸首之後,則是被李世民安排到李淵身邊做警衛。
政變發生之時,李淵正在臨湖殿內的海池上劃船。
听到外面的動靜,李淵震驚異常。
他想出門查看情況,結果卻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身邊的人竟然也成了李世民的人!
他竟是被困在這臨湖殿中,連出也出不去了!
李淵渾身冰冷。
他從未想到,自己的放縱竟是會導致今日的結果!
李淵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會如此果斷,悍然發動政變!
李淵心有戚戚焉,莫非今日就是自己喪命之時?
他的心中一團亂麻。
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互相殘殺,但更不想直接交出手中的權利。
他才當了幾天的皇帝,還沒當夠呢,怎麼能交出去呢?
一時間,李淵竟是連什麼該做什麼說什麼都不知道了。
他現在不管說什麼做什麼,其實也都沒有用處了。
直到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來到臨湖殿。
尉遲恭甚至連敬意都不願意表現出來,他竟是徑直來到李淵所在的船上。
李淵頓時大驚。
他認得出來尉遲恭,自然知道他就是李世民手下的人。
心道莫非是李世民勝了,這是要來殺掉自己的?
李淵強行鎮定了下來,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
尉遲恭見狀,遲疑了片刻,隨即還是回答道︰“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殿下便起兵誅殺了他們。”
“秦王……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
李淵看了看身邊的人,無奈道︰“今日竟有此事,現在該如何是好”
李淵身邊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隨即蕭 和陳叔達率先站了出來道︰“太子和齊王本來就未參與反隋朝之策,且他們二人又未曾為天下立下功勞。”
“有今日之事,只是因為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
“好在現在,秦王已經平定禍亂,由此秦王功蓋宇宙,乃天下歸心。”
”依微臣之見……陛下應當立秦王為太子……”
李淵一听便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
說白了,這就是在爭取儲君之位。
既然李世民現在是在所要儲君,那就說明不會對他動手。
如此一來,他的性命肯定是無憂了,既然如此,李淵懸著的信也就放下了一半。
兄弟鬩牆固然讓他悲傷無比,但在自己的性命面前,那些似乎又沒那麼重要了。
“如此,固我所願也。”
那些人連連稱贊。
但是李淵萬萬沒想到,李世民竟然依舊不滿足于此。
“將國家大事委托于太子,如此便不會再生事端。”
剛才是在索要儲君之位,現在則是要逼迫他李淵退位啊!
立李世民為儲君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李淵當然沒有什麼壓力。
可讓他交出自己手中的權利……李淵沉默了。
“如此,亦朕固所願也。”
李淵艱難苦澀的回答道。
如果他不同意……
李淵看了看臨湖殿的海池,無奈的苦笑一聲。
只怕今日自己就要落水而亡了。
李世民連迫害兄弟這種事情都做得出來,再背上一個弒父的名義,又能如何呢?
此時,宿衛軍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交戰還沒有結束。
一听李淵這麼說,尉遲恭頓時大喜,連忙請求高祖頒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結束所有叛亂。
李淵看了一眼身邊的眾人,竟是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朕……何至于此啊?”
滿朝重臣無一人說話。
還不是因為你實在是太過優柔寡斷,不然也絕對不至于變成如今這幅模樣。
如果李淵早早的就做出決定,朝中眾臣也不會逼不得已選擇一個皇子站隊。
造成眼下這幅局面,完全是李淵咎由自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