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不少。
三位閣老與戶部尚書等,此時都在暖閣中。
他們在听說了這件事後,也都在思考著這做法的可行性。
雖然有前車之鑒,但這種辦法听起來確實挺讓人懷疑的。
如今又听到趙策說雖然可行,但並不算好的話,大家都紛紛看向趙策。
“不是最好的辦法?”
“言下之意,就是永西伯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p癰轄餱肺首擰 br />
賑災的糧食,要從戶部的倉廩中出。
他作為戶部尚書,當然是要比別人關心多一些的。
今年雖然憑著各種騷操作,戶部多了不少的收入。
但也沒有到能讓國朝隨便花的地步。
趙策點了點頭。
“確實不是最好的辦法。”
“此法實施起來,是要需要時間的。”
趙策轉而問道︰“慶陽府借糧後,能堅持多久?”
弘治皇帝翻著手中的奏折,直接回答︰“平涼府的糧食也不多,八百里加急消息傳下去,再加上路上運輸的時間,估計要七八日才能運到。”
“那慶陽府在沒借到糧食的情況下,僅用稀粥賑災,每日一頓,能堅持多久?”趙策又追問。
弘治皇帝大概算了一下。
“估計能撐個四、五天左右的時間?”
“京城的糧食要運到慶陽府,又要多久?”
弘治皇帝看向�p櫻 酥又苯癰 雋艘桓齟鳶浮 br />
“從準備到運輸,預估要半個月時間左右。”
如今大部分地方都下起了雪,運糧要的時間必定會比以前要的久。
這一來一回,就算是找隔壁縣城借糧,中間也有差不多七天的時間差。
趙策這麼一問,在場的人頓時都明白了過來。
別說七天內沒有糧食,就是三四天,也足夠本身便餓的奄奄一息的百姓們都餓死了!
這次的事情,和趙策先前在縣城的那次,是不一樣的。
利用經濟杠桿人為的制造經濟泡沫,這辦法實施起來,就算有前車之鑒,也依然會有想要發財的人爭著去。
在經濟活動中。
一般來說,長期供過于求很少出現,而供不應求是長期供求關系的主要形式。
所以就算短期貨物價格被拉高,也會最終回落到正常。
所以也就是為什麼,即便那些商人明知道是人為拉高的價格,自然會鋌而走險。
畢竟錯過這個店,可就沒機會了。
可拉高價格,也是需要時間的。
越往上走,需要的要素便越多。
先前趙策在縣城那次,能夠把價格拉到足夠高,與這次共同的點就在于,姑且算朝廷運的糧食已經在路上。
而不同之處,當然是距離。
他那次能這麼淡定的畫圓圈,告訴眾人這個辦法。
最大的原因便是,高州府的面積,並不大。
縣城與縣城之間,相距的也並不算遠。
相比北直隸附近這些地廣人稀的州府來說,它與隔壁縣城的距離,可以說的上是很近的。
受災的縣城借到了糧食。www..net
再用高價購買一批糧食,便足以支撐到當地糧食價格被拉高。
如今慶陽府,如果要用同樣的辦法。
在距離太遠,糧食供應的慢的情況下,要不就要花費比先前更多的銀子,先購買一大批糧食。
要不就要因為斷糧,犧牲很多的百姓,才能達到目的。
因此趙策說這辦法有可能行,但付出的代價肯定相應的也會大。
李東陽點點頭,贊許的說道︰“臨之分析的不錯。”
“如今雪天難行,我等估計的時間,已經算是保守。”
“若是路上下了大雪,恐怕還要再耽擱一兩日。”
“百姓實在是等不起。”
朱厚照一听,有些泄氣。
他還以為永西伯這辦法,能行呢。
這麼一听,就算說能行,也要花費不少的代價。
李東陽看著朱厚照失望的樣子,有些得意的繼續說道︰“此法雖然不通,但也無妨。”
“臨之你再說說另一個更好些的辦法。”
這話里帶著淡淡的炫耀之意,讓一旁的劉健等人听了,只覺得一陣牙疼。
趙策看著李東陽,恭敬的拱了拱手。
“那學生便嘗試說一下。”
趙策立在暖閣中,思考一番道︰“此次賑災,最主要的困難乃是運輸時間過長。”
“陸運花費的時間太多,所以我們還是得走水運。”
朱厚照語氣滿帶疑問。
“如果水運不通,怎麼走?”
趙策笑了一下,“水運不通,那海運呢?”
時間是問題,那只要把時間縮短,自然就能解決問題。
“海運?”
在場的人,都驚訝的重復著這兩個字。
從京師運糧,主要靠的是京杭大運河。
海禁這麼多年,漕運一直用的是內河。
趙策突然說的海運,讓在場眾人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隨後,朱厚照率先反應了過來。
“海運……”
“從渤海灣出發,經山東布政使司,再換內核,由漢江到陝西。”
他一拍大腿,高興的說道︰“能行!”
“只要過了京杭大運河,漕運堵塞的情況就能解決。”
“而且渤海灣開始走海路,甚至能比內河更快!”
趙策贊許的道︰“殿下分析的不錯。”
京杭大運河作為主要的漕運河道,只要能繞過這一段,水路堵塞的問題就能解決。
而且走海路,還能少繞了不少的路。
如今大明雖然還沒有全面開海禁,但已經開了兩個港口。
渤海灣再開放,也沒人會說什麼。
朱厚照得了趙策的稱贊,喜滋滋的對弘治皇帝說︰“父皇,兒臣覺得可行!”
“太宗遷都之時,渤海灣便作為京師的出海口,來往船只頻繁。”
“雖然後來荒廢了一段時間,但也可以直接用于運輸。”
“海運不受大雪影響。”
“如此一來,從京城出發,到達慶陽府。”
“日夜兼程的情況下,五日時間足夠了!”
朱厚照研究了不少的軍事圖,對這些軍事上可能用到的補給路線,都頗為熟悉。
趙策這麼一提,他當即就聯想到了具體的路線。
其他幾個老家伙,都還在想著,他就已經直接說了出來。
弘治皇帝似乎也想到了這一茬,心情有些復雜。
這兒子熱衷軍事,他也不是第一天知道了。
卻想不到,他居然研究的這麼深。
相比朱厚照的興奮,一旁听著的其他大臣們,卻露出些意味不明的眼神。
李東陽剛剛的得意也收了起來,露出了一絲擔憂。
弘治皇帝直接說道︰“這般看來,海運確實可行......”
“宣朕口諭,著漕運總督盡快給個章程,這兩日便要安排糧食出海。”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