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劉如愚說要幫趙策找個牛逼的人來校閱,趙策想了想,決定在這之前,自己再重新處理一下這本書。
大明只重四書五經,其余都是雜學。
詩歌還能體現一下寫文章的水平,這算術自唐朝之後被踢出了科舉的行列,就真真算是沒啥用處了。
然而劉如愚看到之後,卻對趙策這書大為贊賞,甚至又重寫了一封信,說要為趙策親自找一個校閱之人。
他作為一個京官,能為趙策找的校閱之人,必定是比他更大的官。
不然他還不如自己親自為趙策校閱。
所以如果劉如愚找到的人,真的是牛逼哄哄的那種的話,那趙策這本書,估計分分鐘會引起全大明讀書人的追捧。
沒辦法,這年代的名人效應,即便受信息阻塞,但也依然減緩不了眾人的熱情。
劉如愚听趙策說這幾天再重新翻閱,看看有沒有需要增減的內容,直接點頭道︰“可以。”
“索性現在城中出不起去,這書本也難送。”
“最近你再看看,待城中事態放緩後,吾再讓人送回京去。”
劉如愚想了想,又重新寫了一封信,讓趙策幫忙寄出去。
趙策接過信後,拱手道︰“多謝劉大人看重。”
劉如愚擺擺手,說道︰“客氣了,信件的事情就麻煩你了。”
趙策︰“學生自當盡力。”
劉如愚擺擺手,拉著趙策問道︰“對了,听聞你先前在山上擒獲了一伙賊人,所以得到聖上親賜的義民旌表。”
“這伙賊人,是否與此次的叛軍相關?”
趙策想起這人的身份是朝廷派下來的御史,主要工作是來處理此次他們省府鹽巴的事情。
趙策便一五一十的把先前的事情,都告訴了劉如愚。
其中包括自己先前在城中得知藥房的傷藥都被搶購一空,隨後出現在深山里的土人,以及從省府不請自來的總兵親信。
還說了自己對于這次事情估計與廣西土司那邊有聯系的猜想,都一一說給了劉如愚知道。
劉如愚听得吸氣連連,時不時驚呼一聲。
當听到趙策說那佛像中的鹽巴之事時,他忍不住皺眉道︰“所以此次事件,究根到底,都是那伙賊人所引起。”
原本這群人可能只是在當地勢力大了一些,還不至于現在這時候起事的。
而且就算起事,也不會選擇與他們距離甚遠的府城。
但是他們府城也沒有鹽吃了,迫不得已,他們只能往周邊擴張,去搶奪原先另一個劇賊留下的鹽礦。
如此一來,事情就全部都說得通了。
趙策又說︰“實不相瞞,我覺得此次這群叛軍會貿然進攻我們府城,十有八九是廣西那邊情況有變。”
“學生在府試之前,就已經得知府城里的傷藥被大規模搶購過。”
“然而當時我們府城根本沒有發生任何大規模的傷害時間,也並無任何的賊寇有蹤跡。”
“如今學生敢斷言,那些傷藥,估計都被賊人運往了山的另一邊。”
“他們早有預謀!”
趙策當時也找人打听了很久,但是除了後來老古他們那伙人外,他們府城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再加上老古來的地方距離他們這麼遠,事情又過去了這麼久,趙策便沒有再追蹤這事。
“嘶~”
劉如愚倒吸一口冷氣道︰“臨之兄你這觀察能力,吾實在佩服。”
“听聞你放來府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卻已經把事情的始末的走向全部都看清了。”
看清了?
趙策不語,靜靜听著劉如愚接下來的話。
雖然劉如愚被叛軍擄去了一段時間,但是他從京城到省府,其中得到的消息必定比自己更多。
想起自己來時得到的消息,劉如愚又說道︰“臨之兄有所不知,在吾來時的路上,便得到了消息。”
“廣西土司作亂,囚禁了當地知州,總督潘大人調兵十萬八千人,如今大軍正壓往廣西。”
他沉重道︰“所以你的猜想,是完全正確的。”
“若是你身處省府,能夠提早將此事告知潘大人,恐怕我們就能防患于未然了。”
然而他們府城到省府,距離實在遙遠。
何況趙策這身份,尋常也見不到總督大人。
趙策也只能在心中輕嘆一聲。
自從在郊外見到那伙賊人後,他便早早的串通了事情的始末,也把事情提前告知了老馮。
可惜已經為時已晚
劉如愚也嘆了一口氣︰“你如今這般一說,吾只覺得情勢可能對于我們大不妙了。”
“畢竟土人勇猛,不然潘大人也不必如此大動干戈。”
“對了,既然臨之兄你已經把事情抽絲剝繭得到了結論,那你可有應對之法?”
“如今大軍壓往廣西,能派來解救我們的兵力,恐怕不多。”
趙策苦笑了一聲︰“哪里還有什麼辦法?如此一來,只能一戰了。”
那邊帶了十萬八千大軍壓境,打起仗來還要收尾,這麼大規模的行軍,沒有個一頭半個月,都安頓不下來。
所以要指望援軍,還真的挺難的。
不過現在他們這邊被圍城的消息傳了出去,其他府城的人都會攔截那些半路的叛軍。
所以叛軍的人數,也不會有持續增大的危險。
只是圍城的叛軍,他們有城外村莊的補給,壓根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
畢竟現在正是秋收的時候,秋稅也沒收上來,老百姓家家戶戶手里都有糧。
叛軍沒糧了,直接像先前一樣,去擄掠一個村莊就足夠吃喝了。
但是他們在城里要是被圍了這麼久,那肯定是堅持不下去的。
屆時候守了一兩個月城,人困馬乏的,再跟人打就肯定打不過了。
所以還不如趁現在大家都精神的時候,主動出擊。
劉如愚听了趙策的話,點頭同意道︰“說的有理。”
“臨之兄你作為一個讀書人,卻有這般大無畏精神,實在是令吾佩服。”
“可惜吾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並不能提刀上馬。”
“哎”
趙策心里正想著後面的事情,就听到劉如愚不知怎的又打開了話匣子。
他也不用趙策回答,直接背著手,看著書房的窗外,微微仰頭,目光迷離間似是緬懷。
“吾年少的時候,父親就告誡吾,讀書人當以讀書為重。”
“只有努力讀書,日後才能在陛下跟前報效,為百姓謀福祉。”
“如今一見臨之兄你,吾還是第一次對讀書人的職責產生了懷疑。”
“不過臨之兄你放心,若真的到了關鍵時刻,吾盡管手無縛雞之力,也願為城中百姓一戰!”
劉如愚握了握拳,被自己感動的幾乎要兩眼冒水。
他轉過頭,感觸的說道︰“臨之兄,你可知”
書房內空空如也,一陣風從窗外吹來,嘩啦一聲掀起了一本書的書頁。
“咦?臨之兄呢?”
劉如愚嘀咕著,就听到趙策的聲音從書房門外傳來。
“學生替大人送信去,還請大人自便。”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