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干本就沒有任何過錯,卻被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收押入獄了。”
听到皇甫嵩的話,朱�y有些憤憤不平道。
“這也不能全怪陛下,畢竟那些人的難纏程度,公偉你應該也很清楚。”
“在當時那種情況,不要說是子干了,哪怕是我和你,恐怕也會落得個相同的下場。”
皇甫嵩搖了搖頭道。
他這倒不是為劉宏說什麼好話,而是就事論事。
平定了黃巾之亂的三大功臣,盧植、朱�y皇甫嵩,在朝廷之上可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正因為如此,不管是以袁家為代表的世家派系,還是以張讓、趙忠為代表的宦官派系,亦或是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派系,都不可能放任他們勢大。
從三人中挑出一個打壓,另外兩個想辦法分封出去。
這對于三大派系聯手來說,可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而盧植運氣不好,為了讓董卓上位,被挑選中成為了那個被打壓的對象。
在三人之中,只有本就出身于豪門的皇甫嵩,對這種事情看得最為透徹。
要不然,皇甫嵩也不會在盧植收監入獄時,從來便沒有跟其求情的想法。
原因也很簡單,那時就算求情也是無用功,還不如趁早結束黃巾之亂呢!
到時,以盧植的赫赫戰功,以及他在大漢的聲望,遲早會被釋放出來。
而皇甫嵩等人的求情,只不過是將這個釋放的期限提前了而已。
“這位是?”
朱�y見後面的劉備也追了上來,轉頭向皇甫嵩詢問道。
朱�y字公偉,軍事能力雖然不如皇甫嵩,更是不像盧植那般文武雙全,但這可並不代表他就弱到哪里去了。
在漢末三杰,也就是平定黃巾之亂的三位主帥中,他是唯一一位出身于寒門的將領。
少年時父親早亡,他因贍養母親而聞名,之後通過被人舉為孝廉的方式,再加上自身那本就超凡的軍事天賦,而逐步走到了如今這種地步。
這里值得一說的是,同樣出身于寒門的江東猛虎孫堅,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崛起,便是因為朱�y的看重。
“公偉,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偏將軍劉備,是子干的得意門生。”
皇甫嵩為朱�y介紹道。
“見過右中郎將,備早就听聞右中郎將和皇甫將軍還有老師三人,被稱為我大漢的頂梁柱,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此時,劉備也躬身微微行了一禮道。
“原來是子干的得意門生啊!”
朱�y呵呵一笑,謙虛道:“不過說我們是大漢的頂梁柱,就有些太過夸大其詞了。”
一個國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代表這樣一個含義的贊譽,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的。
“大漢的頂梁柱嗎?這個稱呼,我倒是喜歡。”
皇甫嵩摸了摸下巴,有些遺憾的道:“只可惜,就像公偉兄所說得那樣,對我們來說,還是當不起頂梁柱這三個字。”
“諸位相聚,怎能少得了我們呢!”
就在這時,幾匹快馬疾馳而來,人還未到,聲音便傳了過來。
正是曹操、公孫瓚、孫堅等三人。
呂布倒是也想上前湊熱鬧,可惜被丁原給阻止了。
之後,一行六人便開始寒暄了起來。
特別是朱�y和孫堅兩人,或許同樣出身于寒門的緣故,再加上性格有幾分相似,所以聊得特別歡。
劉備暗中觀察著眼前這五人,心中頓時感慨萬分。
這五人可不簡單,每一個都是當世最頂尖的人杰。
說句玩笑話,只要當朝天子不是漢靈帝劉宏那樣的昏君,哪怕是換成劉備那個便宜兒子,樂不思蜀的劉禪,只要他對這些人完全信任。
不要說光復漢室了,哪怕是橫推到整個亞洲都不無這個可能性。
朱�y和皇甫嵩這兩人自不必多說,都是劉氏皇族的死忠,而曹操、公孫瓚、孫堅三人前期本來就沒有任何反意。
特別是曹操,對大漢那叫一個忠心耿耿。
只可惜,隨著天下大亂序幕的開始,他們的野心也被一點一點激發了出來,直到最後三分了天下。
至于劉禪怎麼說呢?
他或許稱不上是什麼英明神武的雄主,但也絕對不是什麼昏君,頂了天算是中人之姿。
仁慈、敢于放權,很重感情,是劉禪為數不多的幾個優點。
對于那些真正有能力的臣子而言,擁有這三個優點的劉禪,毫無疑問是他們心目中的明君。
換個角度來想,要是武穆岳飛遇上這種對手下百分百信任的皇帝,還有金國什麼事呢!
要知道自古以來,權臣和當朝小皇帝往往會有著不少摩擦,而諸葛亮和劉禪的組合,則完全可以說得上是干古君臣的典範。
在諸葛武侯死後,劉禪羽翼其子孫,信任其舊部,重用其嫡系,中華上下五干年,有權臣亡三十年,而政不息者,僅此一例。
當然,更可怕的是,這麼多一手提拔的孔明舊部,掌權後個個盡忠職守,絲毫沒有篡逆之心。
他們兩人完美詮釋了,何為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土報之。
諸葛孔明自不必說,隆中出山二十七載,到星落五丈原,真真正正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對當得起人臣模範四字。
而劉禪表面上雖然礙于禮儀嚴令禁止,但實則默許百姓私祭,諸葛亮死後三年改國號,意為守孝三年。
後期更是破例,為其立祠公祭,君為臣祭,中華上下五干年,又有幾例。
漢朝,霍光輔政;唐朝,長孫無忌輔政;明朝,張居正輔政,他們的身後結局有多慘。
此等君臣際遇,恐怕僅有周公輔成王可比。
可以說,不管是劉備還是劉禪,都不曾辜負諸葛孔明,而諸葛孔明也同樣如此。
他們分工明確,無有嫌隙。
劉禪主內,諸葛亮主外。
諸葛亮雖然是勞累了一點,但最起碼大後方,因為有劉禪的緣故,他完全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
如果是大統一的王朝,劉禪當皇帝完全沒問題,甚至可以博得一個明君的美名。
就像戰國時期公子小白,自己幾乎沒什麼能力,但听管仲鮑叔牙的話,齊國很快便成為霸主,但他倆一死,姜小白立馬開擺,最後餓死在宮里??。
只能說,像劉禪這種君王不適合亂世,說句生不逢時亳不為過。.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