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進入這個圈子後。
    李多魚終于明白了,自己討厭的不是關系戶,而是因為自己不是關系戶。
    只要有關系,做事確實很方便,且沒有小人給你卡脖子。
    想起以前,自己關系還沒做開時,去報個案,門口的小同志都能惡心你一小會。
    其實在這個年代,門難進,臉難看,話難听,事難辦更加的普遍,要想辦事情,靠的全都是關系。
    要想在這個年代混得好,就不能拿前世的觀念來對比,如果覺得自己重生了,就可以不按規矩辦事。
    那下場百分百就是踫一鼻子灰,有技術都沒地方給你使
    台風過後的這些天,不少漁民都出海捕魚,魚獲相當不錯。
    只要有魚的話,幾乎就是一整船,連帶著平常都很少抓到的龍蝦也變多了。
    趙家兄弟在西甲礁那里,抓到了一條大鱸滑,跟李多魚當年抓的差不多。
    可現在價格卻貴多了,那條大鱸滑,他們兩兄弟賣了將近一百五。
    那些沒有漁船的村民,最近這些天則在積極參與災後重建,那些塌掉的房子,大多都給重新修好了。
    有的是自己修的,有的則是請人幫忙,至于那些掏不出錢維修房子的老人。
    村委會這邊也會給與一定的幫助,先借錢給他們,等以後經濟稍微好點,再還給村委會。
    灘涂那邊,原本被台風吹上岸的毛竹樁全被清空了,不到兩天時間,就被當地村民給搬空了。
    大多都是拿回去當柴火燒,有些漁民撿了一些相對好點的,拿去做漁排。
    這段時間,大竹村運了十幾船毛竹到擔擔島來,大多都被李多魚給消化掉了。
    現在灘涂那邊,又重新插上了毛竹樁,這次的毛竹樁更大更粗,且插得更深。
    老李則帶著一大幫人在廢棄的鰻魚廠那里粘生蠔。
    拖拉機沒過一會,就把一整船的生蠔拉到這里來,還是跟以前一樣,要把蠔苗撬下來,然後用水泥粘在蠔苗上。
    由于受到這次台風的影響,南日鎮那邊不少養殖戶跑到擔擔島來取經。
    經過這次慘痛教訓,這些養蠔戶決定放棄用水泥柱養生蠔了,也打算學李多魚用繩吊的方法來養殖。
    雖然那個李主任說,可以隨便看隨便學,可他們也不好意思真的白學。
    剛好李多魚的生蠔田正在拆蠔苗,南日鎮過來的這三十多個養蠔戶就跟著一起幫忙了。
    有他們幫忙,李多魚也省了一筆不菲的人工費用,只有幾個是需要付工資的,朱秀華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她雖然不是閩龍的員工。
    可那些外包的話,她幾乎都是有份的,收海帶的那一個月,她工錢都拿了上百塊。
    按她的話來講,累是累了點,但賺的一點也不比在海欣的少,最重要的是,不用受氣。
    而這個撬生蠔苗,她早就已經很熟練了,狀態好的話,一個人一天能撬兩拖拉機蠔苗。
    撬個半個月,少說也能賺個七八十塊。
    老李見她撬得那麼快,忍不住皺眉說道︰“撬得仔細一點,別浪費蠔苗了。”
    可能是在海欣經常被罵的緣故,老李說她時,朱秀華也不頂撞了。
    “好的爹,我再檢查一遍。”
    見兒媳態度變得這麼好,老李都有些不適應,甚至有點反應不過來,這應該是他們家第二個轉性子的人了。
    李多魚跟陳元素見面後的第三天,一艘三十多米長的運輸船開到了新碼頭那里。
    新元水產公司來擔擔島收海帶了,趁著天氣好,大家紛紛拉著板車,將一車車海帶往新碼頭那里運。
    而當大家得知,李主任跟對方有簽訂協議,今年海帶的收購價格還是按去年的來,一個個都樂開了花。
    尤其是那些海帶泡水的養殖戶,感動到都快哭了,差點就抱著李多魚的臉親起來。
    “有人帶頭就是好啊。”
    “那還得看誰帶,要是換成別人的話,說不定會把我們帶到坑里去。”
    “你們是在說上岐村吧。”
    “知道就好,別說出來,前兩天我去趕圩時,他們村的人臉色都非常的臭。”
    可也有人擔憂道︰“老曾,明年你家的海帶可別再泡水了,不然今年要是被你們影響到了,說不定明年海帶收購價格就降低了。”
    老曾也很無奈︰“你以為我們想泡水啊,誰能想到倉庫的屋頂塌了,就塌在我家海帶上面,早知道,就讓你們先放進去。”
    “哈哈哈。”
    幾家歡喜幾家愁。
    浪奇村由于沒跟新元水產公司簽協議,價格就沒那麼好了。
    幾個海帶養殖戶皺眉道︰“張支書,咱們村怎麼沒跟新元水產簽合作協議啊。”
    張東升眉頭緊鎖,嘆氣道︰“現在的新元水產已經不是以前的新元水產了,我是想跟他們簽合作協議的,可人家不理我們啊。”
    自從吞並掉榕城聯合經銷公司後,榕城水產這一塊,目前幾乎是新元水產說的算。
    只要他們願意的話,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操控水產的價格。
    今年海帶還沒收那會,張東升就去了一趟新元集團,結果連陳元素都沒見到。
    去年他們內部斗爭,還有收購榕城聯合經銷公司時,這小丫頭還親自登島給他送過茶葉。
    可才半年不到,自己居然連跟她坐下來泡茶的資格都沒有了,想見她的話,還得專程預約。
    還是李多魚那小子鬼精,早早就跟陳元素簽了協議,今年的干海帶還是按一塊錢收。
    有位養殖戶說道︰“張支書,擔擔島的收購價格那麼高,咱們頭等菜不是還要做出口嗎,干脆把二級菜跟毛菜一起賣給那個李多魚。”
    張東升搖頭道︰“你想太多了,那個李多魚跟陳元素是穿同一條褲子的,怎麼可能會讓我們鑽這個空子。”
    “穿同一條褲子?”在場的人都瞪大眼楮,這個信息量有點大啊。
    張東升嫌棄地看著他們︰“打個比方懂不懂啊.擔擔島跟新元水產現在正是合作的蜜月期,那個李多魚是不可能幫咱們的。,依我看啊,那個新元水產那個老板,就是故意敲打咱們的。”
    說起來,這事也怪不得別人,當初陳元素跟安經理斗法時,他們村就沒有堅定站在陳元素這邊。
    這也是他跑了好幾次,都沒能跟新元水產把合作協議簽下來的原因之一。
    不過,他還真有听說,那個陳元素私下跟李多魚的關系確實不錯。
    可惜這個李多魚婚結的早,不然他都想把女兒嫁給他,讓浪奇村跟下沙村成為親家。
    幾個海帶養殖戶嘆氣道︰“可要是按這個價格的話,咱們今年可能會少賺很多錢啊。”
    “有賺錢就已經不錯了,總比爛在海里面的強。”張東升嘆氣了聲,可跟上岐村比起來,已經不錯了,哪怕價格不是很高,可今年大家至少都賺到錢了。
    他這麼一說,大家忍不住感慨了起來,跟擔擔島確實沒法比,可跟上岐村比,確實好太多了。
    張東升對著村會計問道︰“海帶賣掉後,咱們村重新統計一下,今年有多少個萬元戶,希望不要差下沙村太多。”
    上岐村這邊就有些雞飛狗跳了,海帶養殖戶直接跟收海帶的吵了起來。
    “這個價格也太欺負人了吧,擔擔島的二級海帶干都有一塊,怎麼到我們這,就只有四毛,這也差太多了吧。”
    收海帶的經理嫌棄道︰“也不看看你們這些海帶什麼品質,全都是沙不說,還到處破破爛爛的,四毛已經算很照顧你們了,你們這個品相的最多就只有三毛。”
    幾個養殖戶堅決道︰“最少五毛,不然我們就自己到菜市場去賣。”
    經理冷笑了聲︰“你們最好想清楚了,就你們這個品質,你們自己賣的話,我們還真省了很多麻煩。”
    這位經理說完就要走,上岐村的村支書趕緊把他攔下來,好言相勸道︰“劉經理,他們土包子說話不好听.要不你跟上面申請下,看看四毛半行不行今年我們村真的很不容易,海帶一半以上都沒收起來,大家都虧了很多錢。”
    劉經理嘆道︰“唐支書,你們的情況我們早就了解了,我也想給你們多開點價格,可實在沒有辦法啊。”
    劉經理抓起一條海帶來︰“你們村這個海帶,沙子又多,我們收購回去的話,還得重新清理,且賣相也不好看,跟擔擔島的海帶完全沒法比啊,說難听點,你們這些海帶在咱們沿海賣不動的,只能賣到內地去。”
    一說到擔擔島,上岐村的養殖戶瞬間就炸了,有人甚至忍不住碎碎念起來。
    “麻蛋的,搞那麼好干嘛,搞得我們都不好賣。”
    “你們說,李多魚那小子是不是跟這個公司的女老板有一腿啊,怎麼那麼照顧他們啊。”
    “以後不讓他們村的漁船,來我們附近海域捕魚了。”
    有個村民感慨道︰“我听說了,那個李多魚把七星灣都給租下來了,現在七星灣都是他們的了,以後咱們要是想去七星灣外面的海域養海帶,說不定還得經過那個李多魚同意。”
    “臥槽啊~”
    而最讓他們難受的是,擔擔島今年又賺大錢了,而他們上岐村今年虧大發了。
    今年他們村也養了非常多海帶,原本還覺得今年又能多出來四五個萬元戶,現在好了,一個台風讓村里面多出來四五個“萬元負”。
    見劉經理這麼強硬,唐文昌糾結了會,看了眼村里的海帶也不禁露出了苦笑了。
    品相確實很糟糕,自己去賣的話,也不一定能賣出好價錢,說不定還要被拿去跟擔擔島比。
    到時候,就更加丟臉了,還不如賣給這樣的大公司,他們可以連同其它干貨一起運到內地去賣。
    “行吧,那就按劉經理的價格來。”
    見村支書也無法說服這個劉經理,那幾個海帶養殖戶眼神都無光了,也不知道今年,還敢不敢繼續養海帶。
    兩天的時間,擔擔島的海帶就全賣完了,剩下的頭等菜則會跟著鰻魚一起出口。
    鰻魚廠雖然被吹垮了,但好在鰻魚都沒啥事,目前都還非常的健康。
    可能是有經驗的緣故,今年的鰻魚養殖並沒有像去年那樣手忙腳亂了。
    二哥每天都會檢測鰻魚塘的水質,鰻魚廠雖然沒了,可這幾天重新搭建了間竹屋。
    天天都睡在鰻魚廠這邊,不知道為啥,就是非常怕回家。
    現在的他,又變得唉聲嘆氣,非常期待二嫂能去哪里出差上班去。
    除了檢查水質外,李多魚在每口鰻魚塘隨機挑選了幾條幸運兒。
    先是檢查了下外觀,確定沒有犯病,接著檢查腮部,然後以極快的速度,就把鰻魚身體給掏空了。
    這次李多魚升級了裝備,通過小舅購買了一台水產研究所退下來的顯微鏡。
    雖然倍數不是很高,但完全夠用了,李多魚用這台顯微鏡專門來看鰻魚是不是有感染小瓜蟲病的。
    根據他的經驗,台風天或者暴雨過後的這段時間,由于外面的水體混入,鰻魚特別容易感染這種寄生蟲。
    而這種小瓜蟲病也是養鰻人最討厭的病種之一,因為沒有特效藥,一旦犯病,那就代表著折損的多跟少。
    一些沒經驗的新手養鰻人就經常中招,尤其是土塘養殖的,要是養殖戶再粗心大意點,那損失將會非常可觀了。
    就比如去年夏天來的比較早,氣候也相對不穩定,李多魚就著了小瓜蟲的道,雖然及時補救了,可還是折損了四分一的鰻魚。
    在這個鰻苗不值錢的年代,折損四分一還是可以接受的,可要是在前世,鰻苗佔了養殖成本的一半,折損四分一的鰻魚,那就等于一整年白干了,要是超過一半的話,那就是妥妥的要虧錢了。
    李多魚檢查完後,也沒有浪費,將這三十多條被掏空內髒的健康鰻魚打包起來,打算回去做烤魚。
    雖說鰻魚要再養一個多月才能達到出口的標準,可現在口感也是不錯的。
    大有大的好。
    小有小的妙。
    鰻魚小小的也非常的好吃,這時候刺更少更細,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計,連圖圖這樣的小孩,也可以隨便吞下去。(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