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了,連續三四章都被要求修改,這段劇情過了啊,真不敢了。)
    o(      o
    阿姐孩子生出來後,非要讓李多魚幫忙給孩子取名字。
    說什麼,這孩子是因為他的幫助,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可取名廢物的他,真的只會取疊詞,最終在阿姐的軟磨硬逼之下,只好先給孩子取了個小名。
    圓圓。
    取完小名後,阿姐和姐夫都一個勁的夸。
    “還是多魚利害。”
    “圓圓好啊,寓意團團圓圓。”
    “水花,要不干脆名字就叫圓圓吧。”
    “我覺得可以。”
    明明就是個很普通的小名,屬于爛大街的那種,阿姐和姐夫夸得李多魚都有些尷尬了。
    而就在這一瞬間,李多魚突然意識到了,大家跟他交流時,好像越來越謹慎了。
    且周邊拍馬屁的人,明顯變多了,連帶著阿爹阿娘也很少說教他了。
    隨著地位和資產的提升,李多魚感覺自己好像失去了什麼東西,有些東西好像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生完孩子的這些天,姐夫張明生則把一個挺厚實的牛皮信封,偷偷交給了劉主任。
    當然二嫂的那筆封口費,他也沒有忘記。
    最後才拿著錢。
    到戶籍所在地去辦理罰款。
    而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可接下來,姐夫張明生卻跟家里人吵翻了天,當他們得知又生了女兒後。
    就跟他預想的一樣,張父和張母逼他把孩子直接送人,要求他們夫妻繼續生一個。
    而他的親戚都覺得,李水花就是生不出兒子的,紛紛出謀劃策,甚至還想到“借腹生子”這種鬼點子。
    出錢,讓外面的女人給張家生兒子。
    而早就被“傳宗接代”這四個字壓到崩潰的張明生也終于爆發了。
    跟家里人大吵了一架後,直接開著船,帶著大女兒張琳和二女兒張芸來到了擔擔島,暫住在了村委的招待所。
    那一天。
    成為孤家寡人的張母哭成了淚人,張家的親戚也大罵張明生不孝順,為了一個女人,連家都不要了。
    可擔擔島這里,卻非常的喜慶,親戚都給張明生的大女兒張琳和二女兒張芸準備了禮物。
    陳慧英看到兩個瘦弱的外孫女,心疼到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怎麼這麼瘦啊,你們兩個加起來,都沒一個浩然重。”
    一旁的李浩然尷尬笑了笑,他覺得不至于,沒那麼夸張。
    而兩個外孫女見到陳慧英後,也很激動,笑道︰
    “阿嬤,我們也好想你。”
    陳慧英摸著她們的頭︰“這麼多年沒見,還記得阿嬤啊。”
    大女兒張琳說道︰“記得,阿嬤對我們最好了,每次我們過來,都給我們做好吃的,那個魚丸可好吃了。”
    陳慧英听完後,鼻子猛地一酸,眼眶都有些濕潤,有點生氣地看著張明生和李水花。
    “你們兩個怎麼帶孩子的,把孩子養得跟竹竿一樣,感覺一陣風都可以吹倒。”
    李水花鼓著嘴,小聲說道︰“她們兩個自己不愛吃東西。”
    陳慧英當場罵道︰“你還有理了,自己做的飯菜什麼味道,自己心里沒底嗎?”
    陳慧英訓完李水花後,笑臉對著兩個外孫女說道︰“乖孫啊,以後跟阿嬤一起吃,保準給你們每天都弄好吃的。”
    兩個女孩笑道︰
    “謝謝阿嬤。”
    “阿嬤,對我們最好了。”
    而這一刻,李浩然看著那兩個嘴巴也很甜的妹妹,突然間,他覺得自己好像失寵了。
    先是有了個小圖圖,接著又來個小圓圓,現在又來了兩個妹妹。
    阿嬤最近好像不會特意給他煮他最愛吃的紅燒肉了。
    不過,李浩然早就看開了。
    在阿嬤這邊失寵了沒事,只要小叔這邊不失寵就可以,畢竟全村最粗的大腿,就是小叔的大腿。
    七月中旬。
    擔擔島迎來了酷夏,雖然海邊風很大,但熱也是真的熱。
    大中午的時候,沙灘完全沒法赤腳踩的那種。
    而這個時候,李多魚的新房迎來了第二層的封頂。
    新房雖然是框架結構,頂部也是倒水泥板,可老李說什麼也要在最上面蓋一個金字塔形狀的梁頂。
    專門用來放主梁。
    到了,上梁這一天。
    李多魚和老李從碼頭那里,扛了一根掛滿紅綢布的大杉木過來。
    主持上梁儀式的,還是上次那位老法師,這兩年蓋房子的人不少,找他上梁的人也多。
    跟去年相比,這位老法師肉眼可見的圓潤了不少,業務也越來越熟練了。
    儀式都還沒開始,新房的院子里,來了幾十號人。
    大多都是小孩,他們早早就在那邊等了,手里還拿著一塊紅色的布。
    因為等上梁儀式結束後,李多魚就要在頂樓往下撒喜果和喜糖,而他們手里的紅布則是用來搶和裝的。
    張琳和張芸兩根小竹竿跟在小胖墩身旁,忍不住問道︰
    “哥,這儀式還要多久啊,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撒喜果啊。”
    李浩然輕車熟路地回道︰“你們兩個以前肯定沒搶過吧。”
    “我們那,不讓女孩子搶的。”
    李浩然皺眉道︰“你們那,規矩還真多,不著急啊,還沒漲潮呢,要等滿潮的時候,儀式才會開始,等所有儀式結束放完鞭炮後,就會開始撒糖的。”
    “那我們是不是還要站在這里等很久?”
    李浩然一臉認真道︰“咱們這里是最好的位置,要是不佔的話,立馬就會被人給搶掉.
    你們兩個要是腳酸的話,先去休息會,等會開始搶的時候,跟在我身後。”
    兩個女孩乖巧點著頭。
    “謝謝,哥。”
    “對了,等會開始搶的時候,咱們只要喜糖和硬幣,其它的咱們不搶,知道沒有。”
    兩個小女孩小雞逐米般地點著頭,而李浩然突然覺得多兩個听話的妹妹,好像也不錯的樣子。
    差不多下午兩點左右。
    潮水漲了起來。
    碼頭那邊有人喊道︰“漲水了,可以上梁了。”
    老法師听到後,點燃了手里的大香
    整套流程跟先前的廠房上梁差不多。
    上梁結束後。
    李多魚和周曉英兩人站在了屋頂,對著底下人喊道︰“準備好了沒有?”
    底下的二叔公喊道︰“趕緊的,大家都等很久了,我們這麼多人呢,你東西有沒有準備夠啊。”
    “肯定夠了啊,足足三擔呢。”
    “那趕緊撒啊。”
    “那,你們先說些好听話啊。”
    底下二叔公,清了清嗓子喊道︰“恭祝新居上梁大吉,家運亨通,財源滾滾,福滿乾坤,幸福無限大家講,好不好啊。”
    大家一齊喊道︰“好啊。”
    李多魚就開始往樓下撒喜果、喜糖和硬幣,樓下的人,瞬間哄搶了起來。
    大人們主要搶紅龜  ,而小孩們一個個趴在地上,搶那些糖果和硬幣。
    有些紅龜  撒下來時,砸到了底下人的頭上,他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道︰“砸到我了,明年換我起新厝。”
    見大家全都在搶喜果,李多魚喊道︰“別顧著搶東西啊,好听話不要停啊。”
    二叔公接著喊道︰“上梁大吉,節節攀升,繁榮昌盛,大家祝村主任,明年生男丁好不好啊。”
    “好啊。”
    周曉英有點無奈,但還是把喜果撒了下去。
    前來參加這次上梁儀式的村民,一個個都拎著一大包喜果回去。
    李浩然仗著噸位,足足搶到了一塊錢,張琳和張芸跟在他身後也撿到了不少。
    兩人的口袋里,裝滿了各種糖果,有西瓜糖、橘子糖和麥芽糖。
    而搶完,李浩然則帶著兩個妹妹到供銷社去了,直接找售貨員全買冰棒去了。
    “老板,來五根老冰棍。”
    張琳不解道︰“我們才三個人,為什麼買五根啊。”
    小胖墩笑道︰“今天小叔和嬸嬸肯定累壞了,給他們也買兩根解解暑。”
    “哥,你真懂事。”
    上梁儀式結束,可房子只算建好了一半,距離真正蓋好,還要挺長時間的。
    房子內牆還要上白灰,地板也要鋪瓷磚,外牆還得抹一層水泥,最後還要貼上那種長方形的小瓷磚。
    石匠老曹預估至少要十月份才能搞好,連他自己也想不到,蓋這樣一棟新房子,要耗時這麼久。
    不過老曹覺得蓋得慢的原因,是因為他第一次蓋,這也導致每一道工序都要很認真。
    等李多魚新房上完梁後。
    房子的事情折騰完後。
    大伯和三叔,親自上門來找他,確定三天後,為下次出海的時間。
    因為八月初。
    舟山群島那邊,剛好有梭子蟹的汛期,可以捕撈到大量的梭子蟹。
    而今年梭子蟹也漲價了。
    從原本的一毛多,漲價到了兩毛半這樣,且梭子蟹游的比較慢,非常適合用李多魚那艘釣魚船的探魚器去找梭子蟹。
    李多魚也打算帶上周曉英一同前往,隨後,在從杭州灣上岸,坐火車前往曉英的老家。
    听到要聯合捕梭子蟹。
    姐夫張明生本也想一起去的,但考慮到阿姐還在做月子,李多魚自然不好意思帶上他。
    當然,李多魚還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幫忙處理,那就是灘涂圍堤。
    退潮的時候。
    兩人騎著“泥馬”在灘涂上滑行的,李多魚拿著不少竹竿,插在了灘涂上。
    張明生驚道︰“要圍這麼大的面積嗎,這都已經五十畝了,真搞堤壩的話,這工程好大啊,要多久才能賺回來?”
    李多魚點點頭︰“前幾年,肯定是會虧錢的,但只要圍起來了,後面就是純賺了。”
    整個擔擔島的灘涂面積,包括延伸到海里的,大概有兩千多畝這樣,要是都圍起來搞養殖的話,擔擔島的經濟百分百會起飛。
    李多魚記得非常清楚,前世這兩千畝灘涂,被王家兄弟偷偷轉包給了一家個體企業。
    合同一簽就是三十年。
    導致下沙村的村民沒有灘涂的使用權,雙方官司都打了二十多年,也一直沒有結果。
    最後一道政策下來,灘涂的圍堤全都被組織給清退。
    誰都不允許使用。
    不過,那都是二十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李多魚圍這個灘涂,一個是自己想趁機撈一把,另一個,也想順便帶動下村里的經濟。
    說實在的,要想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很簡單,只要他賺到錢了,村民肯定就會跟風養殖的。
    雖然李多魚大多都佔了先機和大頭,但也不會像前世的王家兄弟那樣“吃絕戶”。
    李多魚最少也會留下一半來,讓村里人也一起吃肉。
    錢,李多魚肯定喜歡。
    兩世為人的他,更懂得錢有多好用,可賺錢也不能太昧良心,就好像隔壁縣將來的一位商業大佬。
    他寧願把錢捐給社會,贏得名聲,也不願意給員工分一分,這就是典型的資本家嘴臉了。
    青蟹養殖前期,李多魚打算先圍個四五十畝,先養養青蟹再說,要真搞起來了,再擴大規模。
    村里的大喇叭響了起來。
    “各位鄉親,各位村民
    大家早上好。
    今天咱村主任要招工開始填海,需要力氣比較大的男人幫忙干活,每天的工錢是兩塊五.一個月可以休息四天有包中午飯,要招二十個,
    這一次招工最少也要半年,有想要報名的,趕緊來村委找張明生報名。”
    听到廣播後。
    村里一些織網的女人忍不住抱怨道︰“怎麼不招女的啊。”
    “工錢這麼高,肯定不好賺,估計咱們去了也賺不到。”
    村里不少還沒有漁船的男人,紛紛放下了手上的活,跑到了村委那邊。
    一天兩塊錢的苦力活工資。
    並不算高。
    可難得的是,可以持續干半年,一個月還能休息四天,中午還包一頓飯,咬牙干半年的話,他們也能買得起搖櫓的舢板船。
    “我要報名。”
    “我比較壯,選我肯定對。”
    除了招人外,島上那兩輛拖拉機,也全被李多魚給承包了。
    這次的人數一點也不會比上次挖池塘來的少。
    不過工程量更大,圍堤比挖塘難多了,一車的石頭和土倒下去,也才填個半米不到。
    深一點的地方要好幾車,才能填個一米,兩輛拖拉機一直不停跑,一天撐死也就是二十米左右。
    可大家開始干活後,這才發現,這日薪兩塊五是真心不好賺啊,純純就是體力活。
    干一天就腰酸背痛。
    看到這些人後,李多魚不停搖頭,遺憾的是,這次二嫂不在了,不然一個二嫂至少可以頂三四個他們這樣的男人。
    最近,二嫂非常勤快往南日鎮跑,還總嘮叨著要買一艘小船,自己學著開。
    李多魚自然知道她在干什麼,不過她想折騰的話,就讓她折騰去好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