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第三百七十二章 當然要外匯券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七月不渡 本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當然要外匯券

    雙方談妥後。

    下一步就是抓池塘里的鰻魚了。

    閩龍食品所有的員工,包括他們家的親戚,還有那些海帶養殖戶,這一天全都主動來幫李多魚的忙。

    李多魚先用飼料把鰻魚給聚了過來,隨後大家直接上抄網,將過來吃餌的鰻魚打撈起來。

    可這個方法,並沒有辦法把整個魚塘的鰻魚給抓捕干淨。

    李多魚只能讓陳文超將池塘水給放掉,而那些前來幫忙的村民,見有新聞記者攝影師拍照。

    一個個都卷起了褲管,有的拿著撈網,有的拿著簸箕撈魚,賣力撈魚著。

    見他們那麼賣力干活,老李反而皺眉道︰“你們輕點撈啊,簸箕很鋒利的,別把鰻魚皮給劃破了。”

    “還有,那個誰.你別在池塘里跑啊,等會把鰻魚給踩死了。”

    而二哥李耀國,還有莊叔、米老頭這些魚販子,這些算術比較好的,則負責清點鰻魚的數量和重量。

    稱好重量的鰻魚,全都裝在大木桶里,靠人力搬到三叔那艘拖網船上,最後運到大船的活魚倉里。

    整個抓捕和運送的過程,都非常的耗時,抓了整整四個小時,天都黑下來了,也才只抓了兩萬多尾左右,還有一半多鰻魚還沒抓。

    而擔擔島由于發電機壞掉的緣故,天一黑下來,碼頭連個燈都沒有,就只有幾個篝火堆。

    本來就是走個過場的縣領導,拍完合影和重要的新聞照片後,跟記者寒暄了一番後,就率先返回縣城了。

    吳玉平也打起了退堂鼓,因為擔擔島住宿條件實在太差了。

    “多魚,我先回去了,我明天早上再過來,你先把人給我壓住,別我明天一大早過來,人家都跑了。”

    李多魚笑道︰“想留人還不簡單,我慢慢抓,保證明天早上再把鰻魚抓完。”

    “�屆@櫻 裁賜崦判暗賴穆肥餉炊喟 !br />
    “主要是領導教得好。”

    “我可沒教你,別瞎潑我髒水。”

    李多魚笑了笑,說起來,自己還真挺幸運的,這一路走來都有不少貴人相助。

    這讓李多魚想起前世一些老人,曾經說過的話︰

    只要你走的是正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可若走的是邪道,周邊自然都是妖魔鬼怪。

    李多魚他們半夜休息了會,第二天,天剛亮時,大家就繼續幫忙捕撈鰻魚。

    而第二天,縣領導就沒來了,來的只有漁業局、外匯管理分局的領導,尚峰鎮的一二把手,還有鎮信用社以及派出所的人。

    而這些人,才是真正干活的。

    經過昨天的簡單溝通,榕城外匯管理分局的工作人員大致得知擔擔島這批鰻魚能賣多少錢了。

    昨晚回去後,立馬就向上級匯報,局里的領導得知金額後,也給嚇了一跳。

    今天親自拎著一個大鐵皮箱來到擔擔島,同時還叫上了尚峰鎮的派出所隨行。

    差不多,在早上八點左右。

    六萬尾鰻魚總算撈完了,前來幫忙的村民,一個個都變成了泥人,坐在池塘邊抽起煙來。

    抓完鰻魚後。

    接下來,就是核對環節,作為會計的李耀國也被李多魚叫去一起幫忙核對鰻魚的數量和重量。

    雙方確認了好幾遍,六萬尾鰻魚總重15.3噸,而每噸的價格剛好就是一萬。

    听到這個價格的瞬間,李耀國整個人直接失神了,他很早就知道鰻魚的價格很高,可沒想到會這麼高。

    除了鰻魚外,李多魚還跟小田紀夫一行人核對起了出口海帶來。

    沒想,擔擔島出產的頭等海帶價格也不便宜,一斤達到了一塊錢,足足是本地市場價的兩倍。

    李耀國簡單算了下,算上海帶出口的價格,今年擔擔島海帶畝產價格差不多是四五百。

    而李多魚一個人就有一百五十多畝的海帶,單單這一項,就有將近七萬的收入。

    要是再加上鰻魚的話。

    李耀國突然有些恍惚,現在的老四不單是全島最有錢的,估計還是整個尚峰鎮最有錢的。

    想到自己還為了一包兩毛錢不到的煙跟老婆低聲下氣,李耀國不禁嘆息了起來,人跟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啊。

    可讓他稍稍有些不理解的是,放在以前,多魚肯定是不會告訴他,鰻魚和海帶賣多少錢的。

    可最近這一段時間,他發現老四有打算帶自己賺錢的樣子。

    青蟹也叫他一起養,賬目這麼核心的事情也讓他參與了,看情況老四應該是放下對他的戒心了。

    李耀國也知道自己沒啥志氣,可沒志氣也不代表他很懶,本分的事情,他還是做的很清楚的。

    其實,他跟陳文超是同一種人,都屬于那種沒人帶,就不懂得怎麼賺錢的人。

    像他們這種人最好的出路,就是找個會賺錢的大腿,死死地抱住就可以了。

    且老四的關系網已經鋪開了,且走的還是正道,以後,就算差也不會差到哪去。

    核對完鰻魚後。

    李耀國說道︰“多魚,我核對完了,沒事的話,我就先走了。”

    “行,忙了一整晚,趕緊休息去吧。”

    接下來,就是結賬付款的環節,由于金額較大,對方支付的是日元,還涉及到匯率問題,必須轉換成本地貨幣才能在國內消費。

    這也是外匯管理局領導親自來的原因,這位姓金的局長,對著一位女員工問道︰“小姜,跟日元的匯率是多少。”

    “1比85。”

    雙方確定完匯率後,小田紀夫就拿出了一個帶鎖的皮箱,打了開來後,將里面早就準備好的日元遞給了外匯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身上。

    而那位叫做小姜的工作人員,直接抽檢起了日元來,並拿小手電筒照射著。

    “領導,沒有問題。”

    “那開始點錢吧。”

    緊接著,在眾人的注視下,兩位女員工手指飛速地點著,速度一點都不輸給點鈔機。

    而在點錢時,李多魚順便參觀了這艘活魚運輸船,一共有十口並排的長方形的活魚倉。

    每口深四米,寬兩米,長五米這樣,活魚倉底部不停冒著氣泡,而李多魚那六萬尾鰻魚,就在這十口池子里。

    船上還配著兩台長臂吊機,李多魚真的很想要一條這樣的船,要是有條這樣的活魚運輸船。

    他就敢養殖北方的盤鮑了。

    前世,經過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總結出來的經驗,鮑魚最好的養殖方式就是南北互養。

    夏天的時候,把南方海域的鮑魚運到北方去度夏。

    冬天北方海域太冷,再把鮑魚拉到南方海域來過冬,這樣不單能保證鮑魚的存活率,還能讓鮑魚在舒適的溫度下不停吃吃吃。

    不到十五分鐘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把一整箱日元,交叉互相點了兩遍,隨後把具體的金額告訴了小田紀夫。

    听到分毫不差的金額時,小田紀夫都給嚇到了。

    “李桑,她們是怎麼做到的?”

    李多魚笑著回道︰“她們都是我們國家最優秀的點鈔手。”

    現在國內並沒有點鈔機這種設備,點鈔可是一項經常用來比賽的技能。

    在外匯管理分局的幫助下,李多魚完成這次海帶和鰻魚交易。

    而小田紀夫由于想把鰻魚活著運輸回去,付完錢後,就匆匆就離開了擔擔島。

    臨走前。

    李多魚以私人的名義送了小田紀夫整整五缸青紅酒。

    大船走後,擔擔島的海帶養殖戶聚集了在碼頭那邊,手里都拿著一張白紙,上面有村委的蓋章。

    他們已經準備好領錢了。

    金局長笑著說道︰“鄉親們,你們是打算領現金,還是領外匯券。”

    海帶養殖戶異口同聲道︰

    “當然要外匯券。”

    “就知道,你們會這麼說。”

    &nbsp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方便以後閱讀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三百七十二章 當然要外匯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三百七十二章 當然要外匯券並對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