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才剛剛開始。
    又迎來了漁民最為討厭的雨季,路上總是濕濘濘的,船上沾上海鮮的粘液後,很容易讓人滑倒。
    可能臨近夏天的緣故。
    這個雨季的雨水相當的充沛,往往一下就是一整天,老漁民穿著簑笠都沒用。
    沒一會,全身就給打濕掉。
    這雨一直下,李多魚蓋的新房也被迫暫停了,宅基地那邊全都是水坑,只能等雨季過去才能繼續蓋房子了。
    好在地基早打好了,
    化糞池已經完工,
    紅磚牆也砌了一層樓高。
    接下來,就是等一個好天氣,將第一層樓的水泥板給倒起來。
    照目前這個進度的話,李多魚估計,房子想竣工的話,至少要十月以後了。
    而在這期間,縣里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  岐村的海盜案件正式對外公布了。
    擔擔島的村民看到報紙時,還真給嚇了一跳。
    整個村一共被抓了近百人,半個村的年輕人都去當海盜了,最小的才十五歲。
    報紙雖沒有明說去年年底的炸船案跟這幫人有關。
    可去青口碼頭回來的人,卻在說,消息公布後,被炸船的上岐村差點全村人沖到這個海盜村去,打算把這個村的所有漁船都給砸了。
    幸好被兩個鎮的領導給勸下來了,不然又是一起兩村械斗。
    碼頭那邊,有幾個穿著簑笠的漁民討論起這件事。
    “端掉了就好,以後出海就不用每天都擔驚受怕了。”
    “真沒想到,年紀都這麼小。”
    “孩子還是要好好教,該打還是要打,不然國家就會出手幫你管的。”
    而一旁戴著斗笠在賣青蟹的趙二牛,听到這個消息後,壓根就不關注什麼海盜,滿腦子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這個海盜村的年輕人都被抓了,那.應該會有很多適齡的女青年找不到對象吧。
    趙二牛覺得,趁這個時間段多賺點錢,到時候,請媒婆過去跑一趟,說不定,還能讓他撿個漏。
    一想到這,趙二牛擦了把臉上的雨水,原本頹廢的臉頰,瞬間充滿了斗志。
    咬著牙恨恨道︰
    “大海,你倒貼寡婦,我娶年輕妹子,看看到時候誰丟臉。”
    就跟李多魚預想的一樣,王向紅跑了好幾個地方,連省外都去了,也沒有買到柴油發電機的配件。
    好在這段時間,雨量十足,山頂水庫的水位也相對比較高,到了晚上,還是可以放水發電一兩個小時的。
    這個雨季也搞得李多魚相當難受,天天都守在鰻魚養殖池塘那,時刻盯著鰻魚塘。
    增氧用的水車,幾乎二十四小時都開著。
    養鰻人非常討厭雨季,因為大量的雨水灌入,很容易讓池塘系統失衡。
    也會引起漫塘、潰壩等情況。
    春夏交接時,本就是鰻魚最容易發病的時候,要是再踫上連綿不斷的下雨天,簡直就是最糟糕的情況。
    一個不好,整塘鰻魚都給你翻掉,這些天李多魚親自盯著鰻魚塘,水體一旦出現失衡,就立馬就進行調整。
    而這個雨季持續了,整整一個多月,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底了。
    而雨季一結束。
    那些有養殖海帶的村民,一個個都急不可耐,每天都來問李多魚︰什麼時候可以收海帶了。
    今年養海帶的,運氣還真是好,一次自然災害也沒有,以往台風每年都會刮那麼一兩下,今年都快六月份了,一點動靜也沒有。
    臨近海帶采收的這段時間,大伯、三叔都沒有再出海了,所有人都準備開始收海帶了。
    而海帶收成的這段時間里,鎮領導就對擔擔島的海帶收成非常的關心。
    陳書記還打出了【向擔擔島學習】的名義,組織了十多個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前來擔擔島學習和取經。
    看李多魚從海里面,撈出那又粗又長的海帶,陳書林書記忍不住問道︰“你這海帶,長得好像比去年還要好啊。”
    李多魚回道︰
    “書記,今年是好年,海帶會比去年增產大概三分之一這樣。”
    陳書林笑道︰“這是好事啊。”
    而那些前來參觀的村支書和村主任,還是不怎麼看好李多魚的海帶養殖。
    對他們來說,最賺錢的方法,就是搞大船出海捕魚,一趟出海就能賺個幾百塊。
    他們村里的萬元戶。
    除了早期搞走貨的,剩下的就全都是捕魚的船老大。
    而整個尚峰鎮船只數量最多,萬元戶最多的浪奇村,他們的村支書忍不住問道︰
    “李主任,你這個海帶養殖投資大不大,一畝海帶養半年的話,能賺多少錢。”
    大家都是村干部,吹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沒有用,關鍵還是要看到底能不能賺錢。
    李多魚簡單算了一下︰
    “一畝海帶的成本,差不多在五十塊左右。”
    “今年我們的海帶產量比較高,一畝的話,差不多能賣個兩三百吧。”
    李多魚這個算法,已經相當保守了,去年他的海帶產量都沒有今年高,一畝就已經賣到了三百多塊。
    今年不單產量提高了,還有出口,一畝的實際收益,說不定會比去年還要高很多。
    听到這個價格後。
    浪奇村的村支書愣在了原地,他們村有個天然的深水港,非常適合發展漁業。
    自打開放後。
    他就一直帶領著全村發展捕魚業,他自己也有一艘大船,每次出海捕魚一兩周,至少也能賺個五六百,一年能賺個七八千這樣。
    兩年就萬元戶了。
    而他們村的萬元戶,大多都是這樣來的。
    可眼下,這一畝海帶田,就能賣到兩三百,而下沙村整整有五百多畝海帶田。
    全部賣出去的話,就是十多萬的收入,而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李主任,一個人就養了一百畝海帶。
    浪奇村的村支書羨慕道︰“也就是說,你只用半年的時間養海帶,就賺了兩三萬。”
    李多魚笑眯眯道︰“不能這麼算的,這個海帶養殖我也投資了五六千,還有今年只是運氣好,沒有台風.”
    “那也比我們賺錢啊。”張支書感慨道︰“再說,咱們這些討海人,哪一行沒有風險,我們村都是出海打漁的,每天不都是把命系在了褲腰帶上。”
    “張支書說的沒錯。”
    當場就有不少村支書和村主任提議道︰“陳書記,我們也覺得這個海帶可以養,你可要讓李主任好好指導我們啊。”
    一听到這種麻煩事,李多魚自然不干,當場就甩鍋給了陳冬青,非常謙虛地說道︰
    “我也是半桶水而已,全靠廉江水產研究所的陳冬青科長指導的好,大家要是真想養海帶的話,我建議可以找他咨詢。”
    遠在十多公里外的廉江水產育苗中心,正在給鮑魚苗雜交配種的陳冬青,沒來由地打了個噴嚏。
    他身邊前來實習的學生關心道︰“陳老師,您是不是感冒了,要不要我給您倒點熱水去。”
    陳冬青揉了揉鼻子︰
    “不用了,夏天快到了,可能是鼻炎吧。”
    陳冬青皺著眉頭,直覺告訴他,肯定有哪個混蛋又在暗地里算計他。
    李多魚這些日子,也天天在收听天氣預報。
    可由于今年氣候反常。
    經常是一天下雨,一天晴。
    正常情況下,曬海帶至少需要兩三天的大晴天才行。
    可今年氣候有些反常,天氣預報一點都靠譜,明明是連續的大晴天,天氣預報卻說是陰雨天氣。
    以至于大家錯過了好幾次曬海帶的機會。
    而一轉眼。
    就到了六月初,海水溫度又提高了幾度,甚至有養殖戶的海帶出現了輕微爛邊的情況。
    李多魚也只能讓大家把海帶放深一點,避免海帶被太陽暴曬。
    養殖戶都很著急,隔壁村的陳阿泰,完全坐不住了,天天都到李多魚的鰻魚廠來喝茶,問啥時候可以收海帶。
    說實話,天氣預報不準。
    李多魚也很頭疼,前世他們收海帶、曬海帶,幾乎都是本地漁業局短信通知的。
    可這段時間,擔擔島天天吹南風。
    南風濕度大,且善變。
    天氣預報根本就不管用。
    眼看海水溫度一天比一天高,再下去,海帶真的要爛邊了,同樣心煩的李多魚,久違地抽起了香煙來。
    可沒抽幾口。
    李多魚盯著煙飄的方向,發起呆來,這才意識到擔擔島的風向,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不再是濕潤的南風,而是偏干燥的東北風。
    “臥槽,終于等到了。”
    前世,擔擔島一旦刮這種風的話,未來幾天肯定是大好天氣,且這種風非常適合曬海帶,運氣好的話,只要一天的時間,就能把海帶給曬好。
    考慮到最近天氣多變,李多魚皺眉思考了會,隨後拿起大喇叭喊道︰
    “各位鄉親,各位村民,有養海帶的,今晚趕緊出來收海帶了,明天是好天氣,咱們爭取一天把海帶給曬干。”
    听到李多魚的通知後,已經盼了大半個月的海帶養殖戶,一個個都從床上爬起來,挨家挨戶地敲起了親戚的門。
    “三嫂,叫玉桂起床,今晚要收海帶。”
    “大半夜的,還讓不讓睡覺,明天收不行嗎?”
    “咱們村主任說的,明天好天氣,讓我們今晚連夜收的。”
    “好,等我們穿個衣服。”
    沒多久後。
    下沙村全都是拎著馬燈的村民,一個個都往碼頭的方向趕去。
    而這些天,在李多魚鰻魚廠打地鋪的陳阿泰,听到李多魚的通知後,連夜跑回了村里。
    碼頭那邊全都是提著燈的村民,粗粗算了下,大概有兩百多號人。
    其中最大的隊伍,就是李多魚的親戚們,什麼七大姑八大姨全都來了。
    看著眼前龐大的隊伍,拿著喇叭的李多魚喊道︰“這是咱們村第一次晚上收海帶,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多魚才說到一半,二叔公和大舅公就忍不住說道︰“多魚,別學那些領導念作文了,直接講重點。”
    李多魚咳咳了兩聲,凶著一張臉道︰“听好了,安全第一,誰要是亂來出事的話,以後所有的養殖都不帶他們,知道了沒有。”
    村民一齊喊道︰“知道了。”
    “那就出發。”
    緊接著嗎,全村大大小小的漁船都出動了。
    站在天後宮那邊望過去,海面全都是橙紅色的亮光。
    上一次,村里這麼大陣仗的時候,還是捕撈小管那會。
    海帶田,大家都賣力地將海帶拉到舢板船上,隨後由機動漁船把他們的漁船拉到晾曬點。
    李多魚他們都有專門晾曬海帶的竹竿架,只需把船拉到灘涂那邊,掛上去就可以了。
    而有些養殖戶,並沒有在灘涂那邊搞晾曬海帶的架子,只能把海帶運到碼頭那邊,再由拖拉機拉到晾曬的地方。
    這一晚。
    下沙村的近海,到處都是柴油發動機的聲音,還有拉海帶的號子聲,很多村民也被吵的無法睡覺,不過更多的是眼紅跟懊惱。
    其實,去年有不少村民原本也想跟李多魚一起投資養海帶的。
    沒想半路卻殺出兩個港島人把他們的錢都給騙走了,導致他們去年海帶沒有養成。
    听說,今年海帶大豐收,還要做出口後,很多人村民悔到腸子都青了,半夜做夢都在罵王大炮這個害人精。
    有村民粗略統計了下,今年海帶要是跟去年行情一樣,下沙村,能多出七八位萬元戶出來,直接超過浪奇村,成為尚峰鎮最多萬元戶的漁村。
    前些天,天氣變來變去,那些沒養海帶的還在竊喜,巴不得南風多吹一會。
    這樣他們這些養海帶的,就不會賺到這麼多錢,可沒想,一夜醒來後,風向都變了。
    而這次海帶大豐收,最開心的莫過于陳家村的泰叔,當初他因為提前購買了不少養殖海帶用的棕繩和浮球。
    導致他沒有錢去投資鮑魚養殖,從而躲過了一劫。
    現在他手上也有三十畝海帶,雖然沒有李多魚管理的好,產量也沒有下沙村的高。
    可滿打滿算,今年他也能賺個一萬塊。
    他計算了下。
    哪怕把所有的欠款都給還了,還能剩個六七千出來,雖然沒法成為村里第一個萬元戶。
    但至少,在村里不用再低頭做人了。
    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霞光照射在擔擔島上,那些睡到早上才醒來的孩子們,發現下沙村一夜之間大變樣。
    村里的馬路上,房子的屋頂,就連公廁頂部,但凡能曬海帶的地方,全都鋪滿了海帶。
    灘涂那邊的毛竹架,也全掛滿了海帶,早晨的陽光照射的時候,還閃爍著淡淡的金黃色光芒。
    還挺好看的。(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