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擔擔島的村民,都認為李多魚賺到大錢後,肯定會忍不住想要蓋新房,買彩電,買冰箱.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
    他不單把錢給存信用社吃利息,還在灘涂邊,原本屬于他們家的花生地上蓋起了一間簡易的毛竹廠房來。
    也不知道該說這家人是厲害,還是摳門,那麼大的廠房,居然也不舍得請師傅,全都是自己親戚蓋的。
    可村里的人,又何嘗不羨慕人丁興旺又團結的李家人。
    說起來,半年前,這家人好像還沒這麼團結,婆媳矛盾很大,妯娌之間的關系又很差。
    李多魚整天在外面玩,老婆懷孕也不著家,他那個大哥,因為分家的事,到現在都不肯回家過年。
    那個裹腳老太太又太狠心,把所有家產都給了老大和老三,導致李家三兄弟出現隔閡。
    也是雞毛蒜皮,狗屁倒灶的事情一大堆,可自從李多魚不走貨,學乖後,這家人突然和睦了起來。
    甚至連運氣都變好了,原本抓走貨那段時間,村里人都覺得李家老三李政發和李多魚肯定跑不掉。
    可沒想一個破財消災。
    另一個,有人實名舉報他,不單屁事都沒有,反而因主動自首,被點名表揚。
    李多魚仿佛連接著李家的氣運一樣,他不乖的時候,李家人全部亂糟糟的,他一乖的時候,家整個氣運都起來了。
    連那個算命的陳瞎子都說,李多魚已經轉命了,以後的福報非常大,願意跟著他的人,都能沾點福緣。
    一開始,大家還不信。
    可自打陳文超跟了他後,不單建了新房子,甚至還跟劉小蘭好上了。
    還有這段時間,跟李多魚走的比較近的李曙光和老莊,好像也賺了不少錢。
    大家這才意識到,陳瞎子說的,有可能是真的。
    去年冷的早。
    而今年的酷暑,則來的特別早。
    才六月中旬,擔擔島就已經熱的跟火爐一樣,赤腳踩在沙灘上會燙到跳舞。
    而在這麼熱的天氣里,漁民白天也都不敢出海打魚,大多都在家里待著。
    因為就算打起來了,海鮮還沒到碼頭,估計就已經熱壞了,且還特別容易中暑。
    前幾天,就有個漁民不听勸,非要頂著大太陽去打魚,結果在海上熱到中暑了。
    幸好被其他漁民發現,把他給拉了回來,不然估計會在海上被活活曬死。
    而此時的李多魚也熱到快中暑了,他正在撕竹子,先用柴刀在竹子口砸兩下,接著把竹子劈成兩半。
    竹子很神奇,很硬但也很脆,只要裂開一道口,用手就可以將竹子撕開。
    而撕下來的這些竹條,主要用來當屋頂斜面的椽條,也可以編制起來,變成竹籬笆。
    撕完一根毛竹後。
    李多魚連灌了兩口涼開水,他已經在廠房這里連續干了七天活。
    原本李多魚打算多雇人來蓋廠房的,可不知道為啥,老李對蓋廠房這件事出奇的固執。
    覺得這點事,沒必要請外人來干,自己人就能完成。
    于是李家七八號男人,外加陳文超,以及一個鋸毛竹都會打到手,現在已經“工傷”,整天在那吃偷西瓜當監工的小舅陳冬青。
    這家伙自打小金庫全部上繳後,最近總在李多魚這混吃混喝,再加上張科長把生蠔這個項目也交給他。
    所以這段時間,他有充分的理由在擔擔島“上班”,不過到了晚上,還是會乖乖回縣城去。
    因為他最近听了多魚的話。
    有按時繳納公糧,所以家庭也跟著和諧了許多,以前老婆總挑著雞毛蒜皮的事來吵架。
    現在不吵了。
    廠房的整體結構搭建好後,李多魚本想趁早完工,好開始下生蠔苗。
    可卻被老李給叫停了。
    非要舉行上梁儀式。
    李多魚覺得就一間普通的廠房沒必要搞那麼正式,可老李軸起來時,根本就講不通的那種,完全不會听你的意見。
    他早就找陳瞎子算了個合適上梁的日子。
    隨後又花錢,在鎮上買了棵很長很直的杉木,削皮上油,緊接著,在上梁的那天,給它掛上了紅綢布。
    上面用毛筆寫著“上梁大吉”四個大字,而擔擔島這邊,上梁是非常講究的。
    村里有個八十多歲的“法師”專門干這個活,當年在“破四”和那段“特殊時期”,都不讓搞這些迷信。
    老道士膝下無兒又無女,生產大隊又不要他,沒有工分的他,差點就給活活餓死。
    到現在,村里人都覺得他能扛過那段時間,簡直就是個奇跡。
    好在開放後,這些年蓋房子的村民越來越多,老道士的生活和伙食也跟著好了起來。
    可惜牙也掉光了,哪怕賺到了錢,也只能喝喝稀飯,吃一點肉湯。
    而上梁儀式非常的繁瑣,有起梁、祭梁、拋梁、安梁,還需要準備很多祭拜的東西和一只用來祭祀的大公雞。
    而他們這里上梁的時候,大多選在漲潮的夜晚或黎明,一個是漲潮寓意錢財滾滾來。
    而選擇夜晚,則是擔心白天人多嘴雜,怕一些紅眼人,說一些不吉利的話。
    且來參加儀式的人,全都得是男丁,還得“掛紅”,也就是披著紅綢布。
    而平常一分錢都舍不得亂花的老李這次還請了嗩吶隊,在一旁吹嗩吶和敲鑼打鼓。
    隨著,夜晚潮水漲滿後。
    一直觀看著潮水的陳文超跑過來喊道︰“漲水了。”
    于是,李多魚他們點燃了手里的香,首先要先拜“魯班先師”。
    拜完後。
    老道士手中拿著魯班尺,唱起了起梁歌︰
    一匹紅綢繞上梁,
    祥雲喜氣在廠房。
    頭扎龍頭生意旺,
    尾扎龍尾萬年長。
    每念一次,在場所有人都得附和道︰“好啊。”
    念完後,道士用斧頭將公雞給殺了,接著將雞血涂在梁和柱子上,以祭祀天地神靈。
    接著,唱祭梁歌。
    整個上梁儀式嚴肅且莊重,大家都不敢胡來,全都得按流程辦事,最後在老道士的吩咐下,李多魚點燃了鞭炮。
    在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上梁儀式就算給完成了。
    當然還有最後一步,李多魚還得給參與廠房建造的這些親戚分紅,也就是發紅包。
    上梁結束後。
    李多魚請這些幫忙搭蓋廠房的親戚吃了一頓上梁酒。
    接著就只剩鋪屋頂了。
    李多魚用的是簡單的油氈布,一天就直接給鋪完了。
    一個兩百多平的簡易毛竹廠房,總算被他們給落成了,雖然有點簡陋,四周都是鏤空透風的,但夠用就行。
    廠房落成的那天。
    很多村民都跑過來圍觀,大多說的都是恭喜的話,而有的則在問,蓋這樣一間毛竹廠房花了多少錢。
    而張青雲科長得知消息後,也第一時間給李多魚送來了披著紅綢布的“擔擔島生蠔養殖基地”的牌匾。
    李多魚再次放了串鞭炮。
    看著眼前蓋好的廠房,李多魚不由松了口氣,當初決定蓋這個毛竹廠房是對的。
    因為今年夏天十有八九會迎來一個少雨高溫的酷夏,想等一個持續幾天的陰雨天幾乎不可能。
    而張青雲也對李多魚的速度很是滿意,看著眼前的廠房,他笑著說道︰“剛蓋完廠房,要不要休息兩天。”
    李多魚笑眯眯道︰“不用,打鐵要趁熱。”
    張科長感慨了聲︰“說實在的,這兩天我想了想,還真舍不得把這些蠔苗給你。”
    “張科長,你這種心態可不行啊,作為研究員不喜新厭舊,怎麼可能研發出好產品來。”
    張青雲手指抖了抖︰“�槳I拋彀 !  br />
    “好,跟你開玩笑的,你好好準備下,明天凌晨四點,研究所的船會把第一批生蠔苗運到島上來。”
    “張科長,你喜歡抽什麼煙,改天我給您送一條過去。”
    張青雲隨口說道︰“三九。”
    “這個太貴了,買不到。”
    “一看你就沒誠意的那種。”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