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尚峰鎮的馬路也算是一道奇
那時候的貨車少說要三四萬,讓萬元戶來買這玩意,也是夠嗆,一般糧食局,林業局這樣的單位才有,或是村里集資購
可在尚峰鎮的馬路上,這樣的貨車卻多的數不過來,有些貨車頭,還真就印著某某單位的名
可見當年“走貨”有多明目張
而車多路小,就很容易堵
一旦有車拋錨後,整條馬路就全是車,而附近村莊的小孩,就會拿著當地特有的“光餅”跑到馬路邊上來,高價賣給這些貨車司機和隨行的老
在貨車喇叭和司機一聲聲國粹的護送下,李多魚終于到了尚峰
鎮上街道擠滿了車和人,比縣城還要熱鬧,道路兩旁全都是旅館,門口擺放著一個個小黑
抬頭則可以看到,不遠處尚峰中學四個大紅字,他和周曉英的初中都是在這里念
他們讀書那會,學校的條件非常差,連個食堂都沒有,由于他們是寄宿生,所以得自帶米飯去
周曉英雖比他大兩歲,但在老李的刻意安排下,兩人是同年上的初中,李多魚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每到飯點,自己就完全離不開這個女
那時候的他,完全就是�精力旺盛到沒地發泄的不良少
跟同學打過群架,頭上縫了五
一起去附近西瓜地里偷過西
偷開鎮上漁民的船,被全校通報批
曠課,在宿舍里打撲
......
反正只要是讀書以外的事情,他們都非常感興趣
不過記憶最深刻的是,李多魚那時還讓周曉英給他代寫過情書,而情書則是給當時年代一個很漂亮的女
至于叫啥名字,李多魚現在也想不起來,只記得那女生也長得很漂亮,特別愛唱歌跳
而寫完那封情書
李多魚也因此餓了整整一
現在仔細想來,周曉英願意跟他結婚,除了老李的撮合外,應該還有其它原因,上輩子李多魚沒有
這輩子,李多魚打算套套
由于走貨的盛行.
這些年讓鎮上絕大多數人都賺到了錢,鎮上到處都要吆喝叫賣的聲
“粗馬手表便宜了,只要二”
“收音機,電子手表,有沒有人”
......
直接在家門口擺攤
有挑著扁擔,一邊走一邊賣
也有攤個麻袋,擺在地上賣
可以這樣說,這時候的尚峰鎮,哪怕你在家門口擺個茶攤,生意都會特別
李多魚記得非常清楚,由于那時候沒有自來水,人太多了茶水供應不過來,連打井水都排起了老長的隊
前世,李多魚也在這賣過貨,他跟阿貴拿著袁大頭在海外省的小島上,跟那些大船換到東西
就會拉到鎮上來
那時候,國內最好的上海牌手表一只要賣120元,而他們跟大船交換時,一只性能外觀完全碾壓的島國東方手表只需要30元,粗馬手表10
他們只要拉到尚峰鎮去
價格都是翻倍,東方手表能賣到60元,粗馬手表也能賣到2
而在當時,這種港島組裝的粗馬手表,物美價廉,非常的好賣,很多北方來的倒爺,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買
有次他和阿貴賣了兩台雙喇叭的三用機,就賺到了600元,直接是周曉英兩年的工資,把他們激動到好幾天都睡不著
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尚峰鎮,李多魚不禁嘆了口氣,因為這種景象不用多久,就會隨著走私辦的進駐而消
李多魚之所以要來尚峰鎮,就是想在走私辦沒來之前,給老婆買幾米好看的布,還有順便給她買把折疊
就在李多魚逛攤位時,沒想卻踫上了熟人,一個戴著銀項鏈的光頭,水
他身後還跟著好幾個馬
水哥是當地的地頭蛇,在這一帶專門收攤位費的,像李多魚和阿貴這種在鎮上沒有店面和房子
想在這地盤賣東西,像水哥這樣的地頭蛇,是繞不過去的人,他們會對非本地的擺攤者收攤位
看攤位的地段好壞,每天10塊錢到50塊錢都有,而李多魚和阿貴交到水哥手里的攤位費,就好幾百
毫不夸張的說,他是這一帶最賺錢的人,家里早就蓋了四層大豪宅,院子里還停了兩三輛進口
听說老婆、小三、小四相當和諧,經常在一起打麻將,也不知道是真是
水哥見到李多魚後,便打起了招呼︰
“這不是多魚嗎,最近跑哪鬼混去了,都好久沒見到你跟阿貴來照顧我這邊的生意了,少了你們兩個,感覺生意都差了很”
“水哥,說笑了,就我跟阿貴那點小本生意,哪能入您的眼啊,這不是前段時間,被緝私船給堵了,都沒拿到貨”
一听到緝私船,水哥臉瞬間拉了下來,前幾天,他們也被扣了好幾艘船,船上的貨物全都充公了,讓他損失了好大一筆
“這些王八蛋,整天正事不干,就想著從我們這里搶東”
水哥拍了拍李多魚的肩膀︰
“好好干,有貨的話,一定要多來照顧我的生意”
“那肯定”
其實,前世李多魚跟水哥還有挺多交集的,當年自己被阿貴老婆舉報,成了打擊走私和投機倒把的典
可水哥是典型中的典型,簡直就是代表人物了,據說從他家里搜出來的大團結,都裝了好幾麻
受到的牽連的干部,更是數不勝數,當時水哥被抓後,很多干部都恨不得他趕緊去
當時打私辦為了水哥的人身安全,都不敢把他關在本省的監獄,而是送到隔壁省去關
湊巧的是,李多魚跟他關在了同一個監獄,只是李多魚是五年,而他則是無
後來水哥因為表現良好,關了30年就給放出來了,而他出來的那一年,恰好李多魚也剛好從島國回
後來听說,他出來後,老婆、小三、小四早就全都跟人跑了,紛紛組建了家
孤家寡人的他,只能到當年跟在他身後的馬仔家去幫忙養殖海
如今想來也是唏
李多魚抬頭,看著眼前繁榮的街道,不禁有些感慨,一個瘋狂的時代,馬上就要落幕
而對價格知根知底的李多
也懶得去挑,在附近隨便找了個攤位,用差不多的價格,購買了六米進口布料和一把折疊
就坐車離開了尚峰鎮,前往了青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