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抄公絕不害羞的王小龍也毫不猶豫地再參考了幾句我大清才子納蘭大佬的名句。
「我這首詞是赤棗子。」王小龍吟道︰「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寄語釀花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
文抄公穿越者為何利害,一首首驚才絕艷的詩詞信口就背出來。
人家曹植還是要走七步呢!
但那都曠古絕今了。
據傳魏文帝曹丕妒忌乃弟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此詩並不記存于正史,所以是否真正為曹植所著作,至今仍有爭議。
在古代,真正的騷人墨客,要寫出一首能傳世的詩詞,往往要搜索枯腸,日夜思想。有靈感時尚可妙手偶得,沒有靈感時一樣有類似後世現代作家卡文般夜不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