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佷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甦州。
應天巡撫衙門。
大門前的空曠場地,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
附近的街道也全都人,加起來竟是不下萬人。
衙門的大門緊閉,圍牆上、房頂上,眾多兵丁嚴陣以待,劍拔弩張。
這些兵丁雖然都是手持利兵,面臨隨時都會失控的人群,此時也都是如臨大敵,高度緊張。
這樣的場面,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天。
自古以來,甦州就是紡織業的發源地,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大明規模最大的絲織中心。
甦州城內,‘機聲軋軋,子夜不休’。
吳江縣的盛澤,更是全國最大的絲綢產地,僅一鎮之地,年產絲綢就佔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
幾乎家家戶戶,都與絲織息息相關。
半個月前,各大生絲、絲綢商人,忽然宣布提高生絲價格,卻大幅降低絲綢的收購價。
此時市面上的絲綢價格大跌,原本每匹六錢銀子跌到了三錢,整整縮水了一半,就這絲綢商還不怎麼情願收。
于此同時,甦州府境內十幾家大型織造作坊,一夜之間全部停工。
其他大小作坊也都紛紛跟著歇業。
由于生絲價錢暴漲,絲綢卻賣不出價,家庭作坊也只能跟著停機。
不計其數的織工因此失業,紛紛找各大絲商、作坊主討要說法。
商人、作坊主們也都很委屈。
他們的理由十分充分,官府的‘退桑還稻’,導致桑葉大幅減產。
沒桑葉就沒法養蠶,沒蠶自然是沒有生絲。
這生意沒法做了,想要說法,去找官府啊!
找甦州知府衙門都沒用,要找,就得找應天巡撫衙門。
在一些人暗中慫恿並組織下,織工們紛紛涌入城中,來到巡撫衙門前。
應天巡撫衙門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若不是巡撫張國維官聲極正,在甦州府的名望極高,衙門又有兵丁守著,失去理智的織工們早就直接沖擊官府了。
在萬歷年間,甦州的織工,又不是沒干過這種事。
“甦州的父老們,請靜一靜,听我一言!”
一名青年士子來到衙門前的台階上,手持著一個鐵皮喇叭,朝著人群大聲高呼。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
青年繼續大聲說道“我叫陳名夏,想必有很多人听說過我的名字!”
人群一陣騷動。
陳名夏,原復社成員,江南名士,名氣僅次于張溥、張彩。
由于牽扯到謀害先帝大案,復社被取締,二張伏法。
陳名夏由于並未參與復社核心機密,因此只是被革除了功名。
他的詩文,在浙直極富盛名。
並且寫過不少關于織工的詩,在織工中廣為傳頌,因此很多織工都知道他的名字。
“咱們甦州府,乃天下絲綢之都,家家戶戶都要靠這個為生!”
“可自從雲逍子今年推行‘退桑還稻’,強迫百姓把桑田給毀了,改為稻田!”
“沒了桑葉,咱們就沒法繼續開機,也就沒了生計,家里人就要餓肚子,難不成讓咱們跟昆山人一樣,都出去討飯?”
陳名夏的這番話,直接說到了織工們的心窩子里去了。
織工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不能有活干,養家糊口,為什麼退桑還稻,自然不會去考慮。
什麼產能過剩,更不是他們能考慮的。
雲逍將江南各地,根據地域不同,劃分為棉花區、蠶桑區、稻米區,因地制宜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
加上今年才是剛剛推行退桑還稻,桑葉產量受到的影響十分有限。
這些事情,陳名夏自然是不會說,織工們沒有消息來源,自然無從知曉。
“雲逍子用小恩小惠收買民心,人人都稱頌他是救苦救難的活神仙,他死了,甚至有人去為他哭喪哀悼!”
“可有誰想過,他的一道政令,就讓咱們失去了生計,斷絕了咱們的活路?”
陳名夏將髒水一股腦兒潑到雲逍的身上。
只有把他的名聲搞臭了,才能推倒他的所有政令,讓他如同張居正那般,人亡政息。
身為復社成員,陳名夏可不僅只是為士紳、富商們鼓吹,同時也是為了復仇。
你殺了二張,查封復社。
我陳名夏,就讓你臭名遠揚,並且還是遺臭萬年的那種!
這番說辭果然奏效,很多織工大聲鼓噪起來。
“雲逍子就是個妖道!”
“虧得我听了他的死訊,還為他掉了眼淚!”
“妖道遭了天譴,可他留下的暴政,卻還在繼續禍害咱們!”
……
“雲逍子死了,可惡政依在!”
“在我身後衙門里的當官的,個個高官厚祿,他們哪個想過咱們的死活?”
“反正咱們沒了活路,沖進去,向他們討要一條生路!”
陳名夏振臂高呼。
織工們齊聲怒吼,人潮朝著大門涌來。
大事可濟矣,名揚天下就在今日……陳名夏心中狂喜,轉身朝著大門厲聲喝道“開門,我們要見張國維!”
大門上方的瓦房上,一名將領大聲喝道“退後!沖擊官府,形同造反,殺無赦!”
“我陳名夏,今日為天下黎民而死,必將名留青史,死而無憾!”
“你們敢傷一名百姓,必將會受到嚴懲,還將遺臭萬年!”
陳名夏昂首說道,慷慨激昂,視死如歸。
人群沸騰了起來,後方的織工紛紛沖上前,奮力撞擊大門,局勢眼看就要失控。
應天巡撫衙門後堂。
花廳中,巡撫衙門和甦州府的官員們,听到從外面傳來的鼎沸人聲,個個如熱鍋上的螞蟻。
張國維卻是安之若素,端坐主位上,悠閑地喝著茶水。
“撫台大人,你倒是給個主意啊,這暴民就要沖進來了,天都要塌了啊!”
甦州知府急的快要哭出聲來。
一旦織工們失去了理智,由罷工演變成暴亂,在場的官員,頭上的烏紗全都保不住。
要是被暴民活活打死,都沒地方說理去。
一名官員站起身,殺氣騰騰地說道“此次民亂,明顯是有人在幕後操弄,請撫台大人立即調兵,驅散織工,抓捕幕後主使,方能平定亂局!”
開口之人,正是甦州府同知龐昌胤。
此人以前擔任無錫縣令,被一幫生員驅趕出城,名聲掃地。
後來任嘉定縣令,由于追繳錢糧賦稅賣力,連周皇後的娘家人都敢觸踫,被雲逍看重,調任甦州府同知。
因此雲逍對龐昌胤有知遇提攜大恩。
龐昌胤很清楚,這次的織工暴亂,就是沖著雲逍以及他的新政而來。
因此龐昌胤極力主張強力彈壓。
甦州知府哭喪著臉說道“之前派人去調了,都指揮司那邊不肯派兵,陳指揮使聲稱,大明官兵的刀槍,不可對準良善百姓。”
眾官越發惶急。
張國維放下茶盞,淡然一笑“不急,還不夠亂,不是還沒開始殺人放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