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崇禎,大臣們怎麼也難以相信。
三百軍士,外加四百多民夫、雜役,擊退了七千蒙古騎兵?
不,不是擊退,是大敗。
斬首一千多,這就更加離譜了。
幾十個韃子,擊潰六七千明軍,這才正常的啊!
大明的軍隊要都是這樣,建奴早就被滅十回八回的了。
還能在遼東攻城略地?
“滿桂也真是荒謬,怎麼就送了這麼一份軍報來?”
崇禎的臉色陰沉了下來。
張維賢等人心中一沉。
滿桂這次,恐怕是難逃責罰了。
這時劉興祚請見,聲稱有緊急軍情奏報。
崇禎立即召見。
錦衣衛帶來的消息,比八百里加急要詳細的多。
石錘了!
滿桂沒有欺君。
大安口關,的確是大捷了。
不僅是殺了一千多,還俘虜了兩百多。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守軍竟然夜襲成功,將蒙古兵擊潰了。
錦衣衛不可能跟滿桂合伙欺君。
況且還有兩百多俘虜,謊報軍情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禎放聲大笑起來。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啊!
大明的軍隊,竟然也有如此長臉的時候!
七百軍民,擊敗七千蒙古騎兵,這樣的戰績,足以載入史冊。..
尤其是那個張秀才。
危急時刻,竟然抱著震天雷與敵軍同歸于盡,保住了城門。
這樣的忠烈之士,必須大書而特書。
“岳飛曾說過,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如今我大明將士,面對強敵,卻毅然慷慨赴死,前赴後繼,最終擊敗強敵。重現太祖當年軍威,不遠矣!”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張維賢第一個站出來,大聲向崇禎道賀。
文官們腹誹不已。
岳飛還有一句‘文臣不愛錢’為啥不說?
難道大明的文官就那麼愛錢……好吧,文官的確是喜歡錢財,可那也是以前不是?
崇禎心情越發舒暢,又是一陣大笑。
張維賢趁機說道︰“大安口將士、百姓,必須予以重獎,戰死之人也需要加以撫恤。”
忠烈祠祭祀大典搞得太隆重了。
文官們雖然不說,心里肯定是極其不滿,正等著找武人的茬兒。
這次大安口大捷,足以堵住文官的嘴,有功人員必須重賞。
“加倍撫恤、賞賜。”
崇禎大手一揮,反正不差那點銀子,正好利用這次大捷,來振奮民心。
溫體仁奏道︰“臣以為,還有一人,更加應當封賞!”
崇禎詫異地問道︰“何人?”
溫體仁道︰“雲逍子!”
論揣摩皇帝的心思,溫體仁可比張維賢要高明。
有功將士、百姓肯定是要重賞的。
可哪有封賞雲真人,能更加討取陛下的歡心?
“臣附議!”
“若非雲真人提議建忠烈祠,凝聚軍心,振奮軍威,哪里會有大安口大捷?”
薛國觀也跟著奏道。
崇禎聞言,果然大喜︰“溫、薛二位卿家所言甚是。”
可接著他卻皺起了眉頭,搖頭說道︰“雲逍子是方外之人,不願涉足朝堂。你們說,該如何封賞他?”
張國維也不甘落後,“既然官職上無法加封,可以在爵位上予以封賞。”
崇禎點點頭,稍加思索之後,說道︰“那就加封為世襲侯爵,禮部來擬定封號。”
大臣們心中一陣駭然。
大明的爵位,含金量可是相當高的。
明代是崇尚軍功的時代,“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因此有明一代,爵位十分有含金量,獲得不易。
強如萬歷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生前已是三公之首的太師,也沒能獲得任何爵位。
每等爵位,均分為“世爵”和“流爵”。
“世爵”即世襲罔替,可以傳給子孫後代。
“流爵”,即只有本人一代有爵位,無法傳給子孫後代。
因此世爵比流爵更為顯貴。
冊封一名道士為侯爵,別說是大明,歷朝歷代都極為少見。
崇禎卻依然有些不滿意。
叔父對社稷有大功,單憑一個侯爵,還差了點意思。
況且給叔父加爵,他還不一定會高興。
散了朝議後,崇禎回到後宮,跟皇後說起這件事。
周皇後笑道︰“叔父高潔,不願加官進爵,陛下就要在‘叔佷之情’上想辦法。這不是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嗎,咱們何不把叔父接到宮里來,一起熱熱鬧鬧的過個年。”
“叔父是個不喜歡繁文縟節的人,到了宮里,反倒會不自在,不妥,十分不妥!”
崇禎直接否決了周皇後的建議。
思索良久。
崇禎終于想到了一個主意︰“不如,朕出宮去,陪叔父過年!”
周皇後眼楮一亮,說道︰“晚輩陪長輩過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可也不能只有佷兒,佷媳婦也得去啊!”
皇後母儀天下,看似威風,可事實上連出宮一趟都不容易。
這次終于有了借口,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
跟尋常人一樣過年,光是想想就讓人心馳神往。
崇禎哪能不明白周皇後的心思,笑道︰“把田妃、袁妃都帶著吧!”
周皇後大喜,立即讓人去安排。
雖說是微服出宮,可過年總不能太冷清。
因此要提前安排布置一下。
誰知事情不知怎麼,就傳到劉太妃那里。
特意讓人帶話給崇禎。
前次崇禎答應過劉太妃,等雲逍從江南回來後,讓他入宮講道經。
可雲逍回京後,先是衍聖公的事情,接著又是忠烈祠祭祀,忙得不可開交,一直沒能成行。
于是劉太妃提出,也跟崇禎一起出宮,在清華園過年。
不光是她,還準備帶著懿安皇後張嫣一起。
佷兒的長輩、嫂子,跟叔父一起過個年,這沒毛病吧?
崇禎卻是一陣犯難。
這可是大大的逾制。
要是被文官知道了,那還不鬧翻天了?
到時候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來勸諫。
可崇禎接著又想到,自己經常帶著後妃往宮外跑,不知道逾制了多少回。
劉太妃那麼大的年紀了。
皇嫂孤零零的一個人,整天悶在宮里頭。
為什麼就不能出去透透氣?
至于禮制……自從與叔父相識以來,大明天子逾制的事情干的還少嗎?
早就放飛了!
于是崇禎答應了下來。
不過他一再叮囑,消息不得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