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興高采烈的時候,只有李岩強顏歡笑,心中的滋味難以言
即便如今早已經成了建制,可是整支隊伍從上至下流賊的習性絲毫沒有改
大家稱呼明軍依舊是官軍,這不就是變相承認自己是流賊了嗎,自己都如此了,那就更不用說別人
再者就是關于流民了,他是打心底里反對將流民扔給官軍的,雖然這看上去確實是一步穩賺不賠的
可是別忘了,既然已經成立建制打算開國立業了,這時候難道不應該籠絡民心
更何況是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就更應該在百姓的心中樹立起己方光輝的形象,把自己打造成新的正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百姓扔給明軍,更何況此次還是那大明皇帝御駕親征,這,唉…
哪怕這些官軍還是和以往一般,這不就是把十幾萬人扔進了火坑嗎?
但是當他得到消息後著實是讓他出乎意料,雖然他知道此次崇禎帝御駕親征,官軍必不會如從前那
但他原本以為,此次雖有不同,但最多就是發放些糧食煮些稀粥,並且不會燒殺搶
最多也就如此了,可萬萬沒想到竟然會這般,而且崇禎作為皇帝居然會給流民行禮道歉,這……
尤其是那崇禎帝還放出話,但凡被迫加入義軍,或是在官軍發起進攻之前脫離義軍的皆既往不
這讓李若非常擔憂,尤其是再加上崇禎帝的那些許諾,如若是孫傳庭那些官軍所
百姓也許根本不會相信,但是由皇帝親口所說的就不一樣
李岩和李自成他們這些積年老賊不一樣,他的父親曾是朝廷命官,他自己曾經也是舉
他太明白皇帝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了,哪怕是如今這個情
只不過對于李自成等人來說,他們早就已經不在乎了,在劉宗敏、李過等人的眼中,闖王就是未來的皇
至于現在的大明皇帝,呵呵,以如今義軍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過去式
至于說崇禎帝和明軍的行為會不會動搖他們義軍的軍心,或是叛逃,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這
要知道,闖王能夠在短短的一兩年的時間就發展的如此強大,就是因為流民是和他們一條心
包括之前義軍能夠輕松而快速的拿下洛陽甚至整個河南,就是因為這些人的理應外
可以說幾乎是每一個人都相信了闖王是天命所歸的,是未來的皇帝,如此又怎麼可能會有人叛逃闖王呢?
對于這些李岩則是看的更清楚,首先對于義軍的家底他心中是再清楚不過
如今的義軍除了老營之外,其中一大半都是被裹挾的青壯,而且大部分都是河南
而這些人的家眷又全部都在洛陽城內,在官軍的手上,如此一來這些人又怎麼可能有心打仗?
至于說他們都願意跟著闖王,相信闖王的天命所歸,首先他們願意跟著闖王則是為了能有口吃的,為了給家人謀條活
至于說天命所歸,那些流民百姓有幾個人會真的在乎這東西?他們歌頌你願意相信
是因為你能讓他們看到活下去的希
除非你現在真的坐了天下,當了皇帝,就像是大明一樣傳承了百來
否則就算你編的再真實,說的再天花亂墜也沒用,就像當皇帝和義軍的首領同時說話的時
人們更願意去相信皇帝,義軍在人們的眼中依然是流賊,官軍在人們的眼中依然是官
那怕他們做的事和流賊一樣,有一天官軍開始好事兒的時候,大部分人都願意相信他們開始變好
當有一天義軍做了壞事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說,看,這就是他們的本來面
就像現在這般,他們可以為了口吃的,為了活下去而跟著闖王反明,自然也能跟著大明剿‘賊
人,永遠都是善變
而事情的發展確實如李岩所擔心的一般,沒有多久,叛逃便發生
剛開始的時候,是一些剛加入義軍沒有多久人出現了叛逃,但是人數並沒有多
因此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再加上在以前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更沒有讓人放在心上
不過李自成這邊兒沒有重視,並不代表洛陽那邊也是如此,楊永明在得知有人從流賊那邊逃回來後,立刻讓人將其帶了過
很快那幾個逃回來的青年便被顫顫巍巍的帶到了楊永明的面
說是青壯年,但仍就是骨瘦如柴眼窩凹陷,一看就是長期難以吃飽飯,整個人也是精神萎靡畏畏縮縮
幾個人再見到楊永明後,不等其開口當即跪了下來,磕頭求饒︰“求大老爺饒命啊,我們知道錯
不該跟著那幫義軍,不對,什麼狗屁義軍,根本就是群賊人,我不該跟著那群人瞎胡鬧的,求大老爺開恩饒了我們吧……”
楊永明有些無語,但還是開口問詢問道︰“你們可都是因為家眷在洛陽城中以及听到了消息才回來的?”
幾人連忙點頭,楊永明點了點頭說道︰“你們不必擔心,咱們皇帝說了,只要迷途知返者,過往之事既往不
你們到時候去衙門登記一下,日後給你們家分田什麼的,都是要以此為憑證”
真的和他們所听到的一樣,不追究他們而且還分地,幾人互相看對方了一眼,神情中的喜悅怎麼也藏不
幾人紛紛道謝不已,就要給楊永明跪下磕頭,但被楊永明阻止了︰“不必如此,本官還有一些事情要詢問你們,你們要如實回”
楊永明想要問的自然是李自成那一邊的情況,當得知那邊的人馬,其實也就是炮
只要不打仗或者是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每日只吃一頓飯,而且吃的都是一些秕糠雜糧之類
楊永明心中頓時對于李自成那邊的糧食情況有了些了解,看來那李自成的的手上也沒有多少糧
這對于官軍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
楊永明的心情瞬間好了起來,正準備給他們每人發點兒糧食讓其退下的時
卻見崇禎帶著王承恩走了進來,楊永明連忙上前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