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李自成等人正在肆意狂笑的時候,只有李岩一個人憂心忡忡
原本在他的眼中,現如今明朝廷的對手也僅僅只剩下一個在陝西的孫傳庭了,而且孫傳庭如今也是獨木難
因此實際上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在他看來,如今的朱氏王朝已經在毀滅的邊緣
就只差最後一根壓倒他的稻草,可是現如今崇禎皇帝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狗急跳牆了嗎?按說不應該呀,就算真如此,那幫大臣也不會允許的呀…
要說李岩原本也是個富家子弟,是河南開封府杞縣人,更是天啟丁卯年的舉
其父親李精白原本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餃,但後來在崇禎初年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
但在明末官場中,這其實算不了什麼,也因此,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雖然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
而李岩本人除了是一個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外,他生性也慷慨豪爽,常常周濟窮
並且愛打抱不平,伸張正義,他的性格倒像一個江湖俠士,也很喜歡結交朋友,他在杞縣名聲很好,百姓都稱他為“李公子
之後他後來成了家,娶了湯氏,湯氏出身于杞縣豪門之家,知書達禮,賢良淑德,也是一位美麗的大家閨
再後來,他得罪了官員,落了個家破人亡之境,在逃亡的日子里,他結識了紅娘子並獲得其搭
二人都在之後的日子對對方互生好感,最後結為夫
之後李岩听聞李自成頗有賢名,也覺得其可成大事,便攜帶著紅娘子前去相
李自成與李岩初次見面時可以說是相談甚歡,李岩對李自成說道︰“恨謁見之晚
李自成也是說對李岩說道︰“承不遠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
李岩又說,“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
李自成說道︰“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
李岩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是遇到了明君,可以大展宏圖,必然會實現自己的抱
然而經過長久的時間相處下來,尤其是現在,李岩忍不住嘆了口
他在加入了闖王之後,幫助闖王擬定了一系列的計劃以及口號,讓他的勢力以及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擴
之後也是他讓李自成以中原河南為基業穩定下來,從流賊向軍的概念轉變過
再李自成拿下了河南之後,開始有不少人前來投靠,全都被他一一接
如今雖然有六七十萬之眾,甚至還在慢慢的擴充,但是李岩的心里十分清楚,這里面到底有多少的水
這個其實還好,最重要的問題是這六七十萬人馬的糧草,最開始還能吃大戶,可是大戶能有多少?
後來大戶吃完了,又重新露出了原本流賊的習性,現在又開始搶老百姓的
將好不容易收攏的民心以及形象又給敗壞掉了,而且隨著時間一長,甚至有不少的將領也加入了其
導致的奸淫擄掠事件不計其數,他李岩雖然能管得住自己的人,可如何管得住其余營的人馬?
除了李自成等勢力之外,各地大員也是接到了這個消息,一時間也是震撼的不知所
同時心中也好奇,朝廷里的同僚們為何會讓陛下親征,但更多的也是看到了陛下的決心,心中清楚,這一次怕是要真正的決一死戰
而此時新上任的宣大總督朱之馮則是激動不已,他剛開始知道八大晉商之事時,當真是震撼不
他原以為自己作為宣府巡撫,必然會受到牽連,他甚至做好了被皇帝處罰乃至隔職的心理準
可萬萬沒有想到,皇帝不但沒有懲罰他,甚至讓他接任了王繼漠的宣大總督的職
這讓他當真是高興不已,中暗暗發誓,定然要報效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
然而沒多久機會就來了,可現在的問題是,雖然有了機會,但他什麼也沒有,整個宣大也是一窮二
而且陛下也沒有讓宣府出兵,並且宣府事關京畿安全,關于這一點朱之馮也是明白
隨後他又想了一下,既然出不了兵那出錢糧總可以吧?
畢竟按照以往來說,官兵出戰時其糧草都是由沿途洲縣供給的,只不過後來因為一系列的天災等情況導
畢竟自己都不夠吃,哪里還有多余的給別人呢?
但朱之馮不信這個邪,最後經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湊,零零散散的總算是湊出了糧千擔,銀五千
可這點兒東西給大軍打個牙祭恐怕都不夠,但朱之馮也沒辦法了,要是以前還能找富戶
可如今,最大的富戶八大晉商已經被超了,並且廠衛連帶著將其他的富戶也搞掉了一
最後朱之馮也只能拿著這點兒東西帶著本地的文武官員,在保定戶外等待大軍到
在崇禎大軍抵達後,朱之馮連忙上前拜見並將東西獻上,言語之間還頗不好意
畢竟陛下御駕親征,而自己作為離京師最近的大員,竟然只拿出這點兒東西,實在是太寒顫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崇禎對他大加贊賞了一番,但並沒有收東西,而跟隨崇禎一起出征的文武大臣也是在一旁夸贊著,使得朱之馮都臉紅
並且崇禎對其溫和道︰“朱愛卿費心了,朕知道你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恐怕這些都是你東拼西湊出來
愛卿不必如此,將這些東西收回去好鋼用在刀刃上,你只要將此處治理好對于朕最好的回”
這令朱之馮感動不已,接連稱贊陛下聖明,陛下乃大明之福,定然可以馬到成功等等
隨後又要給崇禎等人接風洗塵,但都被崇禎拒絕
並且對他說道︰“愛卿不必管我等的,只是需要好好守住此處,治理好地方就好
更何況,朕既然御駕親征那就為主帥,哪兒有主帥入城享樂,留大軍在外的道理?”
隨後便下令讓大軍在城外扎營,並且傳出命令要與在外行軍扎營一般,不可有任何懈
這令朱之馮吊立在場,久久難以言
等到第二次崇禎拔營的時候,這位入朝數十載的文官大員五體投地的拜伏于
發自內心的高聲唱道︰“微臣朱之馮祝陛下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