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楊永明在這,定要說崇禎收的一波好人心
果然,秦良玉在看完之後,這個七十來歲,什麼大風大雨沒見過的老將頓時面向京師跪拜在地︰“陛下竟對老身如此厚待,我秦馬兩家定誓死報效陛”
李欣連忙上前將其扶了起來,生怕她磕著踫著
秦良玉回到座位上,便對秦翼明笑道︰“翼明,去將花名冊取來交于公公,另外,令全軍即刻集結,立刻拔贏前往成”
秦翼明听後,沒管別的,回了令就下去
秦良玉雖高興,但心中還有些不放心,對李欣道︰“公公,這錢銀可不是小數目,尤其是在如今這個時候,這……”
李欣寬慰笑道︰“老夫人不必擔心,等到了成都府後,這些都自會有人來解”
秦良玉還是有些疑惑,但听到李欣所說,索性也就不管
很快人數報了上來,人數不算太多總共三萬余人,如今秦良玉成了總督這白桿軍自然也就水漲船
成為了總督標營,秦翼明和馬萬年二人也都成了直屬的總兵官
李欣接過花名冊,說道︰“老夫人,陛下說了,凡是為大明而戰的白桿軍無論死活都要登記在
其中有一個算一個,活著的陛下後賞死了的陛下厚葬,因此還請老夫人將人數一一統計”
這一下在場所有人都被李欣的話給震驚了,咱們的陛下什麼時候如此豪橫了,這麼多的銀子陛下能拿的出?
很快,白桿軍開始點兵集合準備拔營前往成
京
此時的楊永明對于遼東的情況有些緊張和奇怪,按理說這皇太極應該是掛了
怎麼到如今還沒有消息,總不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穿越而給他續命了
而這個時候,一個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京師,陛下要將所有謀逆人員全部處
要知道零零總總加起來可是有足足上千人吶,在大明這近百年時間可從沒有發生過如此大
而且還都是曾經那些高官貴族,這當真是令人唏噓不
此次是由首輔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親自監斬,並且要求內庭太監以及剩余的勛貴和京師內五品以上的大員全部觀
並且為了預防不測,崇禎還專門調了一千永衛營將士看守法
當時的行場上是丑態百出,受刑的不管是花甲老人,還是牙牙幼童,皆是一刀下去人頭落
觀刑的也好不到哪里,一個個回去之後噩夢連天,葷腥不沾,聞之既吐,楊永明則是覺得血腥並沒有
乾清
殿內,崇禎和楊永明還在于昨日的話題探討,與崇禎的矛盾點在于讓誰帶兵,帶多少
並且這一次周玉吉也
關于帶兵的人選,按崇禎一開始的想法是直接讓孫傳庭從陝西帶兵前往,孫傳庭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且距離也近出不了什麼差
實在不行,就讓周遇吉直接帶兵前往,但唯獨是楊永明崇禎實在是不能接
他很清楚,一旦出了京師後他將鞭長莫及,他可以接受失敗,失去周遇吉甚至孫傳庭等
但唯獨楊永明,他對大明實在是太重要了,已經是和大明的國運息息相關
然而楊永明卻不認為,如今幾乎沒有人能夠認識到晉商的能量與實力,也許孫傳庭剛從陝西出兵,消息就有可能走漏
崇禎最後還是答應
但仍舊是三令五申,絕對不允許楊永明親臨前線,一旦有任何危險絕不可將自身置于險地,哪怕是全軍覆沒也要逃回
楊永明只能答
之後就是關于人數,按楊永明的想法,就是一千左右的騎兵,然後晝伏夜行,一日疾行個百里,不出四五日的時間就可以到了,要的就是一個
而且山西肯定也有些人馬,周遇吉原本在那里任職,如今雖然到京師來了但定然還可以掉
這樣一來,無論是對于晉商還是姜瓖他們都可以做到個奇
只要他們沒有防備,後面的事情就好做多
如此一來,以晉商的底蘊,抄出來的錢財和糧食,再加上蔣家的人馬,到時對付李自成他們,勝率將會大大的增
剩余的人馬則可以留著防衛京
然而崇禎卻認為太過冒險,一千的騎兵哪怕在加上山西的兵馬,要知道面對的可是一座太原堅城,以及姜瓖手中的三萬人馬,一旦僵持起來,那將是毫無勝
因此崇禎堅持要調一萬步兵,如此雖然會使得行軍速度緩慢,但足以應付所有的突發情況
但楊永明始終認為步卒的行軍速度太慢,而且在草原上,也只有騎兵才是王
最後說了許久,楊永明大致的說了一下自己的計劃,崇真才勉強同意,但騎兵人數還要增
最後商定的人數是兩千騎兵和一百緹
之後談起時間,二人自然是覺得越快越
而周遇吉則是從頭到尾一臉的一臉懵逼,這個時候崇禎才轉過身來,向周遇吉說明了一下楊永明的計
周遇吉听後則是大為驚訝,隨後則自然是認
崇禎對其說道︰“周遇吉你听著,朕要你一定要保護好永明,哪怕是你死了都不能讓他
若是遇到險到險境,你就算是綁也要將他給我綁回來,听到沒有?!”
周玉吉听後先是一愣,隨後連忙保
但崇禎終究是有些擔心道︰“永明,依朕來看,要不這蒙古還是別去了
對付流賊就算沒有騎兵,可就算憑借京師和秦兵,再加上保定兵應該也足矣
如今之境皆是朕之過矣”
王承恩听到蒙古頓抽口涼
大明與蒙古可以說是相愛相殺了三百來年,自太祖推翻元蒙建立大明到成祖五征蒙
以及後來大明戰神御駕親征,導致土木堡,差點要了大明的
可以說這歷代皇帝基本都與這蒙古有過
雖說與蒙古互市也有過百年安定,但崇禎年間與蒙古的關系可不
陛下登基以後立即改變了對蒙古的賞賜政策,盡格其職把賞賜全部取
第二年塞外出現大量饑荒,蒙古各部希望明朝能夠開倉救濟,但是崇禎堅決不
而蒙古也就此對大明死了心,于是就向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群求幫助,努爾哈赤自然是求之不
不但給糧還鼓勵通婚,雙方約定蒙滿一家,共同將矛頭指向了大
致使此的明朝軍隊疲于奔命敗績連連,雖每年節約了二十萬兩的白銀,卻使得邊疆永無寧
這也就是崇禎自己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