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王承恩後,崇禎又問︰“永明,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呢?”
“陛下別急,容我一一說來”楊永明拿著手機翻找著繼續說︰“還有一個人也可以重
此人是江陰典史閻應”
崇禎听到後腦海中想到了什麼連忙問︰“永明,此人莫非與紀錄片中提到的江陰抗清有關?”
楊永明點頭︰“是的,沒想到陛下記得這麼清楚,我來為陛下介紹一下此人”
江陰抗清八十一日這件事,在給崇禎他們看的紀錄片里面,只是提到了一句而已沒有多講,他確實沒有想到,崇禎竟然能夠記得如此清
隨後在眾人的目光中找到資料說道︰“閻應元,字 亨,乃是直隸通洲
在崇禎十四年,閻應元赴任江陰典上任之初,海寇顧三麻子率數百艘戰船進犯黃田
應元領兵據守連發三箭,皆有人應弦而倒,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他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
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
在之後的南明朝廷本想調他轉任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因母親病重且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
楊永明念到此處停頓了一下,崇禎他們知道重點來了,連忙正襟危坐認真傾
楊永明繼續道︰“南明弘光元年江陰降清,明朝知縣林之驥解印去職,清知縣方亨繼任循例頒布剃發
陰歷六月二十八日鄉耆何茂、邢觳、周順、邢季、楊芳、薛永、楊起、季茂、辛榮等人議請留
方亨破口大罵,眾人大怒也罵道︰“你身為大明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來做韃靼知縣,不知道羞恥嗎?”
方亨羞愧不已暫停所議,閏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為名召集地方諸生百余人及鄉紳、百姓會于文
眾人問道︰“現在江陰已盡歸順,應該沒有什麼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發剛才所差四兵,便為押人剃發之”
眾人道︰“發可以不剃嗎?”方亨道︰“這是大清律法,不可違”說罷就回衙
諸生許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倫堂共同立誓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正在這時,常州府發來嚴令剃發的文書,其中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
方亨叫書吏把府文寫成布告張貼,書吏寫到這句話時義憤填膺,把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
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方亨見士民不從,秘密報告常州府請上司派兵多殺樹
這封密信被義民搜獲,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斬殺清差,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
最開始江陰軍民是在陳明遇的帶領下抵抗清軍,並嚴查城中奸細,宣布有能檢舉、抓獲奸細的人賞銀五十
後處決了私通清朝的原縣令方亨以及眾多出賣情報、有投敵企圖的奸細,有效的遏制了江陰內部的崩
之後清貝勒、大將博洛命降將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二十四日,劉良佐作招降書從東城外射
江陰軍民拒絕,劉良佐七月初一日開始攻城,江陰形勢的日益嚴峻,陳明遇雖忠肝義膽,卻自感缺乏軍事組織才
于是想起了智勇雙全的前典吏閻應元,想推薦賦閑在家的他代替自己領導守城,因遭到守備顧元泌堅決反對而不了了
七月五日的守城戰斗中元泌登城射敵,放出的箭每每射不到敵人就墜落在地,眾人有所懷
其後他又命令馬矮子偷竊火藥從城上投給敵人,眾人便把顧元泌捉住,同往他住所搜查,果然找到一道清兵文
于是處死了顧元泌及同犯四十人,從而斷絕了清兵的內應,陳明遇原想請閻應元主持擔負守城重任,如今顧元泌被誅他舊事重提,眾人一致贊
陳明遇專門委派十六人連夜出城,到閻應元住所請他出山,應元道︰“你們能從我則不然,不為你們主”
眾人道︰“敢不惟命是听?”九日,閻應元帶領江陰城祝塘少年六百人執械入城,途經七里廟時在牆壁上題詩,表達了自己誓死抗爭的決
入城後,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會合鄉兵二十余萬人分班上
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北
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
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征集,統一分配使
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
十一日,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上將五死四
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
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
江陰在堅守的同時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
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
此外,義陽王來援敗于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余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莊左右全軍俱
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
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
十四日,閻應元利用清軍勸降之機,派城中老者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藥進入清軍營帳,炸死清軍官兵兩千余
十七日夜,閻應元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余
及他營來救,應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後劉良佐再次後撤扎營在十方
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侶向城跪泣陳說利害,勸江陰軍民早城中皆願以死報國要他速
十九日,劉良佐策馬來到城下勸應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轉禍為福爵位豈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閻應元從容道︰“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
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
良佐慚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諭相示,勸江陰士民接受招應元怒道︰“有降將軍,無降典”一聲梆響,火箭齊發,良佐連跨三四馬逸去,嘆息道︰“江陰人沒救了!”
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
貝勒博洛平定松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無能至極,于是打了他一頓板
他登山而望,巡視江陰城防後,對手下講︰“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惟攻其中,則破”
他命人綁縛降將黃蜚、吳之葵到城下,命令他們做書勸降,應元叱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鎮救兵,以竹籠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紅掛彩限三日破
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御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
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御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
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發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
閻應元見城防吃緊,遍取民間亂發投城下誘敵,清兵驚喜報告劉良佐,良佐道︰“還不能相信,去觀察一下守城的人剃發了嗎?”清兵察探後,方知是詐
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于是重新勸降,稱只要拔去大明中興的旗號,四門懸掛大清旗號四面,只殺斬首事者數
其余一概不論,即使不剃發也會撤兵,閻應元看出博洛的緩兵之計,遂道︰“只斬我一人?我沒有罪憑什麼殺我!”議不決而
博洛又稱只要在四城豎起大清旗四面也會立刻退兵,閻應元情知有詐,仍不
此後攝政王多爾袞曉諭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
閻應元命人在書後補上︰“願受炮打寧死不降!”射還給清
中秋前後,百姓攜壺提觴登上城樓舉杯痛飲,諸生許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轉曲》,讓善歌的人登高傳唱,以笙笛簫鼓相
當時天無縴翳皓月當空,黃弩、師鼓、胡琴于西城之敵樓,歌聲悲壯響徹雲
清兵爭著靠前傾听,或怒罵或悲嘆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興人,一把無錫人,團團一股
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江陰人,打仗八十余日,寧死不投”還有許多歌曲,但意思大致如
二十一日,博洛令數百人把二百余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壩專打東北城,城上因敵炮猛烈,見燃火即躲到圍牆後面,炮聲過後再登上城
清兵看到這種情況故意放空炮,並讓炮中只放狼煙,煙漫障天咫尺莫守城者只听炮聲霹靂,認為清兵不能很快進
殊不知清兵已潛渡城河從煙霧中蜂擁突上,眾人來不及防御而崩潰,江陰終于被攻陷
當清兵上城時,一隊民兵對城列陣,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進到黃昏時城中鼎沸,民兵陣腳散亂清兵才敢下
城破之時,閻應元端坐于東城敵樓之上要了一支筆,在城門上提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
題訖,帶著千人上馬格斗,殺死清兵無數,欲從西門突圍而不得,他環顧從者道︰“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
自撥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義民陸正先想把他從水中扯起,正趕上劉良佐遣兵來
良佐自稱與閻應元有舊要生擒他,于是清兵把他撈起綁住沒有殺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見應元來了躍起兩手拍應元背而
應元道︰“有什麼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殺我!”博洛坐在縣署,急索應元至堂
閻應元挺立不屈,背向貝勒,罵不絕一卒以槍刺他的小腿,閻應元血流如注,不支倒
博洛命人把他關到棲霞庵,當夜,寺中僧人不停听到速殺我的聲音,天明時終遇
一月後,其子開啟草斂的棺木,換貴重棺槨遷葬通州,見其尸體面如”
崇禎听完之後感嘆道︰“好一個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隨後嘆了口氣平靜道︰“真是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江陰城,居然上至白發老人,下至幾歲嬰兒都能盡忠國事,當真是可
“呵”崇楨輕笑一聲斷續道︰“然而看看那些身居高位的朝臣與勛貴們,一個個卻如斷脊之狗一般,當真是可笑,可悲”
而後對楊永明道︰“永明啊,看來我們想要真的拯救大明,不動大刀是不行了”
楊永明听後點
最後崇禎又一臉笑意道︰“看來我大明還是有許多忠貞之士
永明,你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