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警示。”
皇座之上,始皇帝放下玉璽,臉上依舊掛著不知道是自嘲還是感慨的笑容“秦朝還真的走到了這一步,雖然古往今來,大多霸主的後裔都不值一提。
卻也沒想到會如此不堪,胡亥,扶甦,陳勝,吳廣,項羽,劉邦……”
他搖了搖頭,再次一笑。
門口。
陳鹿思並沒有說話。
歷史人物,特別是這類重要歷史人物,對于他這種普通人來說,無論有多少史料佐證,其實都是介于虛構和現實之中的‘人’。
陳鹿思有時候連身旁的女性,都不一定知道她們在想什麼。
大部分人,連自己身邊的朋友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都不清楚。
更何況靠著晦澀難懂的史料,去推測一個死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人物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說到底,這些人物在每個人心中的形象,都是會隨著史料的不斷獲取,從而不斷變化的,但無論如何變化,想象成分依舊佔據了主導。
因為沒有人真正知道,他們活著的時候,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所以任何人,其實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想象這些死去多年的歷史人物。
最著名的一�例子。
就是日本人對呂布的莫名喜愛。
說到三國。
日本人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很多國人還要了解那段歷史,而且還不僅限于演義。
他們甚至能在一款游戲中,加入于吉這麼一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的角色,改編得還十分巧妙,剛好貼合三國演義中的時間線,孫策去世後,于吉這才跟著被滅。
堪稱完美。
但就是這麼一個能活用歷史人物的游戲制作組,卻萬分推崇呂布,對他評價極高。
讓人完全理解不了。
畢竟拋開演義,說到猛將。
歷史上的楚霸王哪點比不上呂布?
論個人勇猛,軍事能力,甚至是政治手段,楚霸王都能吊打兩個呂布。
就算是限定于三國時期,哪怕是限定于演義內,呂布的評價也不算好。
但就是架不住別人喜歡。
曾經陳鹿思看到過一個帖子,看他們分析了一下原因,說是因為日本人反向思考,覺得呂布雖然是叛徒,雖然是恩將仇報的人,但他們認為,呂布不可能只有一面。
……繼而才產生了好感。
陳鹿思當然就有些感慨,覺得或許每個人眼中的歷史人物都是不一樣的。
往往這時候。
什麼史料,就已經失去意義了。
真實的歷史人物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甚至都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劉邦就是撿便宜的無能小人。
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千古無二。
或者反過來。
劉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天才。
而項羽心思殘忍,有勇無謀。
其實都不重要。
畢竟都不是歷史學家,每個人都可以憑已知的信息去想象歷史人物,反正對方又不能跳出來,頂多也就是跟其他普通人爭論個一兩句。
但是,當這個歷史人物真實地出現在眼前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原本模糊的虛構和現實之間的界限被打破,歷史人物成為了真切的存在,一切不確定都坍縮成了確定。
已知和未知疊加。
單純的想象,就變成了更復雜的面對一個真實的個體。
陳鹿思還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去面對這麼一個人物。
畢竟知道他統一六國,真算不上什麼了解。
其他人也差不多。
只是每個人表現得不一樣。
唐語算是其中最激動的一個。
畢竟眼前這位帝王,大多人只了解他的功績,了解他的暴虐。
但更多的事,比如說在統一六國之前,他親政之前的那二十年,幾乎是一片空白的。
那最重要的,塑造他這個人的二十年,大多都是空白的,普通人根本不了解。
他身上可以說全是謎團。
這位出生于趙國,在趙國渡過了難堪童年的皇帝。
正式親政的同年,便輕而易舉地將反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