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打開蜀繡,仔細打量,見蜀繡為黃邊青底,上繡八個金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並繡有雲氣紋、鳥獸、紅白圓形紋,色彩鮮艷,做工考究,不禁讓人眼前一
諸葛亮見蜀錦制作精良,道︰“不看來蜀錦可以出手”
諸葛果對諸葛亮道︰“爹,這‘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源自《史記您為何讓我在上繡這八個字?”
諸葛亮道︰“我已推算出,華夏九厄的第九厄在一千八百年後,屆時五星聚華夏是否能克服這第九厄,保全華夏三統,就看當時人們的努力至于這錦繡,我自有他”
諸葛果道︰“您讓公孫大哥在家宅後開墾出十五頃薄田,並養蠶種我與母親改良蜀錦工藝,現已有大數年布局,為的便是今天?”
諸葛亮點頭道︰“蜀地自古便被稱為蠶叢之國,家家戶戶養蠶種桑,織錦自有其東吳沒有織錦業,曹魏雖有,但無法跟蜀錦相我打算設立錦官,統一規範整個益州的織錦,讓蜀錦傳銷于天下,謀利于四”
諸葛亮又低頭查看蜀錦,伸手撫摸,贊道︰“這蜀錦發文揚彩,好生精如此好的蜀繡,只要蜀商將其運往四海,哪怕是寸錦寸金,天下人也會爭相購有了蜀錦支撐,屆時,不止在益州,哪怕在魏地或吳地,直百錢也可有足夠威信支撐流”
諸葛果道︰“有了蜀錦支撐,直百錢便有了保證,百姓也會信任直百錢,國內便會逐步穩”
諸葛亮道︰“如此,便可穩住國內貨”隨後,諸葛亮便大刀闊斧,對益州的蜀錦行業進行改革,設立錦官,統一規劃,實現蜀錦行業的國營化與規模化,從技術核心到頂層設計,從桑樹種植到銀絲織彩,全部進行改善,降低成本,提高工藝,並通過蜀商分銷海
此時,在曹魏與東吳,貨幣政策崩潰,百姓以物換
魏吳兩國以物換物,季漢卻用五銖錢,雙方貿易往來,若是魏吳限制銅鐵外銷,結果便是季漢的的銅鐵資源源源不斷向外流為阻止之一現象,諸葛亮便打算用蜀錦實現貿易順差,讓魏吳兩國的銅鐵鹽糧涌入季
金銀屬于硬通貨,但由于太過昂貴,又不可再生,被朝廷、豪門壟斷,用金銀買物自然不現但蜀錦成本低,並可再生,兼之諸葛亮、諸葛果一直身穿蜀錦示人,有如此風華絕代的二人做形象代言人,蜀錦自然火再加上諸葛亮那冠絕天下的人品做保證,蜀錦自然成了曹魏與東吳百姓以物換物的媒
不過蜀錦不似金銀那般可以永久儲存,缺乏了作為硬通貨的可儲藏但由于直百錢的通行,加上季漢政局的長期穩定與幣值穩定,曹魏與東吳的百姓出于對諸葛亮的信任,逐漸開始使用直百錢交
自此,從魏晉到隋唐期間,中原絲綢有九成來自成都的蜀季漢貨幣得以穩
更值得一提的是,織錦行業本以小作坊為諸葛亮卻定設立錦官,將大量蜀錦人才聚集在一在諸葛果與黃月英的率領下,蜀錦技術突飛猛進,沖垮了魏吳兩國的織錦業,形成了壟乃至天下言錦者必季漢因此擁有了蜀錦的定價
陳留郡的襄邑在秦漢時期本是中原的絲織品生產中心,但東漢以後便衰弱無聞,直到宋代才重新崛自此便可看出蜀錦對魏吳兩地織錦行業的沖民國朱啟鈐在《絲繡筆記》便曾說道︰“魏晉以來,蜀錦興,幾欲奪襄邑之于是襄邑乃一變而織成,遂使錦縷專為蜀”
經過諸葛亮運籌,蜀錦不僅大量出口至東吳和曹魏,還沿著西北絲綢之路與南方絲綢之路,遠銷海東吳和曹魏對蜀錦極為喜愛,蜀錦的價格甚至暴漲到一匹萬錢,依舊是供不應季漢因此獲得了大量的貿易順差,支撐起後來的連年征
但曹魏與東吳並非完全是傻子,曹丕很快看到了蜀錦對魏國的沖擊,專門寫了篇《與群臣論蜀錦書》,以期抵制蜀錦︰“前後每得蜀錦,殊不相比,適可訝,而鮮卑尚復不愛自吾所織如意虎頭連壁錦,亦有金蜀薄來至洛邑,皆下惡,是為下工之物,皆有虛”
但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言論自然無人相諸葛亮、諸葛果那身著蜀錦,飄逸若仙的身影驚艷絕世,見過之人個個傾目,沒見過之人亦是神往,兼之蜀錦的制造工藝無可匹敵,魏吳達官顯貴俱是愛不釋手,將蜀錦視為身份的象征,蜀錦依舊暢
曹魏,洛陽,太極
曹丕濃眉深皺,對宣夜道︰“諸葛孔明寫了篇《正議》,讓我圍攻季漢的打算泡但我也不願放過此等良石道長認為朕該怎麼辦?”其不願承認是擔心蜀錦對曹魏市場的打擊,故而再次將《正議》搬
宣夜卻是明曉曹丕心思,道︰“季漢用官市穩定物價,但現在季漢僅剩下五個郡,資源匱因此,陛下可禁止魏、吳兩國向季漢販賣銅鐵鹽且看季漢用官市還能穩定得了幾只要物價一漲,百姓將失去對直百錢的信任,開始以物換這對諸葛亮來說,便是雪上加”
曹丕點頭,道︰“妙”當即傳令全國商販與孫權,不得向季漢售賣銅鐵鹽孫權是大魏吳王,名義上自然要听命于曹丕,兼之早就想趁勢奪取南中,便依從曹丕之令,停止向季漢售賣鹽鐵糧
諸葛亮遂研制出新的蜀錦,名為雁來紅,銷往曹魏與東吳,但此繡不能用金銀珠寶購買,只能用鹽鐵糧食交
曹魏與東吳豪門對雁來紅喜愛有加,不顧曹丕禁令,私下用鹽鐵糧食與蜀商交曹丕听聞,命人取來雁來紅,只見一眼便愛不釋但其怎能違背自己下令聖旨,便命人悄悄用鹽鐵糧食購買雁來
豪門打探到曹丕暗中購買雁來紅,更加肆無忌憚,從此,曹丕的禁令成為一紙空
諸葛亮隨後將雁來紅推陳出新,並開始饑餓營銷,豪門依舊趨之若鶩,雁來紅價格暴季漢的鹽鐵糧食短缺得到緩
離恨天、宣夜對經濟手段一竅不通,對此無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