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長生

第四十六章 星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江無跡 本章︰第四十六章 星變

    443

    周易按慣常的數額,向太監遞過去銀子。

    在路上知曉了朱元章,叫自己去金鑾殿的原因。

    原來是朱元章在宮中發現,天上的星辰有所異動。

    此為星變。

    朱元章特就星變一事,向朝中官員征集意見。

    可能是想到了周易裝神弄鬼的上天感應一事,特地召集周易,金殿答問。

    周易搖了搖頭。

    和上天有所感應的是逝去的父親,又不是他周易本身。

    周易做好了心理建設之後,便隨著太監走進了金鑾殿。

    皇城,金鑾殿。

    周易恭謹地跟著太監走進了金鑾殿,不敢有絲毫異常動作。

    朱元章坐在龍椅上,面色深沉,看著周易走進了金鑾殿,問道︰

    “前些日上天星變,想必你也注意到了。

    有什麼事情要提醒咱的嗎?”

    周易心中一苦︰

    若要是實話實說,不僅有,而且還挺多的。

    馬上到來的,洪武十五年,倒是朱元章多災的年份。

    朱元章的長子長孫朱雄英和發妻馬皇後先後去世。

    對朱元章精神的打擊,是巨大的。

    穿越之前,周易在圖書館摸魚的時候。

    看到過許多人都說。

    朱元章長孫和發妻的去世,直接讓朱元章徹底變成了一個“瘋子”。

    如果朱元章的長孫和發妻能夠多活幾年。

    洪武中後期的朝堂,也不會如此殘酷!

    周易雖然知道接下來,在朱元章身上發生的悲慘事情。

    但也不好出言提醒。

    一方面擔心朱元章認為,這是周易對兩位貴人的詛咒。

    退一步來說,周易就算是能夠讓朱元章意識到這兩個人即將去世。

    也無力回天,難以救治。

    只能是讓朱元章做好臨終關懷罷了。

    周易搖了搖頭,說道︰

    “陛下,微臣不曾研究星象之學。

    甚至此次星相異變,也從未留意過。”

    朱元章看著周易回答得誠懇,臉色暗澹,嘆了一口氣,面色還是有些不甘︰

    “近些日,咱總是預感到哪里不對。

    你父親的著書中,可有提到星象?”

    周易連連搖頭,言說父親的書中都是關于具體社會治理和實用技術的。

    並沒有關于星象的研究。

    朱元章無力地擺了擺手,沒有追問,周易這段時間是否整理出來周全的其他著書。

    甚至當周易把最新整理的《論大明律應與時俱進遞上來時,朱元章也沒有立刻翻閱,而是隨手放在了龍書桉上。

    朱元章嘆了一口氣,讓周易退下。

    ……

    周易回到了觀止堂,閉眼沉思。

    用在金鑾殿的“監視器”,不停地看著朱元章的表情。

    近幾天,朱元章的表情都是如此陰沉,連批閱奏章都有些無精打采。

    可能,在後宮中,馬皇後病,已經有些嚴重了吧。

    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

    朱雄英薨逝,只活了八歲,尚未得到冊封。

    以皇嫡長孫視皇子,追封虞王,謚號為“懷”,葬于鐘山。

    朱元章罷朝三日,第四天在金鑾殿時,悲痛之意,在臉上仍然無法散去。

    洪武十五年,八月。

    馬皇後病逝,享年51歲。

    葬于明孝陵,謚號孝慈皇後。

    短短三個月間,朱元章失去最親近人,和未來的期望。

    等到朱元章再上殿時。

    臉上的暴虐,令人膽寒。

    周易嘆了一口氣。

    暴風雨的雲朵,已經在天空上積聚。

    就等待著,一聲驚雷。

     落在這人世間。

    一封奏章,擺在了朱元章的書桌上。

    朱元章看到之後,暴怒不止。

    寫信人正是浙江寧海人︰

    鄭士利。

    鄭士利的奏書中,針對年前發生的空印桉,提出了四點不同意見。

    所謂空印桉,正是洪武四大桉之一。

    明朝規定,每年各部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

    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洪武時期,稅收方式為實物。

    在實際操作中,地方官員為了保證賬冊與實物相符。

    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到了南京城之後,按照實際稅收物品的數目,在已經蓋好文書的書冊上填寫數目。

    交給戶部審核。

    地方官員雖然知道他們所做的不符合規矩。

    一者是這樣的行為由來已久,從來沒有被追究過。

    二者是這樣的行為並不是一州一府在做。

    而是所有的地方,都如此行事。

    心想著,皇帝就算知道,也是法不責眾。

    總不能都罷官免職吧?

    便放心大膽地做了。

    可誰能想到,在得知空印事件之後,朱元章震怒。

    哪里顧忌什麼法不責眾?

    通通處罰!

    朱元章下令,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

    如此處理了全部官員。

    這是幾個月前發生的事情了。

    上奏書的人鄭士利是一名涉桉官員,湖廣按察使僉事鄭士元的弟弟。

    鄭士元不是主印者,被判處了監禁的刑罰。

    鄭士利為了不讓朱元章以為,這份奏書是顧忌私情,而影響判斷,選擇了在兄長出獄之後,上書朱元章。

    鄭士利的奏書中主要從四點論述的︰

    “其一,空印賬冊蓋的是騎縫印,具體到每張紙上印跡並不完整。

    與一紙一印不同,即使流散出去,也辦不成什麼事,何況這蓋了章的白紙也是輕易拿不到的。”

    “其二,錢糧這些賬目數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對錯,最後戶部說了算。

    而部省間距離,遠則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一旦有錯,一次往返差不多要一年時間。

    先印而後書,這是權宜之計,且由來已久。”

    “其三,國家立法,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律,而後根據法律懲處違法者。

    但是,立國並沒有針對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這麼做的,並不知道有罪。

    如今一旦治罪,不能服人。”

    “其四,國家培養一個合格的官員很難,能位至郡守的官員。

    都是數十年培養所成,這些官員並非草管可割而復生。”

    周易在觀止堂通過監控看到了這封書信,感嘆道︰

    “拋開事實不談,這封奏書還是蠻有道理的!”

    443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明長生》,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明長生第四十六章 星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明長生第四十六章 星變並對我在大明長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