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塊改為稀油潤滑;加裝風動上水、軸溫顯示.”
    “司機室加後通風窗;煤槽內加推煤機;右側加汽笛操縱閥;火箱和灰箱內加裝助燃器;加裝冷、熱水泵”
    “加裝過熱補助器;風泵用過熱蒸汽;導、從煤輪輪輻用輻板式”
    “小煙管改為料根,加裝了導煙板.”
    鐵道研究所的實驗室內,劉總工翻閱著一摞摞稿紙,神情越來越激動了,最後手指竟然忍不住顫抖了起來。
    助理見此情形從兜里摸出一個玻璃藥瓶,倒了一搪瓷缸子茶水遞過來。
    “劉老,您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我還沒七老八十呢,用不著這玩意!”
    劉總工推開他的手,將稿紙揮得嘩嘩作響,興奮的說道。
    “要是這些改進方法都能干實現,那麼前進蒸汽機就能夠近乎完美了!”
    完美劉國璋听到劉總工對李愛國的方案給出這麼高的評價,嚇了一跳。
    要知道在機械設計,特別是蒸汽機這種重型運輸機械方面,幾乎不可能存在完美。
    “劉老,是不是太過贊譽了?我那個學生雖然勤奮,畢竟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研究經驗.”
    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劉國璋擔心事情發生變故的話,會引起有心人的非議。
    劉總工道︰“國璋兄,你放心吧,我這個老家伙現在雖然老了,眼力還是有的。”
    他臉色一正說道︰“我敢肯定,只要按照這個方案改進,咱們的前進蒸汽機將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蒸汽機車。”
    “國璋啊,你千萬不要小看了一線工人,這上面有很多改進方案,都是那些常年駕駛蒸汽機車的老司機才能想得出來。
    咱們搞機車設計和制造,跟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那幫年輕研究員不同。
    他們僅僅靠一桿鋼筆,一張草紙就能向世界級難題發起沖鋒。”
    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李愛國感覺這個名字有點耳熟,輕輕踫了踫劉國璋的胳膊。
    “老師,咱們鐵道上跟數學研究所有聯系嗎?”
    “當然有了,咱們在遇到復雜的計算時,經常會請求數學研究所的幫助。”劉國璋小聲說道。
    劉總工是大同廠的總工程師,全面負責機車改進和研發工作,他的話就是權威。
    有了劉總工一錘子定音,前進機車改進工作轟轟烈烈的展開。
    只不過,關于改進項目的歸屬,大同廠和鐵道研究所之間的意見並不統一。
    劉國璋雖出于個人感情尊重劉總工。
    但是他身後有鐵道研究所,有董工等幾十位研究員。
    劉國璋並不願意,也不能將項目送給大同廠。
    大同廠的王副總工卻覺得前進蒸汽機的改進工作一直由大同廠負責,現在應該把項目帶回大同廠。
    劉國璋和王副總工為此爭執不下。
    這年月大家伙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
    別看那幫研究員們平日里手無縛雞之力,說話斯斯文文。
    但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個個都爆發出了極強的戰斗力。
    大同廠的研究員們在鄭涵的帶領下,跟董工鐵道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展開唇槍舌戰。
    大會議室內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行了,都安靜一下。”
    劉總工等那些研究員們都回到位子上後,抬頭看看一直沒有發言的李愛國。
    “愛國同志,這些改進方案是你搞出來的,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李愛國挺直胸膛︰“劉總工,我就是個火車司機,這里的都是優秀人材,本來沒有發言的權力,既然你點了我的名,那我就獻丑了。”
    劉總工道︰“有什麼意見放心的提,咱們是學術討論,不上綱上線。”
    如果說此時是別人講這些話,李愛國肯定不相信。
    但是劉總工這種老同志是真心為了鐵道事業發展考慮。
    所以,李愛國也沒藏著掖著。
    “現在鐵道研究所里面的實驗室已經搭建好了,各種設備一應俱全,改進小組也建立了。”
    鄭涵舉了舉手說道︰“我們大同廠內的設備也很齊全,我們的研究員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超這里。”
    “鄭研究員的話有道理。”
    李愛國不緊不慢的說道︰“只是這次改進的動作很大,涉及到機車的方方面面,只是靠著那些蒸汽機研究員恐怕很難完成任務,隨時需要各種人才的幫助。
    京城內各種人才齊備。”
    此話一出,劉總工立刻明白過來了。
    看到鄭涵還要舉手,他攔住了鄭涵。
    “愛國同志的意見很有道理,老王,國璋,既然改進小組已經建立了,我看大體架構就不要變動了。
    只不過這次的改進大部分由愛國同志提出來,應該由愛國同志擔任改進組的組長,然後再選擇兩個副組長。”
    李愛國瞬間明白了劉總工的用意。
    李愛國是前門火車司機跟鐵道研究所和大同廠都沒有隸屬關系。
    鐵道研究所和大同廠分別出一個副組長,屆時一旦改進項目獲得成功,兩個單位的功勞一般大小。
    既避免了紛爭,又有利于改進機車。
    這位老總工雖然多年來一直沉浸在研究中,但是像他這種從大風大浪中闖過來的老同志,沒有一點手腕怎麼可能呢!
    大同廠王副總工和鐵道研究所劉國璋也明白了劉老的用意,紛紛點頭︰“听您的安排。”
    最後,王副總工和劉國璋分別擔任副組長,各自負責部分改進項目。
    為了加快改進進度,劉總工特意從大同廠抽調出一大批研究員奔赴京城。
    原本只有十幾人的改進小組,人數達到了四五十人。
    並且那些研究員們個個都是高學歷人才。
    李愛國還是第一次負責這麼大的項目,不過倒沒有緊張。
    畢竟還有王副總工和劉國璋。
    他這個組長只不過是個吉祥物罷了。
    跟李愛國預料的一樣,在王副總工和劉國璋的安排下,改進工作如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考慮到改進項目意義重大,劉總工特意以大同廠的名義,跟上級申請了一批生活物資。
    一千斤豬肉,五百斤牛肉,半卡車精白面.鐵道研究所後勤處王主任感覺自己豪橫起來了。
    有了物資,改進小組的伙食再次上了個台階。
    李愛國重新過上了打卡吃飯的好日子。
    這陣子契科夫教授的心情很好。
    大同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他趁著空閑的機會,四處游覽風光。
    尤其是契科夫教授對于DT市制帽廠特別感興趣。
    這個廠子生產出來的雙雁牌羊剪絨帽子。
    已經出口了七八個國家,在老毛子國內也很流行。
    隸屬于二輕局的DT市制帽廠雖只是集體企業,跟老毛子並沒有什麼瓜葛。
    但是現在老毛子專家前來參觀,廠領導和工人代表們肯定都得熱情迎接。
    廠領導帶著契科夫教授參觀了縫紉車間、裁剪車間、包裝車間、維修車間,托兒所、醫務室、職工浴池.
    契科夫教授還從工人手里將一頂最新款式的羊剪絨帽子接過來,戴在了頭上。
    現場氣氛在這時候達到了高潮。
    制帽廠的領導們也暗暗松口氣,相互對視一眼,總算是完成了這次涉外招待任務。
    就在這時候,跟隨契科夫教授來的翻譯謝克夫突然急匆匆的趕過來,湊到他的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
    剛才還興奮不已的契科夫教授臉色頓時嚴肅起來。
    廠領導們的臉色紛紛發生了變化,生怕出現什麼事故。
    翻譯謝克夫沖著廠領導解釋道︰“教授現在有緊急事件需要處理,今天就到這里吧。”
    制帽廠的領導心中充滿了疑惑,只不過在此時他們只能笑著點頭。
    嘎斯吉普車在道路上奔馳。
    契科夫教授抽著雪茄煙,看了一眼司機,沖著謝克夫用帶有濃厚方言味的俄語問道︰“你確定了嗎?大同廠派了一批專家前往京城?”
    “親愛的教授,我百分百確定。”
    謝克夫也用相同的語言回答︰“今天早晨在食堂吃專家灶的時候,我偷偷前往了那些專家們的食堂里,發現人數少了一大半。跟食堂的大廚打听後,才發現這些人已經離開了。
    隨後,我又找到關系不錯的一個朋友。
    在我的誘導性詢問下,他親口承認了大同廠抽調了至少五十位專家前往了京城鐵道研究所。”
    契科夫教授對于謝克夫的能力還是很信任的。
    此人接受契卡的訓練。
    “現在是改進前進蒸汽火車的關鍵時刻,大同廠為什麼要做呢”
    謝克夫猶豫片刻,壓低聲說道︰“事實上,我那位親愛的朋友還提供了一個消息。
    數天前,劉總工的學生鄭涵已經帶了十幾位專家前往京城,參與到鐵道研究所主持的蒸汽機改進工作中。”
    “這麼說京城那邊應該是有了突破!”
    道路崎嶇不堪,嘎斯吉普車顛簸兩下,契科夫教授手指頭抖了抖,雪茄煙差點脫手而出。
    他再也沒有心情抽雪茄了,皺著眉頭說道︰“這種突破肯定非常重大,要不然大同廠不會如此大動作。”
    他扭過頭看向謝克夫︰“親愛的謝,事情發生了變化,我想咱們不能再留在這里了。”
    “教授,我馬上讓人安排,咱們下午就啟程前往京城。”謝克夫深吸一口氣說道。
    契科夫教授扭過頭看向車窗外,總覺得本來秀麗的風景突然丑陋了起來。
    李愛國並不知道京城鐵道研究所的改進工作已經被人注意到了。
    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不在意。
    因為這個時候李愛國已經全身心的撲到了改進工作中。
    結合前世的經驗,李愛國針對前進蒸汽機一共提出了十七條改進要求。
    可以說,只要改進完成,前進型蒸汽機就會成為國際最先進的蒸汽機。
    身為一個特別喜歡開大火車的火車司機,想想自己能夠開上這年月世界上最先進的蒸汽火車,豈能不激動!
    只不過有些改進特別超前。
    就像煙管改為料根是七十年代才進行改造的,提前到這個年代,技術要求特別高。
    好在現在整個改進組擁有幾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改進工作的進展並不算慢。
    直到加裝過熱補助器的改進工作提上日程,改進小組才遇到了真正的困難。
    因為需要保證行車安全,並且還得最大限度的發揮蒸汽機的動力,所以過熱補助器的尺寸要求嚴格。
    同時,熱補助器的尺寸的還關系效果,所以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董工帶領的小組花了足足三天時間,也沒能將圖紙搞出來。
    王副總工帶領的小組剛完成了加裝風動上水的改進,也被李愛國安排跟董工聯手解決這個問題。
    又花了足足五天時間,李愛國依然沒有等到過熱補助器的圖紙。
    這下子,李愛國坐不住了。
    改進項目有時間限制。
    並且自打劉總工已經將前進蒸汽機的改進工作匯報了上去。
    匈牙利人民鐵道部的考察團不日將會抵達京城。
    這可是關系到兩百台蒸汽機的大訂單!
    李愛國這個吉祥物決定自己上了。
    他將董工、王副總工和幾個技術代表召集在一塊。
    “都來說說,到底是遇到了什麼困難,你們這麼多人都搞不定!”李愛國板著臉問道。
    董工和王副總工無論是年紀和級別比李愛國高得不是一星半點。
    現在被嚴肅的語氣問責,心中卻沒有任何怨言。
    董工耷拉著腦袋說道︰“計算太復雜了。”
    李愛國皺起眉頭︰“多搞幾把算盤不行嗎?”
    董工聞言哭笑不得︰“這不是計算量的問題,因為設計工作設計道典型群、矩陣幾何學,我們壓根不懂這玩意啊。”
    “.”李愛國沉默片刻。
    他現在有一個選擇,可以直接從系統中把圖紙搞出來。
    暗自啟動系統,在系統中搜尋圖紙.
    【熱補助器圖紙】,價值100積分。
    好家伙,一張圖紙就需要100積分李愛國有些舍不得。
    他辛辛苦苦這麼久,也才攢了三百多積分而已。
    分到用時方恨少.
    李愛國突然問道︰“咱們不懂數學,為什麼不找那些懂的人來幫忙嗎?”
    他記得鐵道上經常跟數學研究所里的研究員們合作。
    王副總工平日里經常跟數學研究員們接觸,道︰“在國內最懂典型群、矩陣幾何學,就是華教授了,只是他現在正在南方參加一場重要的會議。”
    華教授.好家伙,大佬級的人物啊。
    沒有辦法請到華教授,李愛國一時間竟然感到有點遺憾。
    只不過.
    李愛國輕輕咳嗽兩聲說道︰“華教授沒有徒弟嗎?”
    “.哎,你別說,還真有。”王副總似乎想起來什麼,猛地一拍大腿說道︰“前陣子,華教授親自從廈門大學帶回了一個姓陳的資料員,此人以前在京城四中任教,數學研究所里的人都稱呼他為陳資料。”
    陳老師李愛國的呼吸急促起來。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這位陳老師應該就是在後來,搞出1+2的那位大佬。
    有這種大佬,為什麼還要花積分兌換圖紙呢?!
    “咳咳”李愛國輕輕咳嗽兩聲,身體後仰擺出組長的架勢︰“既然華教授沒辦法請來,徒弟也湊合了,你們現在馬上去把陳老師請來。”
    這個時候陳資料在科學院數學研究所里只是個實習研究員,在國內外學術界名不見經傳,平日里的工作也沒有什麼成就。
    所以王副總工並沒有考慮陳資料。
    只是李愛國現在是組長。
    他只能听從“建議”,親自去數學研究所跑了一趟。
    數學研究所成立于52年,所長是華教授。
    本來研究所地點位于青華園內,于今年五月份臨時遷往西苑旅社。
    這年月物資匱乏,數學研究所從事的是學術研究,雖然上面比較重視,日子還是過得比較苦。
    那些數學研究員們最喜歡的工作之一就是配合其他部門工作。
    一來,能夠將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為經濟建設做貢獻。
    二來,那些部門需要數學研究所幫忙,總不能空著手,每次都會援助一批物資。
    所以王副總工這位老朋友抵達數學研究所後,立刻受到了熱情的歡迎。
    兩人進到辦公室里,開啟了一番誠懇的談判。
    數學研究所的領導利用復雜的數學模型,估算了鐵道部門的體量後,開出了一千斤細糧,五百斤豬肉,四百塊錢的公道價格。
    地主家也沒余糧啊。
    王副總工跟研究所領導經過一番知識分子獨有的討價還價之後。
    蒸汽機改進小組以五百斤精白面,一百斤豬肉,一百斤衛生油,還有二百塊錢,獲得了陳資料還有另外兩位數學研究員的“使用權”。
    拿到‘報價單’,面對精打細算的王副總工,李愛國有些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該夸王副總工能干,還是該感慨這些研究員們身價太低。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既然協商好了,趕緊把物資送過去,把人接過來。”
    “你放心吧,我已經安排了卡車和吉普車。”
    就這麼著,陳資料和另外兩個數學研究員來到了鐵道研究所內。
    李愛國一眼就認出了陳資料。
    只因為他看上去就是那種一心一意搞學術研究的大佬。
    內向、沉默,甚至有些有些“孤僻”,進到辦公室內,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陳資料,久仰大名。”李愛國走上去伸出了手。
    陳資料稍稍愣了片刻,站起身跟他握了握手。
    “領導,要算題嗎?”
    李愛國︰“.”
    他上下打量陳資料,一身藏青色中山裝已經洗得泛白了,身材消瘦顴骨凸起,鼻梁上架著的玳瑁眼鏡鏡片磨花了,眼鏡腿也斷了,此時用醫用膠布纏了起來。
    渾身唯一鮮亮的就是上衣兜里那桿鋼筆了。
    這年月的陳資料日子並不好過。
    他的數學理念不被世人了解,因為不擅長人際交往,在工作中屢次踫壁。
    在京城四中教書的時候,因為表現不好,被學校“停職回鄉養病”,其實就是開除了。
    回到家鄉,陳資料生了病,因為沒有收入,日子也陷入了困苦之中,以至于為了賺取生活費,不得不擺起了地攤。
    幸好有華教授把他帶回京城數學研究所。
    要不然一代數學天才可能已經夭折了。
    李愛國現在遇到了陳資料,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
    只是馬上要起風了,這件事還要慢慢圖之。
    要不然幫不到陳資料,說不定還會連累到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領導,算題嗎?”陳資料覺得這位小領導有點怪,花了那麼多錢把他們請來。
    並且一天還要支付三塊錢的高額補貼,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呢?
    他不知道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嗎?
    李愛國沉默片刻,突然問道︰“陳老哥,你的眼鏡好像壞了吧?”
    陳資料比李愛國年長幾歲,听到這種稱呼稍稍愣了下,也沒多想。
    “.沒有,就是鏡片有點花。”陳資料是標準的社恐癥,提到了自己的事兒,整個人渾身不自在起來。
    摘下眼鏡,撩起衣角擦了擦,又重新戴上,好像是在表示他的眼鏡沒有一點問題。
    “眼鏡的目的就是為了看東西清楚,咱們接下來工作中,需要大量計算數據。眼鏡花了可不行。”
    李愛國看了看王副總工︰“王總工,為了保證改進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我覺得應該給陳資料同志配一副新的眼鏡,你覺得呢?”
    王副總工搞不清楚李愛國的目的,只不過一副眼鏡而已,也沒放在心上。
    “應該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那就這麼定了。陳資料同志,會騎自行車嗎?”李愛國問道。
    “會騎吧”
    “走吧,咱們去配眼鏡。”
    陳資料長了這年代不多見的一米七一大高個。
    雖然很少騎自行車,但是那兩條大長腿耷拉在地上就跟腳蹬子似的。
    他騎著自行車跟在李愛國身後,這會還摸不著頭腦。
    我是誰?我要去哪里?我有什麼目的?
    他感覺這個小領導太怪了。
    這年月京城能夠配眼鏡的地方已經有很多了,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大柵欄里的精明眼鏡行。
    精明眼鏡行是京城首家眼鏡公司。
    它之所以出名,不是因為規模大,也不是配鏡手藝高超。
    而是精明眼鏡行的掌櫃的是靠剝削學徒發的家。
    京城里的眼鏡公司很多,就數他家死人最多。
    在解放前,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精明眼鏡行特別喜歡招收學徒工。
    為啥?
    學徒三年,等馬上能成為正式工了,也該死了。
    解放後,有精明眼鏡行的學徒控訴,死的師兄弟,都是肺病死的,也叫癆病。
    過去工作太累,營養又不良,還有不得病的?他們沒得病,活到現在,真是萬幸!
    機務段檢修工周老栓的弟弟就是累死在精明眼鏡行里的。
    李愛國經常跟他扯解放前的事兒,據周老栓講,眼楮行里的學徒工制度非常苛刻。
    店內勞動三年零一節,中途不得退徒;如果中途退徒,要賠三年零一節的飯錢。
    在學徒期間,必須听從掌櫃、師哥的使喚,不听者,掌櫃或師哥可以任意打罵,家長不能袒護。
    另外還規定,在學徒期間,無故不許回家,店中管飯,衣被自理,有病自己回家醫治,好了再回來。
    後來,精明眼鏡行的“二叔”(眼鏡行的掌櫃),“二嬸”(眼鏡行掌櫃的媳婦兒),全都吃了花生米。
    精明眼鏡行實行了公私合營,情況才算是好轉過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