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個時候,說不定……
許守雲想到這里,忍不住的又打量了一下接頭人這妙曼的身姿。
傲人的身軀。
嗯,就這麼定了。
到那個時候,自己親口告訴她,自己並非宦官。
而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
許守雲在想什麼,姜靈自然不知道。
此刻她也沒有注意許守雲的表情。
思索了片刻,這才緩緩的開口道。
“最近,有人上奏折回報,在大魏各地,這些年,產生了一種以崇尚景國的風潮。”
“普通民眾以擁有景國的瓷器,裝飾品為榮!”
“寒門士子,學子,以推崇景國詩詞為風頭。”
“權貴世家,乃至于部分地方官員,以景國習俗為甚。”
姜靈緩緩的開口說著。
“這種情況,在我們楚國也常見,不知道你有沒有應對的辦法?”
說完就期待的看著許守雲。
似乎怕許守雲亂想,停頓了下,又接著開口道。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兩個好處。”
“第一,能夠更進一步的獲得女帝信任,這樣對我們後續的計劃有利。”
“第二,就是能夠將此辦法用到楚國,用大魏國做嘗試,出了紕漏也不會影響到楚國。”
許守雲一听。
頓時就明白是什麼問題了。
這不就是文化入侵嘛!
這種事情,在前世經常出現,可以說是見慣了。
前世那幾十年的信息爆炸,所見過的事情,用大魏當前的形式來對比,大魏現在的問題就是小兒科。
“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很容易解決!”
許守雲緩緩開口出聲道。
“怎麼說?”
姜靈一听,頓時雙眸一亮,趕緊詢問。
“很簡單,這種情形,其實用一個詞來形容,比較恰當。”
許守雲淡淡的開口說道。
“什麼詞?”姜靈也配合的開口詢問。
“文化入侵。”
許守雲上前了一步,自信的說道︰“景國的瓷器,景國的詩詞,景國的習俗,景國的服裝,等等這些,其實就是代表著景國的文化。”
“這跟大魏獨有的特色也是一樣,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習俗,傳統,這些東西,傳承下來,就是獨屬這個國家的文化。”
“是故,文化之間,是有高低之分。”
“而這一切爆發點,與四年一次的四海文會有很大關系。”
許守雲說到這里,看了一眼接頭人,只見對方此刻皺著眉頭,似乎在思索。
這皺眉咬唇的樣子,當真是美極了!
“為何與四海文化有關?”
姜靈開口將心中的疑惑詢問出來。
許守雲等的就是這句話。
再次上前一步,靠近對方,開口道。
“四海文會是天下讀書人的聚會,象征文壇最大的聚會。據屬下所知,大魏建國之後,原本一直名列前茅,但卻沒有拿過第一,大景國一直穩坐第一。”
“估計當時的帝王想著遲早有一天會拿下第一,但萬萬沒有想到,最近百年來,連前十都沒有拿過。”
“尤其是上一次,倒數第二。四海文會號稱萬國之會,想想看倒數第二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文化沒落。”
許守雲肯定的說道。
姜靈听到這里,頓時臉色惆悵,眉頭緊皺。
許守雲並沒有停下來,繼續開口說道︰“文化沒落就會意味著一個情況出現,大魏士子們一個個開始崇拜大景國文化,這源于人的天性,弱者崇拜強者。”
“這種情況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危害極大!”
姜靈听到這里,自然明白許守雲所說的危害。
在之前,姚廣雲也跟她說過。
而許守雲還在繼續敘說︰“其中最大的一個危害,就是丟失民族自信心。”
“一旦這種情形,在一個國家形成普遍現象,那麼就會造成一種共識認知。”
“所有人都認為大景帝國比大魏好,哪哪哪都好!覺得大魏不如大景。”
“這種情形在平時看不出什麼,一旦爆發戰爭,那麼弊端就會出現。”
“將士們沒有信心,士子們未戰先怯,官員們害怕輸掉,極力反對。等等各種現象。”
“到那個時候,大景國想要打敗對方,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許守雲一口氣說了一大堆。
但這些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前世經過網絡信息大爆炸的他,深刻的清楚,文化入侵這還只是最表面的現象。
如果有懂行的人進行操作,接下來,進行經濟戰爭。
景國壓根不用廢一兵一卒,就可以讓大魏國四分五裂。
而姜靈,在听了許守雲這些後。
頓時陷入了沉思震撼之中。
她雖然知道這種情況很嚴重。
但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
“真有你說的這麼嚴重嗎?那大魏、那咱們大楚國也面臨著這種情況,那不會……”
姜靈趕緊的改口詢問道。
許守雲並沒有注意到姜靈的表情。
他自信的說道︰“這些事情,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是難事,但對于屬下來說,自有良策。”
听到許守雲這麼說,姜靈頓時心中一怔,好奇無比。
這個問題,從姚廣雲說出來之後,她就一直在思索。
根本無解。
或者說是當下沒有任何辦法。
連姚先生這樣的大才,也拿這個問題沒有辦法。
而許守雲不過剛剛听聞,就有解決的辦法,這也太厲害了吧?
“有何良策?”
想到這里,姜靈忍不住的開口詢問道。
“辦法有很多。”
“不管是瓷器也好,服裝也好,習俗也好,詩詞也好,核心都是文化。”
“文化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以,從源頭上手,最為簡單。”
姜靈听聞,有點迷糊,話能听懂,但是怎麼解決還是一團迷糊。
當即下意識的開口詢問︰“那應該怎麼解決。”
許守雲听聞淡淡的說著︰“屬下舉個例子吧!例如詩詞,一首好的詩詞受到追捧,這很正常,但好的詩詞受追捧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傳播!”
“大景帝國距離京都,足有數千公里之遠,為何他們的詩詞會這麼快的就傳入到京都呢?”
“肯定是有原因的!”
“而我們並不需要去創作比對方更好的詩詞,只需要解決源頭問題,即可。”
“當然,這種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為長久之計。”
“長久解決的話,還得大力發展大魏自身的文化,花費更多的銀子,培養更多的人才。”
許守雲凱凱而談。
其實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
只是……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