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朝會上大發雷霆,這個並未出乎百官意料。
宮中發生那麼大事情,皇帝自己又遇刺,崇禎肯定會有所發泄,倒霉的只是那些涉事官員。
對于皇帝宮中之事,很多人都心中有數,這不是什麼秘密。
大明皇帝除了洪武和永樂外,沒有哪個能完全掌握朝政。
意外落水的不算,皇宮中發生意外也很正常,比如嘉靖差點被宮女勒死,朱常洛被一個賊子闖入差點打傷,還有後來的紅丸案。
群臣都低頭承受著崇禎雷霆之怒,再無人敢為涉事官員出頭。
他們很清楚現在無論為文官還是勛貴說話都會被誅連。
崇禎罵一通後,喘口氣繼續道︰
“犯人已經轉到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協助刑部,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你們務必在兩天之內,將所有涉事人員定罪。
若有人敢為犯官求情同罪,若發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官員御史徇私枉法包庇犯官同罪,第三天全部在太廟處死,夷三族!”
刑部尚書馮英,督察院施邦昭,大理寺卿林義渠急忙出班躬身施禮︰
“臣,遵旨!”
朱慈霃坐在小板凳上一句話不說,知道把犯人移交刑部三司會審是皇帝老子在保護他,不想再讓太子帶上濫殺無辜的帽子。
崇禎自己事情處理結束,群臣開始期待皇帝下一步動作,正常情況下應該宣布皇太子不再監國。
自己身體已經恢復健康,加上文官集團和勛貴給他的壓力,一般崇禎皇帝在發泄後都會做出讓步,這是他一貫做法。
崇禎皇帝緩緩站起身來,目光看向勛貴們,勛貴是他比較相信群體,現在卻讓他徹底寒心。
先是成國公朱純臣和陽武侯薛濂等人,現在又出現襄城伯李國禎和定國公徐允禎謀逆刺殺皇帝。
在場的勛貴還有二十多家,可在崇禎心里除了駙馬都尉鞏永固和新樂伯劉文斌外,他看誰都不順眼了。
其實崇禎看順眼的這兩位勛貴,在明末確實表現不錯,至少他們能夠做到與大明同在,不像其他勛貴先降流寇後投建奴。
駙馬都尉鞏永固前面已經說過這里不提,劉文斌同樣是外戚封爵,他姑母乃是崇禎皇帝的生母,兩個人乃是表兄弟。
但歷史上鞏永固和劉文柄兄弟都沒有受到重用。
流寇圍攻京師,其他勛貴大多閉門不出,劉文柄兄弟幾人卻自發前去守衛京師。
劉繼祖守皇城東安門,劉文耀守永定門,鞏永固守崇文門。
當北京城破時,崇禎問劉文炳,你家的家丁能巷戰嗎?
他回答︰
“寡不敵眾,但家里已經堆滿薪柴,準備閉門自焚。”
于是就有了君臣相約而自盡的橋段。
北京城破,劉文炳家人中有人上吊、有人自焚、劉文炳自己則是投井自殺。
皇恩浩蕩,用自殺表忠心,表明絕不投降流寇。
崇禎目光從勛貴身上移開,隨後看向文官朝班。
以前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謙謙君子,此時崇禎看著都想吐,都是空談誤國的逆臣賊子。
強忍心中悲憤與惱怒,崇禎緩緩說道︰
“諸位愛卿,國困民乏流民四起,建奴寇邊,遼東局部淪喪……”
群臣頓時眼前一亮來了精神,心里暗想︰
“看看,果然不出所料,崇禎皇帝要收回太子監國之權了……”
崇禎目光再次看向群臣,雖然他不懂心理學,但能看出有部分大臣表情發生了變化。
他心里冷哼一聲,嘴上卻說道︰
“皆朕之罪也……”
崇禎這一句話,頓時讓群臣突然有些懵逼,為何皇帝突然認錯,並未提廢除太子監國之事?
崇禎今天就是為報復群臣而來,看到群臣懵逼,他暗暗冷笑,他要讓這些自私自利的亂臣賊子徹底絕望,于是繼續說道︰
“朕自即位以來,建奴屢屢入關侵擾,闖賊荼毒河山,禍亂百姓,越演越甚,各省災情並起,致使無數饑民背井離鄉。”
“朕每念至此,俱是肝膽欲碎,痛不可當,王朝衰敗,賊寇蜂起,肆逆滔天,竊據萬里,皆是朕之過!”
這下群臣更加懵逼︰
“這這皇帝這是什麼操作……罪己詔?”
崇禎故意停頓一下看看群臣表情,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道︰
“朕,德不足以邀天眷,恩不足以安民心!”
“朕,每日三省吾身,痛定思通,餃恥含憤,愧對先靈!”
“朕,不敢自我寬容,餃恥含憤,愧對先祖,然佞臣為亂朝綱,多圖自保,鮮思守疆,朕多番哀痛國朝無魏征陳湯之臣……”
歷史上那些二臣們一听又傻眼了,皇帝自己自責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又把矛頭指向我們,難道皇帝精神出現問題……
但和這些自私自利歷史上的二臣們相比,一些忠于大明的朝臣卻個個心如刀絞。
比如李邦華,楊廷麟,孟兆祥,劉文柄,鞏永固,程國祥倪元璐等等,他們眼中已經有淚水落下,雙膝一軟緩緩跪倒……
王承恩站在崇禎皇帝身旁,此時胸前官袍已經被淚水打濕。
朱慈霃心疼皇帝老子,雙眼發紅強忍即將流出的眼淚……
歷史上崇禎多次放下一個皇帝的尊嚴,下罪己詔,昭告臣民。
甚至不惜給自家臉上抹黑,更不怕敵對勢力用來攻擊大明皇帝。
在下罪己詔時口無遮攔,來了個官場腐敗大揭底。
然而問題揭露出來後,他還是無法改變腐敗的官場,更無法逆轉局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