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太子毫無征戰突然任命常延齡為漕運總督,沈維柄頓時傻了!
靈璧侯湯國祚送兩千兩銀子,讓他幫忙推薦擔任漕運總督之職,以後好處少不了他,沈維柄這才極力推薦湯國柞。
誰知皇太子不按套路出牌,听到他推薦漕運總督後,卻替常延齡做了嫁衣!
其他官員反對,沈維柄還有辦法說服,可皇太子直接傳旨任命讓他無可奈何。
沒有辦法,為了銀子沈維柄只好硬著頭皮躬身啟奏︰
“殿下,懷遠侯雖然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可臣認為他並不適合做漕運總督,懷遠侯沒有從事漕運經驗,靈璧侯曾做過前漕運總督朱國弼的助手,臣以為還是靈璧侯合適……”
朱慈霃淡淡看著沈維柄笑道︰
“沈愛卿,你認為本宮任命懷遠侯常延齡做漕運總督不合適,而你推薦的靈璧侯湯國柞才是漕運總督的最佳人選對吧?
既然如此,本宮問你,你口口聲聲保國公朱國弼,你是否知道朱國弼謀逆被滿門抄斬?本宮想知道你沈維柄寓意何為?”
朱慈霃說到這里,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怒目瞪著吏部侍郎,此時的沈維柄已經意識到自己說錯話,如今可不是崇禎皇帝臨朝,而是一個小殺星……
沈維柄急忙跪下請罪︰
“殿下恕罪,臣口誤……”
朱慈霃冷冷一笑︰
“口誤?沈維柄,本宮懷疑你收受靈璧侯湯國祚的賄賂,李若璉好好查查沈維柄和朱國弼是否有關系!”
“遵旨!”
李若璉立即出班躬身領旨,隨後退出皇極殿……
見皇太子命令錦衣衛調查他和保國公朱國弼是否有關系,沈維柄知道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和朱國弼沒有任何關系,可是他在吏部為官多年。買官賣官的事情沒有少干,李若璉肯定能調查出來。
“殿下饒命,臣對大明忠心耿耿……”
見沈維柄癱軟在地苦苦哀求,朱慈霃不耐煩揮揮手︰
“是否忠臣等李若璉回來便知,帶下去!”
兩個大漢將軍立即上前把沈維柄拖出大殿……
看著沈維柄被拖走,滿朝文武都暗暗罵他傻叉,皇太子已經任命漕運總督,你就老實一點,還想和小殺星玩花招。
以前崇禎皇帝在朝時文官都是如此,一個簡單的議題吵來吵去最終不了了之,辦事效率極其低下,如今天變了,還想玩老一套!
朱慈霃輕咳兩聲,目光看向施邦昭︰
“施大人,對本宮任命的漕運總督,你們認為如何?”
施邦昭聞言渾身一顫急忙躬身說道︰
“殿下英明,臣認為淮遠侯擔任漕運總督最合適不過……”
剛才跟著施邦昭和沈維柄附議的文官御史們也紛紛附議︰
“殿下英明!”
黃德功等武將看著一幫嘴炮被皇太子治的服服帖帖,他們心里都是暗暗好笑。
而內閣幾位老頭卻心里有苦難言,皇太子任命一個漕運總督,竟然一個招呼都不打,這大明內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吏部尚書也是內閣成員,以前姜逢元對皇太子做法頗有微詞,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
並不是這次任命漕運總督沒有通過吏部,以前任命官員也是一句話,內閣和吏部只要擬旨通過即可。
皇太子曾親口對他們說過,本宮所做決定內閣只負責簽發,並非和內閣商量,一句話內閣沒有反對的權力,想干就干,不干滾蛋!
施邦昭退下後,悄悄看看內閣幾位老臣,他自己不敢反對皇太子,心里還是希望內閣能出來說句話。
卻看到內閣幾位老大人個個低眉順眼,根本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意思,施邦昭只能無奈的低下頭︰
“唉,朝廷已經變成皇太子一言堂,大明危矣!”
朱慈霃見沒有官員出班反對,對李邦華和姜逢元說道︰
“既然無人反對懷遠侯擔任漕運總督,吏部和內閣擬旨通過下發!”
李邦華和姜逢元急忙躬身施禮︰
“老臣遵旨!”
李邦華姜逢元退回朝班,兵部侍郎王家彥上前起奏︰
“殿下,臣有本奏!”
看到是兵部侍郎王家彥,朱慈霃微微頷首︰
“準奏!”
“謝殿下,這份奏書乃是兵部擬定對護國軍將士滅殺建奴的戰報,請殿下過目並封賞!”
“什麼……”
除了黃德功他們幾位,其他人並不知道攻打建奴之事,听到滅殺建奴,群臣頓時懵逼……
朱慈霃發兵救援皮島並未通過兵部,王家彥手中奏書乃是朱慈霃授意而為,王家彥雖然心里有些不爽,但他沒有資格反對,只能按皇太子意思去做。
朱慈霃認為亂世用重典,怎麼效率高怎麼來,可對這幫已經習慣黨爭的老臣來說,皇太子此舉就是耍流氓,可他們有無可奈何!
胡寶上前接過奏書,隨後雙手遞給朱慈霃,朱慈霃隨便看兩眼又交還胡寶︰
“宣讀!”
“遵旨!”
胡寶急忙躬身接過奏書,高聲宣讀︰
“崇禎十年正月,建奴發兵攻打皮島,遭到皮島明軍和百姓頑強抗擊,戰斗斷斷續續經歷三個月有余,皮島將士傷亡慘重,于四月初被建奴攻破。
就在皮島軍民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皇太子所派援兵及時趕到,護國軍孫應元,黃德功,曹變蛟三部和朱成功率領水師大發神威盡滅攻島建奴。
之後對鎮江,旅順,金州,復州等地建奴展開清理,兩次戰斗共擊殺建奴五萬之眾,其中建奴八旗滿洲兵近萬人。
此次護國軍對建奴打擊,給建奴造成巨大人員傷亡,極大提振所有明軍士氣,乃是崇禎九年京師保衛戰以來,大明再次痛擊建奴。
兵部請旨對護國軍統領黃德功,孫應元,曹變蛟等參戰護國軍將士和朱成功率領水師進行封賞,大明兵部。”
胡寶宣讀完畢,黃德功,孫應元,曹變蛟三位護國軍統領立即挺起胸膛站的筆直,他們知道又要升官了!
而朝堂上群臣卻瞬間炸鍋︰
“好啊,此乃大勝,有如此強軍,建奴再不能威脅大明,薩爾滸之戰後,大明軍隊對建奴的頹勢終于被逆轉,皇太子威武……”
對建奴作戰的多次失敗,不但讓多數明軍畏敵如虎,朝臣也是談建奴色變,可以說明末明軍的戰斗力已經讓滿朝文武極度失望。
可是他們從來不想想為何明軍會淪落到如此地步,是明軍都不敢戰嗎?
當然不是,渾河之戰的浙軍和白桿兵,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軍等哪個不敢戰?
將士們在外浴血奮戰,不如文官集團在朝堂上動動嘴皮子。
如果滿朝文武同心協力不拖後腿,建奴和流寇早就被剿滅。
喜歡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