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第411章 皮島往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物語000 本章︰第411章 皮島往事

    皮島明軍雖然佔據地利優勢,但是孤島四面漏風,防御上還是捉襟見肘的。

    一旦清軍突破外圍的水師防線,便可四面攻島。

    不出意外,此戰仍應該是一場摧枯拉朽的輕松大戰。

    然而,在皮島軍民頑強抵抗下,建奴第一波攻島損兵折將並未成功。

    皇太極見貝子碩托攻皮島久不下,又命阿濟格率兵一千往助攻。

    阿濟格是武英郡王,即朝鮮史料中的四王子。

    其所率部隊當是建奴八旗的精銳,這一千精銳極有可能是護軍精兵。

    另外,朝鮮實錄還記載“清將馬夫達領舟師七十余艘襲破𤩱O杭雌イ海 薄br />
    說明當時建奴還另外調動了馬福塔所率水師來增援。

    第二波攻島部隊新增加了阿濟格部的一千精兵以及馬福塔的清軍水師。

    整體上實力更上一層,足以體現當時建奴對皮島的重視程度。

    第二階段攻島,皮島明軍仍然可以在海上擊敗建奴,並讓金玉和部不敢進援。

    這足以說明在第一階段,清軍並沒有對皮島的海上力量造成過大的傷亡。

    否則明軍不可能在第二階段,還能使加強後的清軍水師失利。

    第一階段清軍可能連岸都沒登上去,全在海上跟明軍消耗了。

    阿濟格是郡王級別的人物,其參與過松錦等大小戰役。

    多次出征明朝,是有名的驍將,其在朝鮮克五城,素以攻堅見長。

    皇太極派他來接替指揮,足見其對皮島戰事的重視,也側面反映了攻克皮島的難度之大。

    第二階段由于結果勝利,史料記載相比第一階段更為詳細,

    但建奴實錄仍然抹去了一部分失利的記載。

    在海上清軍依然受挫,但畢竟佔據了極大優勢,最終還是突破了皮島明軍的海上防線,俘獲大船72艘。

    開始登陸作戰後,也並不順利,建奴在登島後遭到明軍反擊,由于沒有後援,傷亡較大。

    清軍在登陸作戰中遭到了明軍的灘頭反擊,水師又與登陸部隊脫節,無法提供支援,導致了登陸部隊失利。

    故在第二階段前期,皮島戰局仍然是“堅守不能克”的狀態。

    總的來說,正面強攻,明軍可以在灘涂上集結大量兵力,抵消掉清軍的火力優勢,將清軍反推下海。

    四面環海的孤島,即是劣勢,亦是優勢。

    但對明軍如此,對清軍也是如此。

    四面環海,意味著清軍可以多面夾擊,而明軍卻沒有足夠人力四面防守。

    所以在四月初五,反應過來的建奴重新制定了作戰計劃。

    建奴分兵兩路奇襲,以八旗護軍精銳為先鋒,各步軍伴隨,負責偷襲皮島西北隅山嘴。

    而以八旗騎兵和四邊城軍四百以及漢軍全軍,三順王軍,朝鮮軍負責正面佯攻。

    同時馬福塔石廷柱等人在後壓陣,壯大聲勢,吸引明軍注意力。

    夜襲時間定在了半晚,在夜幕掩護下分批乘坐小船進攻。

    這樣即使被明軍發現,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明軍火炮殺傷。

    四月初六日,阿濟格致書皮島總兵沈世魁,勸其投降,但遭到拒絕。

    以至于阿濟格在戰後還為此罵道︰

    “再三移檄,指教生道,而渠等不聰,雖盡殺無悔。”

    四月初八日晚,清軍開始行動。

    是夜一更,清軍戰船散開,戰斗開始。

    偷襲一路按朝鮮史料說是由馬福塔指揮,但看滿清方面的記載,馬福塔是在後壓陣的。

    負責偷襲主攻的,是滿洲驍將鰲拜和準塔,以及步兵固山額真薩穆什喀。

    真正一錘定音的,當是隨後跟進的步兵固山額真薩穆什喀部。

    其所率的滿洲精銳加入戰局後,一舉殺至西北隅的江科萬地方。

    另外一路佯攻的清軍也掛帆鼓噪而進,全面發起進攻。

    明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寡不敵眾,最終徹底失去對外圍防線的控制權。

    按建奴的記載,皮島戰役到這里也就結束了。

    不過從朝鮮方面的記載來看,在清軍攻破皮島後,殘余明軍仍然堅持反抗。

    明軍騎馬者千余名,聚會于島中高峰之上,決死相戰,終不下來,至十三日盡為敗沒。

    李朝實錄也記載道︰“漢之敗卒,退保一山,清兵四五百人,仰而攻之,漢人殊死戰,故清兵死者甚多,大將一人,亦中丸而死矣。”

    從此可知,皮島失守後,明軍仍然堅持抵抗了五天,期間還對清軍造成不小的傷亡,甚至擊殺了大將一人。

    最終,皮島明軍一萬余,盡皆戰沒。島上軍民數萬,慘遭屠殺。

    總兵金日觀戰死,這沒有異議,而皮島總兵沈世魁的結局,則有不同說法。

    《明史紀事本末》說“世魁即焚倉粟,攜家登舟,走石城島”。

    這里可以說是大謬了!沈世魁僅僅是把家眷送去了石城島,其本人則被擒,後不屈而死。

    無論清方還是朝方史料,皆可證實。

    李朝實錄中則記載更詳細“都督使其妻子乘船避去而言曰︰

    ‘我則當死于此”可知其以死自誓矣。’”

    朝鮮王更是感慨道“有逃生之路,而效死不去,中國可謂有人矣”。

    沈世魁在送走妻子後又投入作戰,最終被俘虜,他寧死不降被清軍斬首。

    滿清方面的損失,則較難統計。除了前文所列出登島作戰陣亡的名單,其實還有不少。

    但由于清人修史往往忌諱傷亡情況,具體的傷亡已經難以考察,只能從各個書目中推測。

    首先,清實錄記載骸骨莫能辨識的陣亡人數有40人,另外還有12名中低層軍官。

    這當然是經過刪減,實際傷亡必然大于實錄所記。

    第一階段滿洲八旗陣亡149人,其中護軍參領2人,牛錄章京3人,侍衛15人,護軍校1人,驍騎校1人,護軍及披甲92人,旗人8人,包衣27人。

    蒙古八旗則陣亡披甲人12人。漢軍陣亡27人,其中牛錄章京1人,小拔什庫5人,披甲人21人。

    三順王下漢軍陣亡72人,其中梅勒章京、甲喇章京10人,披甲人62人。以上總共260人。

    但是這並非全部,因為檔子末尾還記有不寫入檔子的字樣。

    所以實際損失可能遠遠大于記載。畢竟,能逼得滿清投入一個郡王以及八旗護軍精銳。

    歷時足兩個月的攻防戰役,光軍官都死了數十人,清軍損失絕不會少,更不用說更弱的朝鮮軍了。

    參考崇禎二年年愣額禮等人攻皮島,尚且損失千余。崇禎十年的皮島之戰,清軍損失,恐怕更是遠超崇禎二年那次。

    但無論損失如何,皮島終究是淪陷了。

    明帝國也徹底失去最後一個能牽制滿清的軍鎮,從此清軍入關,再無後顧之憂。

    喜歡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第411章 皮島往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第411章 皮島往事並對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