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第407章 親自下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物語000 本章︰第407章 親自下廚

    無論是鄭芝龍還是鄭森,他們不可能沒有考慮過大明會逐漸正規水師,尤其在皇太子監國以後強勢表現。

    只是鄭森沒有想到這天會來的如此之快,如今他已經是大明男爵,在家與國之間,他肯定會選擇為國盡忠。

    歷史上他也是如此做的,老爹投降建奴,但他寧死不降,最終成為堅持抗擊建奴最後一人,這也是朱慈霃敢大膽啟用鄭森的主要原因。

    懵逼片刻,鄭森起身再次拜倒︰

    “臣,大明男爵朱成功,遵旨!”

    朱慈霃從鄭森眼中看到堅定目光,對他更加信任,起身扶起鄭森︰

    “大木,非重要正規場合以後無需大禮,本宮再給你派一個幫手,海軍訓練基地暫定在山東劉公島,需要多少錢糧盡管張口,另外再給你配個副手,他叫張名振字侯服,希望你們密切配合重振大明水師雄風!”

    鄭森急忙躬身領旨︰

    “臣,遵旨!”

    朱慈霃微笑點點頭,為了激勵朱成功,朱慈霃又賜鄭森一件飛魚服和一件蟒袍,把鄭森感動的眼淚嘩嘩……

    拉著鄭成功落座,朱慈霃對胡寶說道︰

    “大伴,傳張名振!”

    張明振在來之前。本就是台州游擊將軍,負責浙江沿海水師訓練,朱慈霃用他做鄭森副手比較放心,其他將領雖猛,但對海軍都是一竅不通。

    半柱香時間,張名振來到信王府,見到皇太子急忙上前拜見︰

    “拜見皇太子殿下!”

    此時張名振還是是一個小人物,見到皇太子總感覺有些誠惶誠恐,朱慈霃已經說過不用大禮拜見,可他很難做到。

    朱慈霃微笑扶起張名振:

    “不是說過見本宮無需大禮嗎?怎麼記不住,本宮給你介紹一個人,這位是福建鄭家大公子鄭森,本宮賜他國姓加封男爵,如今叫朱成功,你們認識一下!”

    听到皇太子的介紹,張名振感到很震驚,看眼前少年年紀不大,竟然被皇太子賜國姓又加封男爵,此人未來前途不可估量。

    震驚過後,張名振急忙上前施禮︰

    “在下張名振,見過國姓爺!”

    鄭森急忙拱手笑道︰

    “侯服不必客氣,叫在下大木即可!”

    二人相互認識侯,朱慈霃又把招募水師之事和張名振說一遍,並要求他積極配合鄭森,二人一起共創大明水師之輝煌。

    听到讓他和鄭森招募水師士兵成立大明海軍,張名振激動熱淚盈眶,急忙再次拜倒謝恩!

    作為台州游擊將軍,張名振最清楚大明水師的現狀,基本上就是名存實亡,海上全靠鄭家在支撐。

    一個國家海防完全交給一個海盜肯定不能長久,大明早就該建設自己的水師了,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是何等威風。

    “好了,你們去辦事吧,需要什麼盡管開口!”

    二人急忙躬身施禮︰

    “謝殿下,臣等告退!”

    鄭森和張名振攜手退出承運殿。

    看著二人離去的背影,朱慈霃臉色露出滿意微笑。

    他知道鄭森這次來的送糧船,暫時無法回福建了。

    這支船隊和護送船隊的五艘戰艦,將會變成水師新兵訓練艦船。

    劉公島位于山東威海灣內,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共扼渤海咽喉。

    從明朝起,為防倭寇侵襲,在島上屯兵設防,劉公島開始作為海防重地。

    清末,北洋水師在劉公島駐軍,建碼頭、築炮台、設電報局、辦水師學堂,並將水師提督署設在島上。

    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劉公島成為國殤之地。

    戰後,包括劉公島在內的威海衛被日本強佔。

    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劉公島成為英國海軍的避暑療養之地。

    盡管威海衛在1930年被收回,但劉公島仍被英國續租10年。

    1938年日本再次佔領劉公島,直至1945年戰敗。

    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軍的基地,也是甲午戰爭的主戰場,還曾蒙受英租殖民統治的恥辱。

    甲午戰爭給中國人帶來了深深的傷害,讓每一位中國人都記住了這個恥辱。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朱慈霃才會在此建立大明海軍。

    他要用在此建立的海軍滅掉小日本,讓英國永遠沉淪……

    看到皇太子陷入沉思,胡寶立即奉上一個馬屁︰

    “小爺英明神武,大明水師必定崛起!”

    朱慈霃微微一笑,伸手拍拍胡寶道︰

    “少拍馬屁,傳戶部尚書程國祥,工部尚書孟兆祥,順天巡撫楊廷麟和陳子龍,督察院施邦昭等官員前來議事!”

    “遵旨!”

    朱慈霃等待已久的紅薯土豆玉米終于來了,大明災民今年不會在挨餓了……

    在農耕文明佔主導的中國古代,人口是國家最為重要的資源。

    我國各朝代都在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數量。

    歷史上,我國出現了多個盛世,人口也出現了多個高峰。

    但在明清以前,我國人口數量始終在1億人以下。

    即使疆域最遼闊的元朝人口也不過八九千萬。

    不過在清朝中前期,中國人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人口總量增長近四十倍。

    乾隆時期我國人口突破2億,而到道光時期,全國人口數量更是增加到4.3億。

    即便後來因為太平天國起義造成人口銳減,我國人口仍然有3億多。

    那麼清朝時期我國為何出現了人口大爆炸,那就是紅薯和土豆以及玉米的作用。

    其實在明朝中後期,土豆、玉米、紅薯等作物已經被引入中國,因為南方人不喜歡吃沒有推廣普及。

    這些外來作物不僅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對土地要求不高。

    可以種植在貧瘠的山區丘陵坡地,不與小麥、水稻爭天下。

    這就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口糧數量,對我國人口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紅薯產量極高,民間有一年紅薯半年糧的說法。

    一經普及,迅速惠及無數貧民百姓,無論是當年還是後來的大饑荒,許多百姓都是靠紅薯得以生存的。

    這樣,不僅大量荒地得到有效開發,而且糧食產量大大提升。

    同時,這些高產作物不但人可以吃,也可當作牲畜飼料。

    而大量肉食和禽蛋的上市,脂肪和蛋白質含量上升,使得老百姓體質變好。

    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人口數量的增長。

    可以說,糧食產量的增加為人口的增長打下了基礎。

    在眾臣沒有到來之前,朱慈霃從系統分別兌換出二十個紅薯,二十個土豆,二十個嫩玉米,然後帶著幾個小太監和宮女開始忙活起來。

    這三種農作物剛引進時,因為不會種植產量並不高,加上他們不會做,也沒有感覺到好吃,不然肯定會推廣普及的。

    朱慈霃今天要讓這些大臣嘗嘗他們從未吃過的東西,他不相信有人會不喜歡吃烤紅薯和嫩玉米……

    喜歡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第407章 親自下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第407章 親自下廚並對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