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第224章 言官作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物語000 本章︰第224章 言官作妖

    讀者大大們請注意︰

    下面兩章主要介紹明朝言官誤國,因為是收費章節,建議不喜歡看這種內容的讀者大大跳過這兩章!

    朱慈霃此次將建奴劫掠的錢糧物資全部收入囊中,不給皇帝老子和國庫一些也說不過去。

    甩下一句話離去,直到朱慈霃小背影消失,崇禎皇帝才反應過來︰

    “一百萬兩銀子?吾兒又搞到銀子了,這孩子真牛!”

    對缺銀子的崇禎來說,能搞到銀子的都是牛人,反正他是無能為力,不然國庫和內帑豈能空空如也!

    又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夜晚,崇禎放下手中奏書起身前往坤寧宮。

    他現在已經形成一個習慣,只要朱慈霃做出讓他開心的事,崇禎必然去感謝周皇後!

    以前經常大半年都會獨守空房的周皇後,在太子監國之後,時常能得到意外驚喜。

    那就是崇禎皇帝會突然臨幸……

    很久沒有還好睡一覺了,朱慈霃回到鐘粹宮在兩個漂亮的小宮女侍候下美美睡一覺。

    當他睜開眼楮時,已經日上三竿。

    看到小爺睜開眼楮,早就等在朱慈霃床前等著服侍他的春香秋月臉上露出甜甜笑容︰

    “小爺,還很早在睡會!”

    朱慈霃搖搖頭︰

    “給小爺洗漱更衣準備早膳,小爺還有事情不能睡懶覺!”

    “好的。”

    春月急忙服侍朱慈霃更易洗漱,秋月則去給朱慈霃準備早餐。

    他給將士們放假三天,朱慈霃自己並不打算休息。

    他今天要去朝堂看看,給崇禎的銀子今天岳洋會送去。

    用過早膳,朱慈霃換上一身龍袍前往皇極殿。

    對朱慈霃來說是早朝,而崇禎皇帝和文武百官已經在他之前三個時辰上朝了。

    “陛下,臣不反對建忠魂祠,但普通士兵絕對不能進入忠魂祠!

    臣認為只有為國家做出極大貢獻的官員才能進入忠魂祠。

    比如為國死諫的御史唐世濟和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等……”

    “陛下聖明,臣等附議……”

    朱慈霃剛從後門進入皇極殿,馬上听到有大臣在談論忠魂祠的事。

    朱慈霃立即停下腳步,他想看看發生什麼事。

    卻看到有文官在反對把戰死的普通士兵靈牌進入忠魂祠。

    而他們認為被朱慈霃打死的光時亨和唐世濟二人應該進入忠魂祠。

    原因乃是這兩位文官御史不畏強權勇敢死諫,算是為國盡忠,他們才是大明忠魂。

    而皇帝老子則臉色鐵青的坐在龍椅上,一句話不說!

    朱慈霃可以看出皇帝老子在強忍內心的憤怒,有可能會隨時爆發,也有可能一直忍下去。

    朱慈霃此時已經猜到事情大概,肯應該是皇帝老子今天在朝堂上提出祭奠忠魂祠的事情。

    結果文惹毛了那些文官,御史和八科給事中紛紛跳出來反對。

    看著那些文官御史丑惡嘴臉,朱慈霃心中殺機再現。

    他監國以來殺的言官不算少,本來已經稍微安靜幾天。

    可是在他率兵征戰這段時間,言官又開始在崇禎面前表現起來,看來言官不除大明永無寧日。

    歷史往往會出現很多矛盾沖突,且“矛”與“盾”又特別令人難以理解地並存的情形。

    司法監督的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其實這條原則同樣可以推演到輿論監督的領域,即“以事實為依據,以道德為準繩”。

    可見不論何種監督,都必須將真實性放在第一位。

    重事實、重證據,司法者以“莫須有”“腹誹”治人之罪,輿論以造謠中傷攻訐他人,勢必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然而,在北宋乃至整個封建時代里被認為最為仁德的皇帝宋仁宗,卻開啟了“風聞奏事”的先河。

    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允許言官可以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證據的情形下,捕風捉影甚至無事生非、虛構情節展開各種奏報和彈劾。

    即便最終查證並無此事,皇帝也不會追究彈劾者造謠誣陷的罪責。

    甚至還會勉勵被彈劾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在今天的法治社會,“風聞奏事”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

    但在封建帝王看來,想方設法讓執政大臣與言官之間斗得一塌糊涂、不可開交。

    讓朝臣四分五裂而不是抱團對付皇帝,似乎更有利于皇帝權威的維護。

    朱元璋抄襲宋仁宗“風聞奏事”的創舉,強化權力監督的考慮多半是次要的。

    運用帝王術統御下臣估計才是其原始意義。

    皇帝與諍臣的典範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

    但問題在于,諫言者與被諫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配對關系︰

    一個仗義執言、有錯必究,一個虛懷若谷、納善如流。

    盡管中間也發生過幾次魏征犯顏直諫、李世民盛怒欲殺的小波折,但最終還是春風化雨、“和平”解決了。

    有驚無險,總基調是和諧穩固,所以是諫臣與君主關系的典範。

    但正因為總基調是和諧的,所以不會驚心動魄,不會有跌宕叢生、懸念重重的戲劇性效果。

    而明朝的言官,幾乎是在一個被刻意設置的環境中存在的。

    又或者是被一個特別擅長制造“淚點”“痛點”“看點”的編劇編排過一般,動輒就充斥著血腥、殺戮等悲壯情愫。

    類似唐太宗與魏征的和諧只能樹立典範,但產生不了戲劇化效果。

    明朝言官所面臨的情形經常是一個不愛听、不願听,一個偏愛講且必須講;一個固執不化,一個偏偏更為頑固難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第224章 言官作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第224章 言官作妖並對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