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下瓊樓

第七十五章 連下旨意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枉度 本章︰第七十五章 連下旨意

    “聖上。”

    泰和帝從西合宮走出,王公茂等人急步迎上。

    鼻青臉腫的裴淵,滿眼恨意化作淚水,哭天搶地撲到近前,“聖上!請給老臣做主啊!聖上!”

    泰和帝上前探手將人扶起,“兗國公且先起身。幸而今日是雍王兄,而非寧王,不然怕是朕也難以說和。”

    說著轉向王公茂,“他們所為,不過都是替邊軍將士,鳴個不平,卻讓兗國公代為受過了。王卿,韓祿一案,而今查的如何。”

    裴淵眼神一閃,也忙抬頭看去。

    王公茂道︰“回聖上,前兵部侍郎韓祿,罪證確鑿,其數年間貪墨克扣邊軍糧餉,達白銀百萬兩之巨,錯罰有功將士近百余,冒功假安與其親近之人不下五十余次等,皆已供認不諱。”

    泰和帝點點頭,相關案卷早已在他御案之上,此下問及,不過是說與眾知罷了。

    雖然雍王李沒看到這一幕,但其心思業已表明,倒也無所謂了,左右現場並不缺少觀眾。

    “只怪兗國公素來與濟陽侯親近,倒是讓王兄們,皆誤會是你所指使,連朕都被罵了去。”說著,泰和帝輕輕一眼,瞥向裴淵。

    裴淵撲通一下跪了下去,哭嚎道︰“聖上,老臣該死,竟沒發現這韓祿竟是如此貪贓枉法之奸佞禍患,老臣御下不嚴,體察不明,老臣有負聖恩吶!求陛下治罪,老臣甘願領罰。”

    在場人對裴淵如此作態,都早已習以為常,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場面也不是一次半次出現了。

    只是這次出乎所有人意料,泰和帝並沒有再與其半點兒勸慰,反而開口道︰“嗯。兗國公有此覺悟,也是社稷之幸,可見忠君體國之心。如此,朕便不過多計較你治下不嚴之罪,但若是全然揭過不罰,也難以整肅朝堂威嚴。這樣吧,且暫時免去你尚書僕射一職,遷往工部,代尚書事,重整內外各府馳道,三日後赴任。”

    而後再道︰“至于韓祿,罷其濟陽侯一爵,著其長子襲爵,降至安田縣男,除此一脈,盡數貶為庶人,三代不予為官科舉。將韓祿徙往北寧城,斬首傳邊,以儆效尤,安定軍心。從案所涉大小官吏,令三司從嚴論處,不予容情。著戶部整備糧餉,此案累及邊軍將士,無論尚在與否,盡予補足,隨同北征大軍,送往鎮北軍分發。此外,錯罰將士,功加兩等予以補償,責令兵部妥善安排。”

    待其言罷,眾人言呼聖明。

    裴淵則是一愣,他都六十多了,且早已慣于養尊處優,跟著工部去各地修馳道,仨倆月就累死個屁的。

    更重要的是,雖然六部多是他的人,但也不真是全部,那種情況,是泰和帝根本不會允許存在的。

    他這一被撤職,下面人沒了撐持,少了主心骨,其他人怕不是會趁此奪去對尚書省的掌控。

    若只是王公茂等人與他爭權奪利,他倒是不懼,怕就怕裴家是真的失了帝心,是泰和帝準備對他這一派人出手。

    怕韓祿之事不是一個教訓,而是一個開端。

    但不待他說些什麼,便听王公茂再出言道︰“啟稟聖上,說及錯處將士,不知年前狼騎將軍蕭𤭮礡@攏 Э鮮欠窕褂杏∠蟆!br />
    泰和帝沉待片刻,點點頭,倒是不知王公茂現在提起是什麼意思,遂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此事起始,並不在蕭將軍,而是一狼騎校尉,名叫寧,其年方及冠,便已有中品之境,勇冠狼騎,只是年歲尚淺,僅代掌一營,未落實職。但其五年軍伍,功累深厚,實為一驍勇良將。只是畢竟年少意氣,遇韓祿繼室堂親奪功,奮而出手,導致韓祿伙同行台官員,想定其重罪,斬殺報復,這才引得蕭將軍護持心切,鬧將開來。今逢聖上明察秋毫,韓祿業已伏法,將此事一並交代清楚,而今律賊寇邊,正是用人之際,臣便斗膽向聖上舉薦此將,將之調回狼騎听用。”

    此事究竟,在場人其實大抵都是清楚的,包括泰和帝在內,畢竟便已達天听。

    但當時如何處置,那時當時的事兒,現在情況已然不同,借機起復些人,也再正常不過。

    只是誰也沒想到王公茂會為這一個小小校尉出頭言說便是。

    泰和帝同樣有些意外,道︰“朕有些印象,此人應是被調往雍合,任了一縣縣尉,可是如此。”

    王公茂回道︰“聖上強識,讓臣等汗顏。前些時日,臣與師兄書信閑談,听師兄提起,其初至穎安,便孤身剿滅賊匪數百人,救兩村百姓于水火,雖是初到,卻頗受當地百姓尊敬。也是因此,臣才對其多有關注。後據臣所知,黎皇獻禮被劫一案,其也略有參與追查,且少有收獲,與鷹揚都尉蕭慶遠同在穎安捕獲一眾賊人,使蕭都尉,于山深處,截殺賊人一部。”

    泰和帝點點頭,再向穆誠投去目光,道︰“黎皇獻禮被劫一案,而今查的如何,豹騎將軍可有消息傳回。”

    穆誠近前︰“豹騎將軍途中遇流竄賊匪,已擒獲賊首,查明究竟,只是些見財起意的江湖武人,聚嘯而為。但賊眾分散,且為數眾多,余匪尚在清剿之中,還未有新消息傳回。”

    听了王公茂的連番話語,本心頭微震的裴淵,忙向穆誠投去一個感動的眼神,等待泰和帝再度發話。

    “嗯。做的不錯。”泰和帝略一頷首,隨意稱贊一句,後再道︰“與他傳旨,命其剿匪事畢,往鎮西關,調為鎮西關守將,封鎮西將軍,譽州都督,總掌兩地兵事。”

    其他人如何想,暫且不談,裴淵眼中登時泛起明悟和精光。

    聖上不是要對他們下手,只是對他們在雍合所為的成果不太滿意。

    結合雍王快速離京,想來是帝王不快,讓他們直接正面去應對雍王府。

    讓他去修馳道,讓長子守鎮西關,這可不是懲罰,而是重用!

    給他們再立大功的機會啊!

    “老臣謝聖上恩典!”

    “老臣代師彥,謝聖上隆恩!”

    裴淵叩首在地,感激涕零的連番謝恩。

    “呸!”對他這奴僕般的行徑表現,雖然習以為常,但王公茂等人,還是不禁心中齊齊啐上一口,大感不屑。

    裴淵不以為意,甚至還略顯得意的悄悄瞥了王公茂一眼。

    王公茂懶得理會他,只老神在在往那一站,等著听泰和帝接下來之言。

    從泰和帝對裴師彥的加封調任來看,帝王方才不是談的不好,而是直接擺明了車馬。

    對此,他們在李一劍斬斷老樹的行徑上,便已有先覺,初時震愕過去,現在已是不再驚訝了。

    “至于寧,確實年少有為,偏居一縣縣尉,委實屈才。既然當初之事確有因由,也算受迫,只是性子終究莽撞了些,確需打磨,但今有王卿為其舉薦,朕便也給他一次機會,令其入京,入豹騎衛,職前軍都尉,著其自雍合征募驍勇一營添入。”

    泰和帝言罷,隨即便擺駕回宮。

    留下一眾朝臣,在後恭聲相送。

    但其連番旨意,也是讓得眾朝臣心中再起揣度,不少人看向王公茂,眼含探尋之意。

    王公茂對自己替寧得到這個結果,倒是並不意外,既是良才,現在的泰和帝,自不會再留在外,尤其是身經百戰的中層將校。

    他只是來了個頭,也打算給自己添些幫手而已。

    不出意外,韓祿一案累及那些錯罰將士,絕大部分,都會相繼被調往京中,禁軍九衛,增添兵力,也是會緊隨而行。

    隨著帝王會面、分別,大溱的局勢必將隨之快速變化,其中跌宕起伏處,才是他們應該去加以重視和先行覺察準備的。

    看了眼只剩三尺樹樁的西合宮門口,王公茂也是微微心嘆一聲,對眾人沉聲道︰“我等是聖上臣民,難不成什麼事都得等聖上吩咐不成?”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忙點點頭,各自心中揣摩準備起來,只等大朝再至,當堂秉奏。

    “誰也別拿今日說事,別走岔了路。”末了,王公茂告誡一句。

    四王可反,卻不能在名義上,是被朝廷逼反,即便擺明了車馬,民心和大義,還是得要爭上一爭的。

    即便真需要這個惡人,也不能是他們來當這個爛椽子。

    言罷,王公茂看了眼起身回府的裴淵,眾人心下明了,相視一笑,各自回衙。

    不過一個時辰後,數道御旨從京中發出,快速送往四方。

    于此同時,各家也是派人快馬傳信,行往各地。

    大溱可謂風雲漸起,已有微瀾。

    官道上,雍王李、世子李硯,及其所帶百騎金甲,看著突然疾馳略過的信使,面色冷沉。

    李硯沉聲問詢,“父王,是否再多調府衛,前來沿途接應。”

    “不必。”李淡然搖頭,看向李硯道︰“吾兒記住,即便我四王與朝廷割裂,我等亦是大溱之人,祖輩血汗成就的這片江山,不是讓我們來踐踏破壞的。無論他人如何,我雍王府李氏一脈,絕不為叛亂賊子!”

    “父王!”李硯不解,亦不忿。

    然李卻再道︰“我只是不認可穎稷的行事,想讓事實來證明他的謬錯,而非真的想爭這天下大位。那個位置,太易迷人心智,沒什麼好的。”

    “至于我等此行安危,你更不用擔心。他的目標不止在我,不止在四王,而在于讓天下所有人,承認他的強大和正確。半路截殺,只會讓他一敗涂地。爭鋒,還在日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且下瓊樓》,方便以後閱讀且下瓊樓第七十五章 連下旨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且下瓊樓第七十五章 連下旨意並對且下瓊樓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