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吳國都城已經被圍困三月,城中雖然比城外的環境好一些,但是同樣艱難無
八萬民壯加上原本的居民,將梅里城擠得滿滿當城市中房屋不足,很多人都只能擠在一起,城中污水橫流,柴薪不足,同樣有大量民壯生實際上城中和城外都已經到了極
周弘帶著一隊士兵在城中巡視,街道兩旁有大量民壯或坐或靠斜倚在牆壁上,看上去死氣沉沉,對于周弘的到來也是視若未就在這個時候,突然一陣牛角號聲響起,周弘臉色微變,連忙帶人向城牆趕
結果剛到城牆附近,十幾支箭矢就從天而降,跌落在地面,正當他準備邁過的時候,突然發現,這些箭矢上竟然沒有箭頭,箭桿上似乎還纏著什麼東當即心中一動,將箭桿撿了起
拆開一看,箭桿上裹著的絹布寫了兩行周弘大致看了一遍,臉色驟顧不得再去支援城牆,直接帶人返
與此同時,大量箭矢被拋射進城中,這些絹布很快就在城中流傳開
吳侯很快便得知了消息,在看到絹布之上說要淮國要築堤蓄水,水淹梅里之後,臉色同樣大
“快去將諸卿大臣全都請”
很快得到消息的卿士大臣們紛紛趕
“君上,淮國心狠手辣,如此是要絕我吳國啊!臣懇請君上集合精銳,趁夜色突圍,搗毀堤壩!”
“君上不可,堤壩即便搗毀,淮人還能重新修築,此乃淮人計謀,若是我軍精銳出動,淮國定然趁機攻城,到時梅里危矣,社稷危矣!”
“不去搗毀堤壩,用不了多久,淮人就會水淹梅里,到時我等俱要成水中魚鱉也!”
“搗毀堤壩就有用了?他們還能重建!而且城外必然有陷阱,淮人強悍,如何能勝?”
“君上,不如趁夜突圍而去,前往楚國或者找天子求救!”
一時間眾人紛紛擾擾,爭吵不可是誰也無法說服最後爭論了一晚上也沒有任何結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城中卿士貴族們依舊在爭吵是突圍逃離,還是去搗毀堤吳侯也是猶豫不決,畢竟其心中也有僥
就在這些人商議的時候,城中各處流言蜂這種築堤蓄水,水淹梅里的事情已經傳遍了全整個城市都大為惶
特別兩天後,眾人發現,城中的幾條水道水位降低,幾乎斷流之後,這種恐慌變得更加嚴重
城中人心惶惶,一些卿士們也開始暗中聯絡,甚至就連民壯們也都悄無聲息的聚攏成了一個�小團
死亡的壓力讓整個城市的人神經緊繃,整個城市的氛圍都變得分外壓
是夜,一群低階軍官們悄悄聚攏起
“頭,淮軍要水淹梅里,咱們怎麼辦?”
“能怎麼辦,要不出城死戰,搗毀了堤壩,要不就是投”
“我听說那些貴人們在暗中集合精銳,听說是想要逃離!”
“逃走?他們逃走了我們怎麼辦?等死嗎?”
“對啊,我們難道就在這里等死嗎?”
“大哥,不能再等下去,淮國已經築堤蓄水,咱們再不作出決定,可真就要去喂魚鱉”
“對啊,大哥我們都听你的!”
“對,我們都听大哥的!”
為首那漢子看了一眼眾人道︰“咱們兄弟都是過命的交情,淮國兵甲犀利,咱們不是對手,技不如人,死了沒什麼好抱怨的,但是留在這城中和那些肉食者陪葬,老子不干!”
“他們錦衣美食,華府美人享受夠了,咱們過的是什麼日子,為何要替他們賣命?淮公已經下令,投降便能免罪,若是立下功勞還能分得土地官
我已經打算投降淮國,願意跟我的兄弟,從今天起有我的就一定有你的,不願意的兄弟咱也不強求,出了門忘了剛才的話,以後咱們就是陌路!”
說完那漢子看著眾人,不再說話,只是眼神微動,旁邊幾個士兵悄然後退半步,右手已經悄悄握在劍柄之
“大哥,我們跟你!”
“對,大哥,你說怎麼辦,那些貴族何曾管過咱們?”
“對,咱們跟你干了!”听到眾人的話,那幾人這才沒有將利劍拔出
“好!”這漢子當即說到︰“既然如此,那咱們今夜就去打開城門,投降淮軍!”
當即這漢子便帶人離開屋子,然後向城門走與此同時,那些卿士貴族也悄然分成了兩批,一批人想要直接突圍,另一批人則是想要投
整個梅里就如同一座堆滿了干草的柴薪,只要一丁點火苗,就會瞬間燃
就在這些貴族卿士還沒作出決定的時候,好幾隊士兵已經悄無聲息的來到梅里城門
這些人本就是吳國士兵,守護城門的兵卒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直接沖散在得知淮人要水淹梅里的時候,這些士兵早就沒了士氣,惶恐不
眾人也沒想到,居然會如此輕易奪下城門,緊接著眾人就打開大門,為首那名漢子則是拿起火把在城牆上來回晃動著,很快城外黑暗當中,一群黑影就沖了進
這些人沖入城中之後,並沒有去里面沖殺,而是第一時間控制了大然後後面的大軍才開始進入,梅里城四個城門開啟了三座,淮國大軍如同潮水一般沖入城
等到了這個時候,城中的守軍才發現,淮國進攻了,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如狼似虎的淮國大軍直撲上來,沒有城牆優勢,這些吳國士兵根本就不是對手,一個接著一個倒
大軍勢如破竹,直接向城中吳侯宮殿沖了過去,所過之處,吳國士兵紛紛逃散,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之
等到吳侯慌亂的穿上衣服想要逃走的時候,沖的最快的那些士兵已經進入宮殿之中,直接將其抓獲,而與此同時,城中的抵抗弱的可憐,大量民壯直接投降,士兵也同樣如此,一些卿士貴族想要逃離,直接就被淮國大軍絞
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整個城市已經落入到了淮國手
......
平王十一年,淮伐吳,圍吳都,三月不克,大軍疲敝,昭公欲退,公羊獻策水攻,昭公不允,徐卿獻計,築堤改道,箭書恐三日吳都水枯,眾惶恐,獻城,吳國遂——《淮公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