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潑皮

0560【降維打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很廢很小白 本章︰0560【降維打擊】

    小冰河時期的降臨,不以人的意志推遲,這是天道運轉的規律。

    接下來的光景,只會一年比一年冷,直到西湖徹底結冰。

    兩浙路與江南以往可一年三熟,那是因為溫度適宜,但若冬季氣溫過低,冬小麥就無法存活,變成一年兩熟,每年產糧量會銳減兩至三層。

    所以,韓楨必須要尋求新的糧倉。

    交趾從古至今都是糧倉,紅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氣候正好,乃是上上品的糧食產地。

    韓楨方才並未有一絲一毫的夸張,在紅河三角洲種水稻,是真的不用插秧,扔一把種子下去,三個月後就能豐收。

    既然交趾這麼好,那為何自古以來,都不受中原王朝重視?

    原因很簡單,統治成本太高。

    秦漢那會兒就不用說了,唐朝倒是有能力真正統治交趾,可問題是唐朝那會兒氣候回暖了,中原是亞熱帶,關中都極少下雪,連兩浙都沒空開發,哪有功夫去管萬里之外的交趾。

    趙宋時期,隨著造船業飛速發展,海運興起,航道也更為成熟,從交趾運糧回國內,比之陸路要省時省力。

    但問題是,就趙宋這慫樣,在西夏、遼國的夾擊之下艱難自保,還打交趾?

    縱觀歷朝歷代,有機會真正統治交趾的,唯有明朝。

    可惜當時政策出了問題,花費大力氣打下了交趾,既沒有移民,也沒有拉攏交趾的精英階層,而且駐地官員還搞起了高壓暴政,最終只能灰溜溜的走了,讓交趾變成藩屬國進貢。

    這純粹是決策問題。

    漢文化圈最強的是甚麼?

    是同化!

    夷狄入華夏則為華夏,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

    在文化輸出這一塊,華夏對周邊國家是碾壓式的,堪稱降維打擊。

    白居易每出一首新詩,都能讓倭國天皇欣喜不已,拜讀數十遍。

    高麗國君做夢都想當中原的藩國。

    東京城但凡出了膾炙人口的詩詞,不消幾日,就會在遼國貴族之間傳唱。

    就連西夏,朝堂之上的文官都是清一水兒的漢兒。

    不過相比起遼國、高麗以及倭國,西夏稍稍好一些,歷代皇帝深知華夏恐怖的同化能力,為了防止徹底被漢化,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黨項人不得著漢裝,梳漢人發飾等等。

    遼國就不行了,經過一百余年的漢化,貴族高層已經被徹底漢化。

    你瞅瞅耶律余睹這幫人,中原官話說的比韓楨都標準幾分,每每提起汴京,眼中滿滿的都是向往之色。

    想取交趾,兩廣與大理必須要拿下。

    且這種拿下,不能像隋唐宋這般羈縻,而是真真正正的統治。

    陸賀方才那番話,可謂是說到了韓楨心坎里。

    劉昌的效率很高,傍晚時分,就將陸賀乃至陸家的詳細折子呈上。

    “陸九淵,陸九齡!”

    當看到陸賀膝下兒子的姓名,韓楨終于想起來了。

    未來新學開創者他爹,難怪先前會覺得耳熟。

    陸九淵的名氣比不上王陽明,是因為他是開創者,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理論體系不完善。

    而王陽明是集心學之大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就好比朱熹,是站在周敦頤、張載和程頤等大賢的肩膀之上,集理學之大成。

    世人皆知孔子,可又有幾人知曉孔子的四位老師呢?

    陸家可不止出了一個陸九淵,幾兄弟皆是才俊,一人頓悟,可能是機緣巧合,幾兄弟人人如龍,那就是家學淵源了,離不開陸賀的悉心教導。

    由此可見,陸賀其人的才學。

    又翻看了一陣後,韓楨發現陸家已經百余年無人入仕,基本上都在家悶頭專研學問,比之謝家還要純粹幾分。

    “不錯。”

    放下折子,韓楨滿意地點點頭。

    見官家心情不錯,劉昌打趣道︰“陛下打算賞賜他甚麼官兒?”

    他服侍韓楨已有一年半了,知曉官家平日里性子隨和,沒甚苛責的規矩。

    韓楨擺擺手︰“不急,先放一放,太容易得來的,通常不會珍惜。”

    況且,他不會因為一番問策,就授予對方高官厚祿,會先給個不大不小的實缺,試試對方的成色。

    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是紙上談兵,還是真才實學,當幾個月官兒就清楚了。

    韓楨吩咐道︰“傳岳飛覲見。”

    “是。”

    劉昌應道。

    ……

    當岳飛再度來到行宮的時候,韓楨正在用晚膳。

    “見過陛下。”

    岳飛躬身見禮。

    “鵬舉來了。”

    韓楨頓住筷子,問道︰“可用過晚飯了?”

    岳飛搖搖頭︰“不曾。”

    韓楨招呼道︰“正好坐下一起吃。”

    聞言,岳飛也不矯情,告了聲謝後,便坐了下來。

    韓楨是馬上皇帝,打仗之時與將士們爬冰臥雪,共吃一鍋粥,岳飛早就習慣了,不像其他皇帝那般有一種疏遠感。

    韓楨異于常人的氣力,副作用就是胃口很大,所以平時吃飯都是用的大碗,用小碗太麻煩。

    而岳飛亦是天生巨力,君臣兩人捧著大碗,默默吃著飯。

    不多時,一桌飯菜被掃了個精光。

    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韓楨接過茶盞,輕抿了一口,問道︰“徐州軍的將士們士氣如何?”

    “尚可。”

    岳飛如實道︰“不少士兵染上了疹子,不過在軍醫的醫治下漸漸好轉,思鄉之心在所難免,好在時日尚短,軍心可用。”

    韓楨點點頭,說道︰“徐州軍暫且動不得,需防備福建的方七佛,朕明日去軍營慰問犒賞一番,安撫軍心。”

    岳飛笑道︰“陛下親自慰問犒賞,軍心可定。”

    韓楨又問︰“朕命你征召兩廣、福建當地百姓,組建遠征軍一事,辦的如何了?”

    聞言,岳飛面露難色道︰“目前只征召了一千余人,方七佛切斷了福建與江南西路、兩浙路等地官道,而兩廣那邊,漢兒本就稀少,集中在廣州,余者皆為土人,不與漢兒交流,無從招募。”

    這一千余人,還是方七佛稱王之前招募的。

    韓楨吩咐道︰“遠征軍之事暫且停下,待拿下福建與兩廣後,再行招募。”

    “陛下打算對福建用兵了?”

    岳飛雙眼一亮。

    他性格沉穩,然而內心與劉一樣,都渴望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對于漢唐,文人的看法不盡相同,但身為武人,無一不向往漢唐之雄風。

    凡日月所照,山河所至,皆為漢土。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獨屬于男人的浪漫。

    “不錯。”

    韓楨點點頭。

    福建和兩廣擁有泉州、廣州兩大港口,不握在手中,海貿就會受制于人。

    況且,方七佛手握鴉片,需盡快鏟除。

    .

    韓楨沉聲道︰“待拿下襄陽後,朕會命匡子新率水師趕往泉州港,此戰以水師為主,你率徐州軍為輔,前後夾擊。”

    “末將領命。”

    岳飛高聲應道。

    韓楨拍了拍他的肩膀︰“�_焓碼 故欠判牡摹!br />
    岳飛心頭感動,語氣堅定道︰“末將定不負君恩。”

    正事談完,韓楨與岳飛閑聊起來,促進君臣感情。

    “對了,听聞你妻子找到了,而今如何了?”

    當時韓楨北上伐金時,岳飛途徑湯陰老家,得知發妻劉氏跟人跑了。

    結果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劉氏找的那個男人,兜兜轉轉,如今竟是劉麾下軍中一匠人。

    這事鬧的讓劉很是尷尬,趕忙寫信,將此事告知岳飛。

    岳飛苦笑一聲︰“我常年在外戍邊,她一人既要照顧老母,又要拉扯孩子,在家過得淒苦,終究是我對不起她,許了她五百貫錢,讓她好好過日子。”

    “這事兒辦的敞亮。”

    韓楨夸贊一句,旋即說道︰“大丈夫何患無妻,待平定福建與嶺南,朕親自為你做媒。”

    岳飛婉拒道︰“陛下好意末將心領了,只是我如今沒有續弦的心思,往後再說罷。”

    “也好。”

    韓楨也不再多言。

    又聊了一陣家常,岳飛起身告辭。

    他前腳剛走,劉昌便來稟報道︰“陛下,陶千戶求見。”

    “宣。”

    韓楨吩咐一聲。

    下一刻,陶郢邁步走進大廳︰“微臣見過陛下。”

    隨著密諜司規模擴大,陶郢的官職也一路水漲船高,如今任職密諜司鎮撫使,負責整個南方情報工作。

    “坐。”

    韓楨招呼一聲,待他落座後,問道︰“何事覲見?”

    陶郢正色道︰“啟稟陛下,關于南劍州改道為藥之事,已有兩名密探成功了混入,不過種植園戒備森嚴,有進無出,因此情報傳遞極為困難。”

    “此事不急。”

    韓楨已經知曉了方七佛的底牌,對于種植園之事,也就沒那麼上心。

    略微遲疑了一下,陶郢繼續稟報道︰“此外,泉州兩名探子失聯,疑似反叛,加入摩尼教,好在密諜司是單向聯系,無法牽連到其他探子。”

    聞言,韓楨不由微微皺起眉頭,吩咐道︰“往後加緊對密諜司探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底層探子反叛倒也罷了,若是總旗、百戶,甚至千戶反叛,那就麻煩了。”

    不得不說,這幫邪教洗腦能力確實強悍,連密諜司的探子都能洗腦策反。

    “微臣辦事不利,還請陛下責罰。”

    陶郢俯身跪地,面色惶恐。

    韓楨也知道此事不能全怪他,間諜密探專業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包括小蟲在內,都在一步步摸索。

    “起來罷。”

    韓楨右手虛抬,口中問道︰“張俊如今在建州浦城?”

    重新站起身的陶郢趕忙答道︰“是,駐扎在遷陽鎮,麾下八千宋軍。”

    韓楨吩咐道︰“朕交予你一項差事,盡快讓建州的探子聯系上張俊,告訴他,方七佛給他的,朕同樣能給,包括讓他飄飄欲仙之物。”

    “微臣領命!”

    陶郢高聲應道。

    韓楨擺擺手︰“去罷。”

    ……

    浦城。

    遷陽鎮距離龍泉並不遠,不過區區百里,但卻相隔十數座大山,密林叢生,山路蜿蜒崎嶇,又經蛟水肆掠,已徹底斷絕。

    如今,想要從龍泉入建州,只能翻山越嶺。

    在遷陽鎮西邊三十里,就是潘家山銀場。

    福建多山少地,但銀礦卻不少,至今還在開采的銀礦有二十七處,每年產銀六萬九千余兩,佔全國銀礦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北宋這些年一直在鬧錢荒。

    每年白銀產量攏共不過才二十幾萬,卻要給遼國上貢歲幣十萬兩,西夏五萬兩。

    外加番邦來朝貢的回賜,基本上就不剩多少了。

    銀不夠用,導致富人對銅錢的需求就更大,每家每戶囤積大量的銅錢。

    富人手中銅錢多,百姓手里的自然也就變少了,因此許多偏遠縣鎮,只能用古老的以物易物做交易。

    交子怎麼來的?

    不就是蜀中商人被錢荒逼得沒法子了,整出來的信用貨幣嘛。

    同理,韓楨發行青錢,主要也是為了緩解錢荒。

    烈日當空。

    即便入了秋,福建的天氣也不見涼爽。

    正午陽光曬在身上,火辣辣的刺痛。

    照例巡視了一番軍營後,張俊架馬回到鎮子上,身後形影不離的跟著一名白衣教徒。

    盡管用極樂丹控制了他們,可方七佛依舊不放心,安排了數名摩尼教核心教徒充當監軍。

    這些監軍除了掌控軍隊,監視張俊之外,還負責在軍中傳教。

    此外,除開有戰事,否則張俊不得住在軍營里。

    這與趙宋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策略一致。

    進了鎮子,感受著嘴里的干渴,他架馬朝著鎮中唯一一間腳店行去。

    掌櫃立馬迎上來︰“張將軍,快請。”

    “老規矩。”

    丟下這句話,張俊邁步上了二樓。

    那摩尼教教眾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

    張俊並不習慣有個跟屁蟲,成天盯著自己,可是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好在方七佛待他們還算禮遇,賞賜了大量金銀珠寶以及美女。

    剛坐下沒多久,跑堂伙計便端著托盤邁步走來。

    來到桌前,伙計先是取下一碗碎冰魚,正要取酒時,手中拖盤忽然一斜,酒壺跌落,果酒灑在了張俊身上。

    伙計頓時慌了,趕忙取下搭在肩頭的毛巾擦拭,口中連連道歉︰“張將軍對不住,對不住。”

    “瞎了你的狗眼!”

    張俊可不是好脾氣,他性子桀驁跋扈,加之炎熱的天氣讓他心頭煩躁,抬起手就是一巴掌。

    被扇了一耳光,伙計也不惱,低聲下氣地說道︰“對不住,是小的沒長眼,張將軍您大人有大量,小的這就重新上一壺。”

    張俊本不打算就這麼算了,準備好好教訓一番這不長眼的狗才。

    就在這時,他只覺袖口微微一沉,似有紙團落了進去。

    同時,那伙計迅速朝他眨了眨眼。

    咯 !

    張俊心頭一驚,瞄了眼監視自己的教徒,見對方並無察覺,不由松了口氣。

    (本章完)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潑皮》,方便以後閱讀大宋潑皮0560【降維打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潑皮0560【降維打擊】並對大宋潑皮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