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天澤與曲小楓的眼神交流在無聲無息中進行。
    但在這雄偉的明光殿上。
    在殿前。
    面對崇平帝的質疑,這位西洲使者卻不能保持沉默,也不能無聲無息的用眼神和崇平帝交流,拱手道“是的,西洲願與後漢結盟,不知……意下如何?”
    “戴權?”
    “把  朝五皇子的那封信,拿給這位使臣看看。”
    崇平帝如此說著,語氣微妙,抖了抖手里的信,即便他聊想過西洲是一群蠻子,也沒料想到這群蠻子的談判方式能有如此簡單粗暴“朕看這封信上的多處措辭,都表示了西洲如今的窘境,與其說是結盟,不如說是需要我後漢一朝出動兵馬,幫你們西洲與丹蚩復國,對嗎?”
    “如果您如此理解,在下無話可說。”
    “西洲並未滅亡。”
    “丹蚩也並未滅亡。”
    “我們只是在  朝無恥的突襲下打了敗仗,遠遠沒達到滅國的地步,所以說,也就不需要復國。”
    “結盟也只是結盟。”
    “希望後漢一朝能對  朝施壓。”
    “西洲與丹蚩所失去的土地,自會由我西洲與丹蚩的男兒親手奪回,對于這一點您大可以放心。”
    這位西洲使臣接過戴權遞來的信,面色如常,拆開,一目十行的看了兩眼,旋即將其疊好,拿在手里,語氣依舊“此外,來而不往非禮也;這場戰爭,西洲與丹蚩一定會和  朝分出個高下,或是西洲與丹蚩覆滅在  朝兵馬的鐵蹄下,或是  朝覆滅在西洲與丹蚩兵馬的鐵蹄下,您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擁有一位大宗師的  朝是否會在滅了西洲與丹蚩後,就此收手,還是說,  朝會繼續對外發動戰爭,即便在下不說,您應該也知道答案……”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問題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之下,當其中一方在眨眼之間打破平衡時,沒有受到任何損失的中立一方,究竟該幫助哪一方?
    想維持平衡的方法很多。
    結盟,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如果不想維持平衡,想從這種突然失衡的格局中,驅虎吞狼,成為最後的贏家,保存自身的實力,盡可能削弱對手的實力,就是唯一的辦法。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道理不外如是。
    同理。
    擺在崇平帝面前的問題是身為一個半中立國家,他不能保證  朝在滅掉西洲與丹蚩後,不會對後漢一朝動手,以外部矛盾緩解內部矛盾,是大部分帝王都會的一招,說白了就是樹立一個共同的敵人,讓內斗的大家找到共同目標,暫時放下仇恨,並從對外的斗爭中培養出新的默契,以新的默契抵消舊的仇恨;故此,與其面對一個整合了西洲與丹蚩之下的全盛  朝,是否要打如今這個殘缺狀態下的  朝,趁其病,要其命,壓力還能小一點?
    兩線作戰的壓力比單線作戰的壓力大。
    這是一定的。
    不過,身為帝王,制衡之術也是他的必修課“貴使似乎誤會了什麼……面對擁有一位大宗師的  朝,我後漢一朝確實不是對手,可是,我後漢一朝立足當下也不是沒有依仗的,別說是一位大宗師,便是再來一位大宗師,朕有平國公在,也無懼分毫,但貴使身後的西洲與丹蚩呢?”
    有平國公在,即便是大宗師,也無懼分毫?
    西洲使者微微皺眉。
    目光在文武百官中掃了一圈。
    隨後,越過最前排的幾位皇子。
    落到了坐在凳子上的林朝辭身上。
    語氣委婉了些許,試探道“莫非貴國的這位平國公也是一位大宗師,或是有能力匹敵大宗師?”
    崇平帝龍顏大悅。
    什麼是底氣?
    這就是底氣!
    能讓你腰桿挺直的東西!
    把這張牌往外一露,都不需要打,對方的氣勢就會先弱上三分,因忌憚你的這張牌而束手束腳!
    不過,有些話沒必要說的太明白。
    他也無需對一個使者證明什麼。
    林朝辭是大宗師也好,不是也罷,他們自己心里清楚即可,後漢一朝在  朝兵馬的壓迫下,確實窘迫,可西洲與丹蚩在  朝兵馬的壓迫下更是岌岌可危,即便  朝中的大宗師在後漢一朝的戰線這邊,震懾後漢一朝的兵馬,被打殘的西洲與丹蚩依然不能轉守為攻,可想而知,西洲與丹蚩究竟窘迫到了什麼地步。
    故此,他有充分的時間跟這位西洲使者玩“�空豸]虜徊隆鋇撓蝸罰    晃髦奘拐 蠣揮小  br />
    盡管西洲給的條件很有誠意。
    可是,還不夠!
    遣子為質,以結同盟?
    如果後漢一朝沒有選擇,這個結盟條件也就算了,可後漢一朝既然有選擇,不獅子大開口一次,簡直對不起自己,更別說在帝王眼中,子嗣,只是消耗品!
    都說天家無親情,此言不虛!
    他寵不寵愛咸寧?
    寵愛!
    可當他需要用咸寧拉攏林朝辭時,依舊能舍棄這些父女間的寵愛,給咸寧下達命令般的結果,沒有商量的余地!
    正因如此,一個子嗣遠遠不夠!
    就算西洲和丹蚩把王室所有的子嗣都送過來了……說的好像西洲王與丹蚩王不能再娶妻生子了一樣!
    子嗣這玩意,頂多是個象征!
    指望著用子嗣拿捏西洲王與丹蚩王,別人能不能做出這種操作,他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不信的,不相信這種操作能隔著十萬八千里拿捏帝王!
    不過,崇平帝不信,林朝辭卻相信!
    “如果是遣子為質的話,可以信。”
    “西洲與丹蚩一脈的人文風俗,造成了西洲與丹蚩一脈都非常重視親情,只要不是什麼人憎狗厭的子嗣,西洲與丹蚩一脈最多通過一些小手段,把子嗣帶回,絕不會在子嗣還在別人手里時,擅啟戰端。”
    即便崇平帝沒把信給自己看,林朝辭也知道那封信上寫了什麼條件,至于崇平帝想要什麼,他自然也很清楚“西洲與丹蚩決意與  朝奮戰到底的原因,就是  朝剝奪了他們對于自己地盤的自治權,嚴重觸犯了  朝帝王的疑心……然,說到底,西洲與丹蚩也只有兩個王,一位是西洲王,還有一位是丹蚩王,我後漢一朝既然有四王八公,陛下應該不介意多兩個實權的王爺吧?”
    林朝辭此言一出,朝中一片嘩然。
    沒有謾罵。
    有的只是爭議。
    幸好戴權連喊三聲“肅靜”二字。
    這才將朝堂上的喧囂聲壓制近無。
    不過,崇平帝也有自己的思量“既然平國公如此說了,那麼,我後漢一朝也確實不介意再添兩位王爺,如果貴使同意讓西洲與丹蚩並入我朝,那麼,遣子為質,也就沒必要了,朕願與西洲王和丹蚩王做親家,不知西洲王與丹蚩王是何看法?”
    求訂閱。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