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與電視里演繹的朝堂爭執不同。
    也與很多人印象中的朝堂爭執不同。
    真正的朝堂爭執,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大白話,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只有一半的量是對皇帝陳述個人意見的,剩下的一半和那百分之七十的大白話一樣,全都是攻擊自己政治對手的。
    也就是俗稱的“噴人”。
    林朝辭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
    就像範閑第一次目睹“大國雅量”的名場面一樣。
    嚇倒是沒嚇到。
    只是覺的挺有意思。
    如果只是文官間的爭執,噴人還能偏向優雅一點,可武將這邊一摻和進來,那可就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
    再咬文嚼字純屬給自己找不痛快。
    你文縐縐的說一大堆。
    又是引經據典,又是博古通今的。
    有用嗎?
    就算是陳琳討伐曹操的戰斗檄文,那也是給有文化的人看的,寫的再好,沒文化的人也看不懂。
    所以,先不說那些身為大老粗的武將能否听懂,就是听懂了,人家甩出一句“你母親很潤”之類的話,即便粗鄙,不比你這殺傷力極低的嘴炮強?
    臉皮這種東西啊。
    在罵戰中就是盾牌。
    嘴巴這種東西啊。
    在罵戰中就是長矛。
    任何罵戰的本質,都是用長矛刺穿對手的盾牌,讓對手破防,故此,話語是否粗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對手從心底升起憤怒或惱怒的情緒,並保持自己的清醒,把對手拉到同一個層次,然後,再用豐富的經驗擊敗他們!
    武將這邊就是如此做的。
    把文官那邊氣的不成樣子。
    �K盍稅 歟 思一剮 嗆塹模 蛭 思姨  歡 切┐涔剩   思宜嬋諑金鬩瘓浠熬湍莧媚閆品潰 食乖趺創潁  br />
    正因如此。
    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文官加入其中。
    放棄文縐縐的話。
    罵的也是越來越露骨。
    想用魚死網破的辦法保證殺傷力。
    最後,在以四王八公為首的武將勛爵那邊一陣“快看,急了、急了、他急了”的嬉笑聲中,通通破防,以禮部尚書為首,不跟武將這邊玩了,直接請示崇平帝,這次,用上了正經諫言的古文︰“我泱泱大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從不曾暴虐欺人,亦不曾恃強凌弱,古語有雲︰故國雖大,好戰必亡;今有外使來訪我國,欲與我國結秦晉之好,何至于妄動刀兵,且,于理不合,于情難容,師出有名方能無往不利,師出無名只會勞民傷財,望聖上為邊疆子民考慮,不可听信一時激憤之言,而不顧邊疆百姓,致使生靈涂炭!”
    翻譯過來啥意思?
    就是說︰咱們都是禮數周全的人,不能失禮,人家千里迢迢的拜訪我們,只為了登門求親,我們總不能因為人家求親就發兵攻打人家,這個理由也站不住腳,而且,皇帝你也要考慮到士氣問題,這可不是什麼保家衛國,長途跋涉之下,勞民傷財是可以料到的,那些武將只會打打殺殺,你讓他們打仗還行,全听他們那熱血一上頭的諫言,打著打著,咱們這個國可就容易沒了,而且一但開打,草原輕騎來去如風,自太上皇當年戰敗,咱們後漢一朝修養了幾十年,才勉強恢復元氣,現如今,先別說文恬武嬉,就算武將那邊都是出類拔萃的英才,你沒有衛青和霍去病這種大將,想打草原,也不可能取得比較大的戰果,輕率、狂妄的動兵,動了也就動了,可動完了之後,遭到報復的是邊疆的子民啊!
    潛台詞︰風險太大,後果您想好沒?
    對此,崇平帝也是心知肚明。
    為啥後漢一朝從他沒登基開始,直至今日,邊疆戰事一直處于防守的姿態,從沒見過反擊?
    就是因為草原輕騎來去如風。
    沒有城池。
    沒有坐標。
    甚至沒有地圖。
    茫茫無際的大草原,本就需要民夫源源不斷往前線送糧食的糧道,極其容易在戰線拉長後,被草原輕騎繞後切斷,古往今來多少名將都敗在了這套戰術下,這和派兵前往某地鎮壓叛軍還不一樣,這可是在草原人的地盤上打,沒有城池,也沒有民眾基礎,對補給的考驗極其苛刻。
    所以,反擊可以打。
    卻永遠只能取得小勝。
    想要根治草原上的問題,太難太難。
    就說漢武帝。
    真正打垮匈奴,還是要看霍去病。
    衛青代表的就是正。
    霍去病代表的才是奇。
    正奇相合,方為領兵之道。
    可是,縱觀千古,又有幾人能在正奇相合上勝過衛青與霍去病?
    韓信算一個。
    白起算一個。
    諸葛亮算一個。
    王翦算半個,李牧算半個。
    <div&n101nove.comlass=”contentadv”>岳飛算半個。
    滿打滿算,也就是這麼幾個。
    剩下的都是有潛力,就像辛棄疾,但沒指揮過大兵團作戰。
    所以……要不您考慮一下和親?
    禮部尚書的意思大抵如此。
    戶部尚書表示贊同。
    戶部,就是掌管財務方面的,約等于後世民政部與財政部的結合體,國庫也是由他們管著的。
    如果出征,一切費用皆由他們提供。
    只是,後漢一朝已建國百年有余。
    國庫的真實情況是啥,可能也就只有戶部上上下下的自己人知道,名單都是給皇帝看的,國庫里的東西有沒有那麼多,皇帝不可能一個個清查。
    而戶部尚書這一開口。
    很快就引起了不少文官的附和。
    縱觀朝堂上下。
    文官陣營中。
    不吭聲的只有兵部、吏部與工部。
    兵部還算干淨。
    李攢是崇平帝的心腹。
    也是林如海的前輩。
    與林如海都是崇平帝的潛邸舊臣。
    且,就像于謙說的那句話一樣,天底下哪有議和的兵部?
    就更別說不少武將都在兵部里任職了。
    吏部這邊不吭聲,是摸不準日後自家老大是誰,崇平帝的意思很明顯,想讓林如海做這個吏部尚書,可是,這也只是現任吏部尚書與林如海的比拼對決,跟他們這些小蝦米無關。
    工部這邊……存在感極弱。
    他們負責的就是修、修、修。
    比如,今天到某個地方修個大壩,明天再到某個地方修個祭壇,包括皇陵,也都是工部的人設計並主持修建的,可供操作的空間不小,但權力是真不大。
    這打仗一事,又不像是修築城牆。
    工部尚書都不表態。
    底下的這些手下就更不敢表態了。
    在這朝堂上。
    一句話,可能就站錯了隊。
    而站錯了隊,卻是要命的。
    故此,作為閣老的楊國昌卻沒發言,作為閣老的林如海也沒發言,剩下三個閣老也都默不作聲之下,明面上,跳的最歡的只有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和刑部尚書,盡管這個刑部尚書跳的有些沒道理,他是掌管法律與刑罰的,可是,不難從他與楊國昌同鄉的身份上看出,他就是楊國昌這一派的,也是贊同和親的。
    那麼……
    “花蕊夫人說的果真沒錯。”
    就在崇平帝似笑非笑。
    不否認,也沒贊同之時。
    蓄勢差不多,準備爆發的時候。
    坐在殿下的林朝辭卻忽然開口。
    把崇平帝的爆發往後壓了一下。
    表情與崇平帝如出一轍。
    看不出喜怒。
    只能從他幽幽的語氣里,听出那種滿滿的譏諷︰“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後漢一朝的尊嚴與骨氣,竟要建立在一名女子的身體上,只為了體現那所謂的狗屁禮儀,禮部尚書,難道你的禮儀就是把自己的臉扇腫了去跪舔別人,沒有一點點的男人血性,什麼事都要時時刻刻的體現出女士優先嗎?”
    求收藏,求評論。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