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三十年二月二十四日,欽天監推算出的最近一兩年內最好的日子。
晨曦微亮,大宋朝的文武百官魚貫入朝,看得出來很多官員的朝服都特意熨燙過,穿在身上更顯精神。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幾分喜色,反倒是今日的主角普安郡王趙瑗仍是一副持重的神色。
普安郡王長眉鳳目,雖然才三十幾歲,卻給人一種可以信賴之感。他走在通往垂拱殿的御道上,不時有低階官員站在道旁向他行禮。
普安郡王停下來一一回禮,有時還簡單寒暄兩句,溫和、謙遜、端莊、持重,正是百官心目中儲君的樣子。
趙構老神茬茬地端坐在皇位上,眼光間或掃視一下御座下的百官又很快轉開,將雙眼空洞地注視著大殿前方。
靜殿鞭響過,該百官奏事了,見皇帝仍不接茬,刑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分別上前奏稟了一番昨日對臨安暴亂分子的行刑結果以及臨安城的復建情況。
“臨安暴亂始作俑者熊大柄、高鐵柱、穆大河等二十三人,除在暴亂中死亡十一人,其余十二人已全部伏誅。首惡熊大柄夷三族,已派禁軍前往熊大柄原籍拿人,不日將押解回臨安。”
工部尚書奏道︰“臨安城損毀嚴重,復建所需錢糧甚巨。目前工部有兩個方案,一是原址復建,所需錢糧由戶部撥付,受難百姓有勞力者可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參與復建工作;其二,將損毀的地方重新丈量規劃,臨安城內有能力者無論官民皆可對地塊進行撲買,關撲所得銀錢由官府另外擇地新建民居。如此一來可大大減輕國庫壓力,推進工程進度。”
事涉錢糧,而且是天量的錢糧,戶部尚書趕緊出列倒了一番苦水,中心意思就一個,戶部堅決支持工部將需要重建的地方重新丈量規劃,以關撲方式解決部分錢糧。
事情都說完了,百官都眼巴巴地望著皇帝。
終于,趙構示意王沐恩上前宣旨︰“天子有詔,請普安郡王上前听旨——”
普安郡王立刻出列,躬身施禮道︰“臣听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普安郡王瑗,南風斯玄,溫厚篤學,德才俱備。事,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親,事臣僕,甚威。大有太祖皇帝遺風,朕之夕影。今冊立普安郡王為建王,更名瑋。可在王府置直講和贊讀各一人,護衛軍五十人。加黃金千兩,上等絲綢一百二十匹!欽哉!冊封大典將在三日後舉行!”
王沐恩將聖旨卷好放入內侍的托盤內,“普安郡王,領旨謝恩吧。”
普安郡王躬身接過裝著聖旨的托盤,高舉過頭,大聲道︰“臣趙瑋領旨謝恩,陛下萬歲萬萬歲!”
隨著王沐恩話聲落下,大殿內“嗡”地響起議論聲。
趙構可不管臣下的交頭接耳,在他示意下,王沐恩大聲唱誦道︰“退朝——”
皇帝走了,百官們議論的聲音更大了,但是兩位宰執沒有開口,其余人等也只能是說說罷了。
最郁悶的當屬普安郡王,眨眼之間老母雞變鴨,是個人都受不了,他還絲毫不能暴露內心所想,依然維持著萬事不縈紆懷的磊落風度,邁著不疾不徐的步伐向後宮走去,向帝後請安、謝恩。
面對皇帝再次不講武德的將立儲一事無限期推後,百官議論了一番也就散了。
不管怎麼說皇帝給了普安郡王皇子的身份,又將他從郡王晉封為親王,其實也是從事實上明確了普安郡王身為皇帝養子的身份和地位。
一旦山陵崩,普安郡王是當仁不讓的繼位人選!
趙瑗,現在應該叫趙瑋的三個兒子也等在宮內,只等散朝後與父王一道去給帝後謝恩。
到了宮內,父子四人如常給帝後請安,帝後照例慰勉了一番。
趙瑋又帶著兒子給自己的養母張賢妃請安。
趙瑗小時候張賢妃還是張婕妤,她膝下無子,倒是真把趙瑗當作自己的兒子來養育,趙瑗小時候每次生病都是張婕妤衣不解帶的照顧。
可惜隨著趙瑗年紀漸長,又是未來的儲君人選,趙瑗的事情她越發插不上手。
趙瑗目前的三子一女都是發妻所出。發妻死後他沒有再立郡王妃,身邊服侍的兩位夫人都是吳皇後的宮女出身,可以說吳皇後已經將這位大宋事實上的儲君牢牢地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張賢妃已經听說了早朝發生的意外,她望著自己的養子安慰道︰“如今你身份貴重,出入都要當心,陛下和皇後那里更要勤勉,不可懈怠!”
趙瑗一一答應了,祖孫三代又說了幾句話,趙瑗方才帶著兒子們離開。
剛出宮門,十四歲的趙愷忍不住叫起來︰“皇祖父出爾反爾,他怎麼能這樣?”
十一歲的趙𠴱@轄羧в娓綹緄淖歟骸岸 紓 餮裕』首娓鈣袷悄鬮夷芤槁鄣模俊 br />
趙瑗低聲訓斥道︰“趙愷,你太令為父失望了!”
十六歲的趙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