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二,百官重新恢復上朝。
一封六百里加急呈到御前,那是一個青色的錦囊,邊上用白色的絲線繡了一圈蝠紋,寓意多子多孫,福壽綿長。
利州提點刑獄範如圭雖然沒有身處廟堂卻仍然忠勤王事,他听不得外邊的人以久不立儲一事非議皇帝,這個心性耿直的老臣收集了仁宗朝至和、嘉佑年間的名臣請仁宗皇帝立儲的奏章共三十六封,裝訂成書,用青色的錦囊封好,特于今日送到皇帝面前,請皇帝“深考群言,仰師成憲”,早立儲君,以釋天下人之疑。
果然,錦囊剛一打開,皇帝立刻被範如圭的忠心感動,他抹了抹眼淚,哽咽著對底下的臣僚說道︰“朕聞如圭老邁多病,卻仍能事君以忠,實在難得。過往朕以社稷未穩,疆土未復,不願將萬斤重擔假手他人,反而致令天下生疑,此乃朕之過!”
皇帝話聲微頓,見底下的百官都等著他的下文,只得硬著頭皮繼續說道︰“普安郡王趙瑗忠厚勤勉,乃太祖血脈,皇後曾多次向朕說起,普安郡王天日之表,太祖于夢中扶保普安郡王上位。此乃天意,更是太祖皇帝遺命,朕自當遵從。欽天監擇日舉行晉封大典,從此我大宋山河永固,後繼有人!”
百官以左右二相為首,紛紛躬身頌贊︰“陛下聖明!從此我大宋山河永固,後繼有人!”
頌贊完畢,禮部尚書葉義問出列道︰“前些時日欽天監夜觀天象,與黃道推演,二月二十四日乃近年少有的吉日,宜祭祀,宜加冠!”
關于儲君的人選皇帝與朝臣早已達成共識,如今不過是走過場,雖然葉義問等人表現得過于操切,趙構也生不起閑氣,他面色不動地說道︰“準了。諸位愛卿若沒有別事要奏,就請為兩日後的晉封大典做準備吧!”
下了朝,自然有那趨炎附勢,見風使舵之徒前往普安郡王府道賀。
作為皇帝的兩位養子,普安郡王趙瑗和恩平郡王趙璩成年後,于紹興十二年出宮建府,為了便于區分,臨安人分別稱之為“東府”和“西府”。
與東府的門庭若市相比,西府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
趙璩身著郡王常服,帶著四個兒子準備出門︰“走吧,跟為父去東府里向你們伯父道賀,別叫人說咱們失了禮數!”
長子趙師淳和次子趙師瀹(ue)恭敬地答應道︰“是,爹爹!”
獨有三子趙師淪皺眉道︰“我才不要去看趙愷和趙𠴱@靡獾淖熗常 怯 陀 耍 位掛 閔砩掀迷嗨 課儀撇簧希 也蝗ュ br />
趙師淪原名趙柄,與普安郡王ど子趙𠴱@曇拖嚳攏 蛭 苧隕票緙 沒實壅怨瓜不叮 餃四曇退湫。 爍髯緣母蓋資背0檔乩 妗 br />
不管趙瑗和趙璩本人願不願意,自從他們分別被張婕妤和吳才人,也就是如今的吳皇後收為養子後,兩人就成了事實上的競爭關系,朝臣和百姓時常被將二人拿出來做比較。
二十多年過去了,趙瑗因為年紀略長,又取得了吳皇後一系的支持,漸漸從爭做儲君的賽道上脫穎而出。
一些趨炎附勢之人為了鞏固普安郡王的地位和優勢,不免向身為競爭對手的趙璩身上潑些污水。
這些時日,趙師淪听說了一個關于父親落選的傳聞。
據坊間傳說,普安郡王因為年紀較長,按照大宋朝立嫡立長的傳統,趙瑗天生具有更大的優勢。之所以遲遲未能立為儲君,皆因普安郡王生性木訥寡言,不得皇帝生母韋太後的歡心。
皇帝夾在生母和祖宗成法間左右為難。
最後有人給皇帝出了個主意,分別賜給兩位郡王宮中妙齡美女十名,待半月後再將美女召回宮中查驗,發現賜給普安郡王的十名美女皆是完璧,而且普安郡王待之甚恭,以庶母之禮對待。賜給恩平郡王的十名美女卻都失去了處子之身。
恩平郡王如此荒淫好色,自然不是人君之相!
因為這個傳聞,趙師淪最近出門總是被人指指點點,趙𠴱@歉霾灰 車模 構巫帕承咚 骸白有ェ阜瘢俊 br />
想到趙𠴱@緗竇 俗約翰恢 煤蔚勸兩浚 允β倨 淮蛞淮 矗 暗 閼乒蘢嘔食撬疚 尾喚 煲Д娜俗Ъ鵠矗啃∪說彌荊 Φ夢頤欠炊 渙常 br />
對于兒子的指責和怨氣,趙璩沒有像普通父親那般要麼不當回事,要麼大發雷霆,他一手拉著一個年幼的兒子,招呼兩個大些的道︰“今日是你伯父的好日子,咱們不能帶著怨氣上門道賀。為父知道你們心中委屈,今日我們父子就把話說開!”
父子五人重新回到王府的書房分主次坐下,趙璩將最小的兒子趙師路抱起坐在自己的腿上︰“師淪剛剛替為父抱不平,說有人故意潑污我,問我怎麼不動用皇城司的力量將人抓起來!為父問一句︰你們相信為父的人品嗎?”
三個兒子點頭如搗蒜︰“我們相信爹爹!”
連年紀最小的趙師路也點著圓乎乎的腦袋,奶聲奶氣道︰“小四相信爹爹!爹爹是最好的爹爹!”
趙璩摸了摸小兒子的頭,笑道︰“小四乖!至于我為什麼不將人找出來,抓起來,一個人安心要潑污你,消滅了一個謠言他又會制造出新的來。如今他們不過是污蔑我荒淫好色,只要你們的母親信我,你們信我,其他人如何看我又有什麼關系?何必關心!”
他的眼光輪流在自己的四個兒子臉色掃過︰“今日為父鄭重地告訴你們,為父心不在廟堂,該低的頭要低,該讓的路要讓!”
他語重心長地說道︰“留給大宋朝的路已經很窄了,時間也不多了,何必做無謂的內耗!”
同一時間,“東府”的王府書房,王府教授、國子監祭酒史浩對滿臉喜色的普安郡王趙瑗告誡道︰“王爺,請注意儀態。上位者當喜怒不形于色,否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爺今後當一如既往,對帝後執禮要更加恭謹,須知事情沒到最後那一刻,都不算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