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雲撿起狽妖扔來符紙一看,發現自己中計
狽妖真是狡詐,扔了一張鬼畫符,什麼效果也沒
這一耽擱,狽妖轉眼拖著流血前腿也跑進樹林中,不過是和東山道長狼妖打斗相反方
狽妖求生欲望異常強大,三條腿都能有這個速只是這個方向明顯是將狼妖賣了,果然戰前好兄弟,戰後先逃
項雲使出落葉術,很快就追了上
對付狽妖他早已準備充分,狽妖實力雖然比受傷狼妖高,但它貪生怕死,喜歡遠程用法寶攻擊,比狼妖身體素質差不少,沒有變為原形情況下,近身戰差狼妖不
剛才以迅雷之勢,斬它拿著法寶的手,先發制人,現在它邊回原形,本來前面腿就短,現在又斷了一腿,再怎麼掙扎也跑不
它身上劍痕眾多,流血很久,見跑不過干脆停在原地,匍匐著求情︰“小妖知錯,願奉上全部家當,給大仙當牛做馬,只求饒我一命,還有狼妖寶庫也全部奉”
狽妖狡詐,項雲不听它蠱惑,直接助長術使出,蔓藤將它捆的
砰一下捆住狽妖的蔓藤有開始斷裂跡象,它受傷雖重,但以身體皮肉之苦為主,妖力還剩余不少,不能任由它這樣下
看項雲準備動手,狽妖連忙停止掙扎威脅道︰“小小人類,快放了本大爺,大爺可是有來頭的,是!”
一劍梟首,無頭狽尸噗噗噴血,狽頭滾向一邊,它嘴里含著帶發的一根細針也掉了出來,明顯是它準備偷襲的法器,以它奸詐個性,它的吐露“情報”不可
項雲也驚出一口涼氣,還好謹慎,不然就著了它道被反對狽妖奸詐和修行界的殘酷有了更深體
現在就等老道士那邊的戰斗塵埃落定,過來清理戰利
那邊狽妖一只腿上還拿著那個小旗子魂幡,讓項雲從心底厭
他才回憶起,原來前身是中了狽妖魂幡法術喪太阿劍揮動,嘩嘩幾下,小旗子碎散無數片,風一吹四散開
一下念頭通達,腦子也清明了,幫前身報仇,應該是除了執念,突破瓶頸了︰
【姓名︰項雲】
【壽元︰1822】
【項家劍法圓滿︰50100】
【小意念決第二層�)︰5050】
【四季長青功第一層︰550】
【落葉術精通︰500500】
【助長術熟練︰2100】
【長生︰0.2%
壽元增加了一歲,小意念覺二層滿了,其他變化應該是使用中不知不覺增長的,最驚喜是長生進度變為了0.2
踏踏踏,被後一陣厚重腳步聲由遠而近,項雲沒有回頭就知道是老道士,那神行符標志性的聲
他道袍本來就已經在地上弄得髒兮兮,現在又出現幾個抓痕,更加破爛,但沒有完全穿透,應該沒有受
看到狽妖尸體,老道士大吃一驚,神行符都效力都忘記切斷,差點一頭撞樹上,緊急轉向滑行長長兩道平行線後,堪堪躲
老道士沒等項雲開口,走到狽妖尸體跟前,仔細查看劍痕與切口後︰“小友先別告訴我,讓老道猜猜這是那個門派劍修的手”
然後自己一個人在尸體旁邊嘀咕︰“蜀山,不對,雖是梟首一擊致命,但身上這麼多劍痕,連綿不絕,瀟湘雲水劍相似,東海謝家劍法浪濤三疊也是可”
嘀咕完沒有結果他開口問項雲︰“出手之人是男還是女?”
項雲回個味了,這老道士明顯不相信是自己獨自干掉狽妖,以為是被路過修行者隨手擊
項雲也不在意,正好韜光養晦,腦子一動,便開口夸張道︰“那是白光一閃,狽妖就手斷幡碎,它驚恐萬分掉頭便跑,顯出原形,我怎能讓它跑掉,便協助高人,將它拖誰知又是白光一閃它身上出現無數劍痕,重傷倒地,還想從嘴里吐出法器捶死反撲,又是……”
“又是白光一閃,狽妖妖頭落”老道搶著把過程補充完整,然後懷疑道︰“怎麼那麼多白光一閃?老道怎麼辨別是什麼功”
“高人出劍實在太快了,我怎麼看得清,出完劍就只看到一道白痕,高人御劍而”
“也是,小友還有很長路要走,現在這個實力能看到高人前輩出劍已經不錯了,既有高人前輩相助一下就輕松不”
說著突然變出一個狼尸,比狽大上不狼尸體表面黑黑的,焦焦的,散發出熟肉氣味,老道士這個轟了多少道雷,都快辨認不出是狼尸
噗呲,老道士熟練用小刀劃開狼尸體,熟練取出一個圓圓物體,它黑紅色,里面包含某種能
“這是妖丹,只有修煉有成妖怪才有,這狼妖全盛實力和築基初期修士接近,上次也是老道寶物眾多才重創”見項雲對妖丹好奇便解釋道︰“妖丹價值不菲,很多丹藥煉制,煉器法寶都用的上,這個品質一個中品靈石是值”
狽妖同樣取出妖丹,比前面狼妖小了一老道估了估,雖然只有大幾百靈石幣,還不
剩下的狼妖狽妖尸體,老道收了起來,去市場出售,他不熟悉具體價格,尸體不太完
剩下就是兩妖的家底了,明顯它兩都是有儲物寶物的,狼妖的是一個布袋,消滅它後,回頭尋狽妖前老道士就已經收好
但奇怪的是狽妖儲物寶物附近尋遍也沒有發現,難道它沒有帶在身上,于是老道與項雲又專門去了,偵查到的兩妖的巢穴翻個底朝天,除了一些骨頭,什麼也沒
最後老道一合計,恍然大悟道︰“定是高人前輩,滅了狽妖以後,順手收去了,前輩也不能白干活,儲物寶物可是很貴”
然後他嘆氣道︰“哎,本來狽妖寶物,小友出力也有分成,這下都沒了,不過老道定不讓小友吃虧,狽妖它的妖丹出手後,你的份額,老道都記著,你欠老道的都一筆勾”
見老道士一點不提狼妖,項雲也無所謂,畢竟是老道士殺的,可老道仗著狽妖是前輩滅殺,也想多分可不
于是項雲以退為進道︰“那怎麼行,小子寸功未進,應當都歸道”